文:澳华集团虾蟹料产品副总监 韦林生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众所周知,对虾养殖风险很高,赚钱的比例比亏本的比例少,因为太多因素不可控,比如种苗、气候都是养户无法控制的,还有一些病害养户也很难控制,如病毒病没药可医,白便也很普遍,对产量影响比较大。既然对虾养殖风险那么高,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可以提高成功率和盈利水平?

我们要想提高产量和效益,一定要找到自身短板,然后把短板加强,产量和效益就会增加了。每个人的短板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全部是短板,补得了这个补不了那个,所以怎样养都是亏,有些人短板不多,碰到好的年份短板每影响到就赚多一点,差的年份短板影响到了可能也会亏一点,而基本没有短板的人几乎是每年都赚得不错。一般来说,苗种很多养户无法改变现状,硬件也基本上维持不变,那么可以主观去调整就只有养殖规划、养殖管理和养殖技术。

塘少的养户由于养殖管理做得很到位,而且塘也少,没有多少空间做规划,所以散户可以提高的空间主要就是养殖技术了,养殖技术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一般都能提高。而养殖大场最大的问题(短板)就是管理比较差,即使给与很好的养殖技术也不一定能立竿见影看到效果,因为技术在他手里打折扣了,而且塘比较多,灵活性很高,所以可以通过养殖规划来填补管理上的不足。

这就是为何养殖大场很有必要做养殖规划,而散户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因为散户也就那几个塘,不行了马上干塘进水再来过,而大场就涉及太多方面,因为一旦发病就不是一两个塘的事,从干塘到再放苗要很长的时间。就跟出门一样越是到远方事前越要做规划,养殖场越大越是要做养殖规划。

下面重点就是谈谈如何做养殖规划,做养殖规划就是要解决养殖还没有开始之前通过不断的评估和衡量,做到理论上成功率和盈利水平都兼顾的最佳方案,如果养殖规划做得好,真的就可以做到即使亏本也会比不做的少亏很多,而赚的时候可以赚得更多。

一,做养殖规划的原则:稳为首,盈利其次

比如说追求较高的盈利水平,今年可能赚到100万,但明年可能亏30万,但是稳扎稳打去养,今年赚50万,比高利润100万少一半,但是第二年还是赚50万,因为它很稳呀,两年时间就多赚了30万。特别是养殖大场,因为面积大,不用同散户那样追求高利润,主要做得稳,每年一亩比散户少赚一半都没关系,因为总面积大,最终赚钱一定是比散户多,年年赚钱比一年赚一年亏的心理压力也没有那么大。

所以,养殖规划首要是要做到稳,先做到不亏,然后在不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综合实力来把利润做到最大化。以前打仗的常胜将军之所以常胜,首先开战之前首先想到的是完败,就是即使打败了,也是付出最小的代价。

二,养殖规划如何做到稳?

1、避免价格风险。比如今年到底养哪个品种会赚钱的机会更多呢?选对了轻松能赚钱,选错了可能输得很惨,就像去年养草鱼一样,由于价格太差,很少有人赚钱,而选择加州鲈的很多赚了钱,这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先选对品种,选错了品种,养得越好有可能亏得越多。

一般选择的主要标准之一就是这个品种到底今年的价格好不好?价格好就容易赚钱。那么怎么判断价格走势呢?价格无非是受到供应和需求两个因素的影响,供大于求的时候跌价,供不应求的时候就会涨价,就像现在水产品价格低迷,是因为餐饮业还未真正开放,需求不多,供应过多,所以价格不理想,再过一段时间随着餐饮业越来越放开,需求不断增加,如果供应变化不大的话,价格肯定是要涨上来的。

现在的加州鲈号称第五大家鱼,大家都认为是个快速崛起的品种,但很多人很迷茫,因为尽管说销路是增加了不少,但是由于饲料的突破,养殖面积和产量也增加了很多,最终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或者是供需平衡大家基本是没有底的,原因就是对信息的掌握的不够,就无法判断清楚。要想判断一个品种的价格就要从种苗、技术、流通还有养殖面积变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来做才能比较准确。

除了品种选择,一个品种在一年之中每个月的价格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白对虾来说,每年的虾价波动还是很大,在冬季价格几乎是高温期的两倍,如果掌握了虾价的走势,就知道规划什么时候收获盈利水平最高,在什么时候养殖和收获会有较大的价格风险。

2、减少和避免养殖风险。每个品种都有不好控制的病害,这就造成了养殖风险,像猪有非洲猪瘟,鸡鸭有禽流感,加州鲈有诺卡氏、罗非有链球菌、对虾有病毒病,所以要做好养殖规划一定要减少和避免养殖风险,就必须很清楚地了解所养品种的各种病害及发病规律。

