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9年的秋天,也就是唐肃宗乾元二年,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安史之乱还未平息,唐朝大地一片悲歌,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而此时的杜甫在战乱中一路向西,终于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的浣花溪边盖起了一件简陋的茅草屋,虽然简陋不堪,但总算有一个栖身之地,一家人总不至于流落街头。今天我们品读杜甫的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杜甫的伟大之处。

然而,上天总是不那么眷顾杜甫,一个深秋的八月,此时狂风席卷而来,瞬间便卷走了杜甫草屋上的茅草。这些茅草随风飘散,飘落到浣花溪水的对岸。

杜甫登上哪座山感叹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伟大之处在哪里)(1)

这些茅草像是与杜甫开了个大玩笑,有的茅草被风吹在高高的树梢上,有的茅草被风吹在低矮的泥洼之地。没有了草屋已经让杜甫心痛不已,南村的小孩童也欺负杜甫年老无力,当着杜甫的面抱着茅草便跑到竹林里。

要知道,此时的杜甫才49岁,却已经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国家的苦难使得杜甫也变得未老先衰,嗓子喊哑了,追也追不上,自己的救命茅草再也没回来,只得倚杖叹息不已。

杜甫登上哪座山感叹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伟大之处在哪里)(2)

好不容易风停了,天空又飘来了黑云,如翻墨一般,整个天空笼罩在乌黑的乌云之下,使得杜甫的情绪更加压抑低沉。

杜甫回到房顶已经没有几片茅草的小屋,看着一床旧被盖,已经用了多年,摸起来又硬又冷,像个铁板一般。杜甫的小孩子睡觉爱踢被子,把被子也踢破了。

紧接着下起了大雨,真是外面下大雨,茅屋里下小雨,此时的屋内没有一处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的往下滴,真是祸不单行。

历经安史之乱,杜甫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睡的时间越来越少,长夜漫漫,天寒屋漏,这可让杜甫怎么办?

杜甫登上哪座山感叹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伟大之处在哪里)(3)

在这慢慢的长夜中,杜甫想到孩子和自己的悲苦,但想的更多的还是大唐和天下寒士。天下还有如此多的贫穷的读书人和杜甫一样处于饥寒交迫中,何时所有的寒士才能住到宽敞高大房子?何时住的房子不再被风雨所折磨,稳固的像一座大山。

此时的杜甫,已经忘却了自己所处的困境,他真心希望此刻就出现高耸结实的房屋可以让天下人住,到那时,即时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杜甫登上哪座山感叹一览众山小(杜甫的伟大之处在哪里)(4)

杜甫的诗如其人,无怪乎国人称赞杜甫为一代诗圣,杜甫前期的诗充满自信,不乏清新明朗之风,然而战争的摧残和折磨,使他的词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诗大多抒写家国情怀有关,作为真正的士大夫,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习和品读经典诗词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更多的是通过这些伟大的诗词使我们的心灵受到洗礼和感悟。如今,大多数人们居住在高楼林立、温暖且不会漏雨的房子中,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在其他地方,是不是还有像曾经的杜甫一样,住在那破陋不堪的茅草屋?

这也许就是我们读杜甫诗歌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