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如壹坊主人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这几日,因汉学家史景迁的逝世,动态出现了不少介绍文章。除了他的生平事迹和相关著述的介绍之外,我特别留意了他的名字的来历。

在耶鲁大学深造的时候,史景迁还叫Jonathan D. Spense,兴趣刚刚转向中国历史,跟随芮玛丽(费正清的学生)研究清朝历史。芮玛丽把他介绍给了澳大利亚的中国史学专家房兆楹先生,正是房先生送给他“史景迁”这个名字,可以说意味深长,“史”,既来自于“历史”的史,是他的研究方向,也是致敬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著作《史记》,而这个名字和他的为人与成就最终就像他曾经说的那样,“即便我的书看上去有些像人们所说的大众读物,但我总是为读者提供了专业的和深入的阅读书目,告诉他们下一步怎么走,希望他们能够发展出自己的兴趣。我希望激发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愿望。”一个老外用自己的中文名字,寄托着自己的理想和愿景。

对史景迁这个名字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刻,其实是联想到去年就看过一篇公众号推送,盘点近两年中国人最爱给孩子起的名字有哪些。男孩子的前十位是:梓睿、宇轩、梓轩、梓豪、俊宇、俊轩、梓朗、浩然,而十一位到二十位的,满眼过去,又看到了三个“梓”、四个“宇”、两个“俊”,还有几个同音的“浩”、“皓”……女孩子的名字也没有躲过“梓”,前二十位竟然有六个“梓”,然后是三个“晴”,导致叫“梓晴”必须排第一位了!剩下也非常集中,特别是王字旁的字占据了大半江山,比如琪、瑶、瑜、琳、玥。大家可以试试排列组合,比如梓琳、梓瑜、梓琪、梓瑶……大概率是出不了排行榜的。

最近抖音也有很多关于重名的搞笑视频,“00后的重名率有多高”、“当年你们班有太多重名的同学”等标题充斥屏幕,刚开始看到还觉得确实搞笑,看过之后细想,竟有些心酸,且不说中华文明几千年,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沉淀到现在,给宝宝取个名字,中签的居然躲不过二三十个汉字,还有不少是同音字,是不是觉得可笑、可怜又可惜呢。

其实,除了史景迁这个名字,其实有很多“老外”的中文名字都非常有意义,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寒春和阳早夫妇。寒春是“中国绿卡第一人”,更多人因为她还是小说《牛虻》作者伏尼契的孙女而记住的她。上世纪40年代前期,她是美国原子弹制造计划“曼哈顿工程”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曾做过美国知名核物理学家费米的助手,也是杨振宁的同班同学;她参加了投放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研制,当黑色蘑菇云升空时,同事感慨:“这是日本人的骨头和肉!”此话使寒春放弃了做纯科学家的梦想。1948年,寒春追随未婚夫阳早辗转来到了中国延安。此后的60多年,夫唱妇随,两个人把毕生献给了中国的奶牛事业:推进中国的养牛机械化和牛种改良。其中“直冷式奶罐”,填补了国内空白;“奶牛场成套设备研制、牛场设计和中国实验项目”在全国许多奶牛场推广应用,并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奶牛饲养机械化。

早春虽寒,日升则暖。我相信,这样的名字是有力量的。

还有汉学家费正清。

费正清,英文名为约翰·金·费尔班克(英语:John King Fairbank),地地道道美国人,著名的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费正清的名字是梁思成起的,三个字分别对应本名中的Fairbank、John和King,意思是一个姓费的、正直而清廉的人。梁思成还告诉他:“使用这样一个汉名,你真可算是一个中国人了。”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是不是很多人都会以为费正清就是一个纯纯粹粹的中国人呢?

还有一个外国人的中文名,有点故事,叫“江森海”,一个从1993年落脚北京的地地道道的英国人,在南锣鼓巷创立“创可贴8”的老板。2003年我曾经住在离南锣很近的胡同里,没事儿就爱和周先生串胡同,串到南锣准会去这家店铺看看,店铺的名称很特别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橱窗也设计得很新颖,都是怀旧些怀旧的图案,周先生看到常常会引发一大波回忆杀。后来看一些报道才知道,老板其实是个英国人叫Dominic Johnson-Hill,江森海既是Johnson-Hill的音译,又类似意译,中文理解就像一条大江,奔腾向前,穿越莽莽森林,最后涌入浩瀚的大海的意思,这种意象仿佛凝缩了这个男人的人生,又是对于他做“创可贴8”这个创意文化事业的另类的注脚吧。

从各类报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少老外都很会起一个中式风格、形意通吃的中文名,比如彭定康、韩德胜、高本汉、韩素音等等,书友们能想到的还有哪些,也欢迎留言给我。

啰嗦这么多只是想说,起名字这件事,发展到现在,已经并不要求有字有号、引经据典了,至于难到说好几千个汉字中找不到比“梓”“轩”“俊”“豪”或“晴”“瑶”“馨”“玥”更好的字了吗?

史景迁讲汉语(其实有很多老外的中文名字非常有意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