我现在就拿白对虾做个例子来讲解如何减少和避免养殖风险,其它品种道理是相通的。

首先,要了解白对虾各种病害的流行特点和规律。

因为白对虾致命的病害主要是病毒病、细菌病和肝肠孢子虫,病毒病包括虹彩病毒、白斑病毒和桃拉病毒,细菌病则是白便和EMS(肠炎偷死),肝肠孢子虫主要跟苗种有关,所以在虾苗把关上去做就可以了,那么就要了解病毒病、白便和EMS的流行特点和规律,就基本能知道一年中哪个阶段养殖风险最大,哪个阶段最小。

病毒病主要跟水温和虾的抗病力有关,喜低温怕高温;而细菌病则相反,喜高温怕低温;在水温处于两者都能适应的时候,往往是病害最严重的的时候,因为两种病害都有可能发生,而且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预防难度更大。

综合分析,一年之中最难养的是上半年,尤其是每年的5月份和11月份是病害高峰期,需要特别重视这两个月,既是病毒高峰,也是细菌病也流行的月份,因为病毒病基本上没药可医,而细菌病还能较大程度地控制。

三,对自己综合实力有个充分的认识和评估是养殖规划做得科学合理的基础

首先要从硬件来评估,怎么样的硬件决定了这个塘的最高产,再多就超过负荷了,就像土塘的硬件是做不到高位池那么高产的,你硬要设计到高位池的产量,只有老天能帮你了。溶氧和处理氮的能力决定了承载量即产量,不能满负荷去设计产量。

其次要从养殖管理来评估,如果自己场工人不够或者工人不够负责,那么就不要采用操作比较复杂的养殖模式或技术方案,否则执行不下去。

最后是养殖技术评估,从调水技术、投喂技术、病害防控技术等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自己适合养哪种苗种,适合采用快虾模式、快大模式还是混养模式。

总之,没有最好的养殖规划,只有最适合的养殖规划,评估充分后就容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殖规划。

四,养殖规划如何在稳的基础上做到利润的最大化

一般来说,难养的时候虾价会比较好,所以需要在风险和利润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通观整年的虾价走势,每年10月份到次年的五月份虾价都不错,利润空间比较大,而2月份到4月份又是最高的虾价,再通观整年的养殖风险点,上半年最难养,特别是五月份是风险最高的一个月,如果用两条线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形势是很明朗了:首先,12月份到2月份是一年之中最好养的,这么多年的数据也是证明这一点,如珠三角这两年白水塘平均产量400斤左右,而在冬棚(就是这几个月)平均亩产超过600斤,而虾价也是最好,风险低利润又高是很难遇到的,而养殖对虾就有这么好的机会,因为到冬天的时候北方太冷养不了,而且冬天对活虾的需求比较旺,所以造就了低风险和高利润并存的好机会;其次,虾价比较好的就是4到5月底,如果顺利养出来利润也是不错的,但是这两个月是风险最高的,养殖难度大;最后,就是下半年,虾价最差,但风险一般。

这三种情况该如何取舍呢?毫无疑问养冬棚是不二之选,都养顺利的话,一造冬棚比三造白水塘赚钱还多,下半年虽然虾价还不算好,但一斤还是有5元以上的利润,而且养殖风险一般,做到保本以上不难,所以这造虾也可以去养;最纠结的就是上半年这一造了,因为虾价虽好,但五月份风险很高啊,我觉得这一造必须要好好思考,对自己有个充分的评估,如果自己这几年这造虾胜率还可以,那么就可以养,如果这几年养得都不好,这造虾就要调整了,因为养不好依然是大概率事件,何必明知十赌九输还要赌呢。

上半年心里没底的怎么调整呢?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等到五月份下旬之后再放苗,避开发病高峰期,这种做法我是比较赞成的,但很多人可惜空塘几个月浪费了塘租,因为你如果去养,百分之90%的概率是亏的,意味着可能你养10个塘亏九塘,或十年亏九年,那么亏进去的就不止塘租了,还有人工、饲料、电费等等,而且等多几个月再放苗,虾塘得到更长时间的修整,下造虾更加好养。

第二种方式就是要做到五月份的时候虾已经是差不多要上市了,这时候大规格的虾抗病力也强很多,没那么容易发病,即使高峰时被别的塘感染了,上市也不亏。不过这种做法相对麻烦和需要一些条件,如果是三月份气温比较高就早一点放苗,用好苗、好料和低密度,到五月份的时候规格就比较大了,如果气温不够放不了那么早,可以考虑在二月份的时候用部分塘盖棚标苗,到三月份气温上来的过苗到露天塘,这种方式更好,因为到五月份的时候规格更大,利润更高,但有个风险,就是过苗那几天容易发病,但是对于有经验的人这个风险不算很大。

第三种方式就是轮养别的品种,这个轮养品种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就是周期短,不能影响五月份后放虾,第二就是能保本和赢利机会大,就是不要放高风险品种,因为本来就是规避风险,现在还是风险高就是多此一举了。珠三角有个非常好的品种符合这个条件,它就是泥鳅,泥鳅的养殖周期在上半年就是三个月左右的周期,而且2月份到5月份水温不高,泥鳅病害少,成本可控,价格这几年也是相当的平稳,都是在平均成本价之上,虽然比不上虾的利润高,但是它很稳,那么就值得这样选择了。

