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和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才好,关键还要人品正在清中期,他和纪晓兰可是人们心目中的红人,时称“南袁北纪”,足见其影响力这儿讲一段袁枚在江宁县任上救才女张宛玉的故事,可略见其为人处事之一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袁枚的作品有哪些游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袁枚的作品有哪些游记(清朝诗人袁枚解救才女张宛玉的故事)

袁枚的作品有哪些游记

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和美食家。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和真情实感,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又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才好,关键还要人品正。在清中期,他和纪晓兰可是人们心目中的红人,时称“南袁北纪”,足见其影响力。这儿讲一段袁枚在江宁县任上救才女张宛玉的故事,可略见其为人处事之一斑。

张宛玉,乾隆年间的楹江人,出身平民之家。但她从小勤奋好学,并酷爱诗文,写得一手好字。可惜的是她的父母贪喜钱财,经当地一个媒婆撮合,就把女儿嫁到淮北一个素不相识的行商家里。这个商人行为卑琐,庸俗不堪,与张宛玉性格极不投合。俗语说“男怕出错行,女怕嫁错郎”。张宛玉实在忍受不了其夫的卑劣习俗,乘其夫外出经商之际,便逃到江宁县一位亲戚家中,丈夫回来发觉此事后勃然大怒,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辱没门庭。于是,状告到山阴县府。

当时,在江宁县任知县的正是颇负盛名的文学家袁枚。袁枚知县获悉有女背夫私奔,立即差人四处​缉拿。被拘捕来的张宛玉在公堂上据理力争,伸诉与俗夫性格不投,无法共同生活的经历,义正辞严地申明:自己是反抗包办婚姻,决非犯淫私。当她知晓知县即是当时著名诗人袁枚时,便灵机一动:何不以诗言志,看看这位袁大人能不能理解自己心中的痛苦,随即便在公堂审簿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玉湖深处素馨花,

误入淮西估客家。

偶遇江州白司马,

敢将幽怨诉琵琶!

真是情浓意切,确是一首好诗。张宛玉以“素攀花”自比,哀婉动人地诉说出自己屈嫁俗商的痛楚心情。诗中还借用白居易的《琵琶行》,暗喻自己是一位不幸的琵琶女,希望得到像白司马那样好心官吏的同情。言语情深,引出了袁枚的怜悯惜才之心。袁枚为了进一步试探张宛玉的诗才,就随手指着一枝枯树,要她以树为题,再赋诗一首。张宛玉心里明白,这是袁大人对自己做进一步考问。才智不负苦心人,她仅沉吟片刻,便挥笔写道:

独立空庭文,

朝朝向太阳。

何人能手植,

移作后庭芳?

以树喻己,借树明志,令袁枚心中暗暗佩服。​后来,这场官司由袁枚出面写了一封书信给山阴县,代张氏求情说:“才女嫁俗商,不称,故释其背幽​之,且放归矣。”张宛玉就这样以自己的才能赢得了两个县令的认可,无罪释放而返故乡。

世上好人总比坏人多,像张宛玉遇到这两个好县令的事还是存在的。人间正道是沧桑,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最后,感兴趣的话,再读袁枚五首诗:

(1)偶步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

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2)遣兴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3)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4)儿鬓

手制羹汤强我餐,略听风响怪衣单。

分明儿鬓白如许,阿母还当襁褓看!

(5)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文/蔡驷 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