上面是珠三角区域可以选择的,而台山和阳江和珠三角有较大的不同,因为这两个区域土塘几乎不养冬棚,而且泥鳅也不适合,台山和阳江一般一年养两造虾,已经少了冬棚虾那么好的机会。台山大部分养户面积都比较大,管理上比较薄弱,养殖两造虾,每造虾的养殖周期都可以比较长,所以不必像珠三角那样追求生长速度快和高利润,追求的要稳,那么第一造虾混养来预防病毒病是比较好的选择,另外放高抗苗,容易扛过五月份这个风险高的月份。

五,适当轮养能为养殖规划锦上添花

种过农作物的人都知道在一块地上种植一种农作物,几年后产量就会越来越低,然后换上别的品种几年后再种回来这个品种,产量恢复不少。这是因为每一种农作物吸收的营养有所不同,长期种一种农作物就会导致某一种营养不足,限制了产量。

其实水产养殖业也存在这种现象,特别是甲壳类如对虾更加明显,在2017年我专门花了不少时间对轮养对于对虾养殖的影响进行了调研,如下面两个案例,我亲自参与调查的泥鳅轮养对白对虾的产量和成功率有很明显的提高作用。

新会睦州二顷沙围,约400亩塘,16年养泥鳅,由于16年泥鳅价格下跌厉害,17年白水塘改养白对虾,成功率9成以上,平均亩产600斤以上,显著高于市场水平。当时新会平均亩产300斤左右,成功率30%左右。

同样是17年,中山港口有8个客户养泥鳅后转养白虾,有7个实现盈利,平均亩产475斤,成功率90%。当时中山平均亩产250斤左右,成功率30%左右。下图是收集到的数据。

对虾养殖的前景及市场(如何提高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和盈利水平)(1)

为什么轮养有那么好的效果?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经过轮养后病原减少。1、不同品种间的病菌很少交叉感染;2、鱼的黏液能抑制部分虾的致病菌;3、休养一段时间后病菌潜伏或减少。第二个原因就是矿物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藻类、虾和有益细菌都需要矿物质,鱼虾轮养,鱼对矿物质的吸收相对较少,饲料、水源等所含矿物质得以在池塘沉积,养虾时矿物质就会比平时多。第三个原因是轮养其它品种后,底部得到较大的改善。轮养的泥鳅、斑节虾、罗虾都喜欢钻底,可以增加底部通透性及缓冲能力,底部环境变好之后,营养循环正常运转,藻相相应地保持较好的状态,这样底好引起水好,水好可让虾好。

如果掌握了轮养这个利器,养殖规划就变得简单和有保障很多,比如你平时养得一般般,但是经过轮养后,也没有在别的方面做出改进,产量和成功率都能提高了,自动把自己一些短板补上,那么养殖规划就可以更加灵活了。

我分享一个案例,一个大养户如何通过轮养这个简单操作的轮养模式来调整养殖规划达到明显提高养殖成绩。

上面也说过了,我在17年9月份开始跟进广州番禺区域的服务,以前对这个市场了解不多,过去后发现这个市场普遍比新会那边亩产少两百斤以上,通过一个月的调研分析后发现是土壤酸性底和地下水重金属和氨氮严重超标引起,所以我针对这两个问题对技术主线进行了较大的调整,然后让一些我重点跟进的养户在冬棚开始使用,这个案例里的大养户水面100亩,12个塘,我根据评估我给他设计了一个养殖流程,设计产量为每亩600斤,沟通后他跟我说只要能做到亩产400斤已经满足了,因为当时很多人的亩产就是200斤,400斤也算不错了。到春节放假前,他当时大多数塘的虾已经60条到70条之间,亩产估计都已经超过400斤了,那时候估算春节期间卖虾怎么样也能赚不少了,但是春节回来后去那里了解情况,说没什么赚,原因是春节期间虾不少塘在最后环节掉链子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就觉得虽然技术有改进了,但可能还是有一些短板被我们忽视了,所以我认为他这里要动用轮养模式来弥补这些短板。

考虑到上半年难养,上半年的泥鳅价格也还可以,所以养殖规划为上半年养泥鳅,通过养一批泥鳅后让下批虾更好养,他也相当配合,就按照这个规划去操作了,上半年自己开泥鳅花然后自己养为主,多了就卖花,结果上半年赚了十几万,到九月份的时候拿四个塘养白对虾,到十月份抓虾,都是六十多天,平均亩产400斤,因为虾价还可以,所以又赚了十几万,11月份时拿其它塘标苗过塘,整个冬棚每个塘都赚钱了,到19年的时候继续采用这种轮养的规划,产量比18年还高。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养殖规划的威力,只要把养殖规划做好了,就能弥补自身的很多短板,从而提高成功率和盈利(更多养殖分析、技术方案请您关注澳华集团官方微信澳华家园,aohuajiayuan查看)。

【关键字】:对虾 养殖规划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