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和版本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典文学小说红楼梦?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典文学小说红楼梦(古代文学专题红楼梦)

古典文学小说红楼梦

一、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和版本情况

(一)作者生平

曹雪芹,名霭,字梦阮,号雪芹。祖籍辽阳,祖先是汉人,后为满州正白旗的“包衣”(家奴) 。祖先不仅立有军功,而且曾祖母孙氏还为玄烨的乳母,祖父曹寅少为玄烨伴读。康熙继位后,派雪芹之曾祖父曹玺到南京任江南织造,曹寅、寅子顺、頻,相继担任此职,前后达60余年。雪芹的父亲可能是顒或頫。

雍正五年 ,曹家连遭打击。

乾隆继位后,曹家境况曾有好转,可是过了不久,曹家再次被抄。从此,一蹶不振。

曹雪芹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

少年时,曾在南京度过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十来岁随家北返,曾在宗学里工作。后来迁居西郊,过着蓬牖茅橡、绳床瓦灶”、“举家食粥”的贫苦生活,靠卖画、典当和亲朋周济,勉强糊口,连爱子生病也无钱医治。经历了家庭的几次大变故,使他有机会更广泛地接触社会,为他创作《红楼梦》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基础。

(二)成书经过

曹雪芹晚年在极度艰难的环境里为写好这部书稿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的前80回,早在曹雪芹去世前就已经传抄问世。书的结尾部分据专家们研究,认为基本上已经完成,但尚未定稿而终于遗失。现存《红楼梦》的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作的。

红楼梦

(三)版本情况

《红楼梦》初以多种抄本流传,附有脂砚斋等人评语,其中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为最重要。

最早的刊本是“程本”。乾隆56 年由程伟元、高鹗以活字排印,题《新銹全部绣像红楼梦》,120回,称“程甲本”,第二年两人又修订再排印,称“程乙本"”。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整理的《红楼梦》是比较适合阅读的本子。

二、补天、还泪与太虚幻境

(一)补天神话

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顺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二)还泪神话

那僧人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惰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三、 宝玉爱情、 婚姻、人生的三大悲剧

(一)宝玉只爱林黛玉,不会爱薛宝钗。

1.因为林、薛的为人不同。林黛玉任情率性,保持了自然的性情,保存了较多的自我。她任自然地表现自己的性灵,代表着当时闺阁中知识分子的感情。

薛宝钗言谈举止从礼合节,信奉传统道德。她有计划地适应社会法则,代表当时一般家庭妇女的理智。

2.宝黛两人在感情上更为投合。

相比之下,也是宝黛两人在感情上更为投合。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描写宝玉与黛玉在一个晌午面对面躺在床上说笑话逗趣,黛玉替宝玉拭去腮上的块小血迹(实为胭脂膏),宝玉闻到黛玉袖中醉魂酥骨的一 股幽香,追问香从何来,遭黛玉奚落,宝玉伸手向黛玉膈肢窝内挠痒儿,笑得喘不过气来,又躺着闲聊,宝玉瞎编了一个老鼠偷香芋的故事,逗得黛玉翻起身来。

贾宝玉林黛玉

3.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林黛玉没有为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宝钗多次劝说宝玉好好读书,留心仕途经济。宝玉非常反感宝钗的这一-套。宝玉当面指斥她:“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袭人说:

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袭人和湘云都点头笑道:“这原是混帐话。

(二)贾母等只让宝玉娶宝钗,而不是黛玉

宝玉的婚姻不仅仅是一个婚姻问题, 它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兴盛与衰落。

贾府面临的问题多多,如何阻止贾府的日落西山,如何让贾府东山再起,这些任务都会落在贾宝玉的身上。而宝玉又不愿意走长辈给他安排好的人生之路。

而只有宝钗才能让宝玉“改邪归正”。

论品德、论才能、论健康,在封建家长看来,黛玉都无法与宝钗相比。

更为重要的是,贾府在经济上有时也要依靠薛家。

这样宝玉、黛玉在爱情上是一个悲剧。

宝玉与宝钗在婚姻绝不会幸福,因此也是一个悲剧。因此注定宝玉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当然黛玉与宝钗的人生也是一个悲剧。

四、女性大悲剧

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挎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 并使其泯灭也。 (

《红楼梦》是一曲为女性而唱的颂歌与挽歌。它是如何表现女子的动人事迹呢?

(一)女人也是人,是见识行止在男人之上,而其心灵比男人更美更纯洁的人。

宝玉有一个观点是: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以往小说对女人的态度,总是把女人不当人。如《金瓶梅》中的女人是被压迫被侮辱的对象;三言、二拍中的女人是被抢劫、欺骗、拐卖的对象;《水浒传》 中的顾大嫂等女人是一些没有意志与感情的假男人。

《红楼梦》中不但写黛玉、宝钗与宝玉等贵族青年男女的爱情,还写了身处女奴地位的丫环也有渴望爱情的迫切愿望。

如迎春的丫环司棋蔑视“父母之命的封建婚姻,痛恨主子随心所欲地把女奴“撵出去配小厮”。她私下与表哥潘又安相爱。

鸳鸯抗婚更是一幕震撼人心的反压迫的悲剧。好色的贾赦处心积虑要娶鸳鸯为小老婆。她说:“别说大老爷要我做小老婆,就是太太这会子死了,他三媒六婆的娶我去作大老婆,我也不能去。

(二)身为女奴,却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

女奴渴求人身自由,在《红楼梦》中有很突出的表现。如贾蔷为龄官买了个会串戏的雀儿给她解闷。小说第36回写道:

龄官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让贾蔷把雀儿放飞了。这件事很好地表现了龄官不甘心自己如同笼中鸟一般毫无自由供人开心的地位。

在众多丫鬟中,晴雯“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敢于争取与主子平等做人的权利,是贾府丫环中自觉而坚定地反对奴性的代表。身为女奴,却没有丝毫地奴颜婢膝,身份与个性的巨大反差是她命运悲剧的根源。

晴雯

与晴雯性格相反的是袭人。她奴性十足。王夫人很赏识袭人,袭人也常常规劝、监视宝玉,为此,晴雯深为不满,揭露袭人“鬼鬼崇祟干的那些事”。小丫头秋纹因为老太太、王夫人赏了点东西而兴高采烈,晴雯道:“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下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

检抄大观园后,晴雯的反抗更为激烈。后来晴雯被赶了出去,宝玉与她最后相会时,她把自己的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送给宝玉,并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

(三)贵族出身的女子,在男权社会里,同样处于被奴役的命运。

《红楼梦》对贵族女子的命运也有独特的发现,透过贵族妇女幸福表象,发现了悲剧命运的本质。

迎春,外号叫二木头,性格情弱。她那荒唐透顶的父亲贾赦,为了几千两聘金,就把她嫁给了外号"中山狼",只有一年多被折磨至死。

探春,性格刚强,能说会道,很有才华,但她是赵姨娘所生,是庶出的。为了摆脱自己与生俱来的劣势,便以正经小姐自居,不承认赵姨娘为母亲。读来让人心酸。元春,她当了皇妃,这在当时女子的眼中,应该是一个难得的美满结局了,是许多人例如是薛宝钗求之不得的最好出路。

(四)《红楼梦》 的结论:在男权统治下的女性,不可能有幸福的出路。

史湘云虽“英豪阔大”,爽朗乐观,“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命运坎坷。

李纨终身守寡,谨守妇道,但仍摆脱不了“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悲剧。

自幼遁入空门、带发修行的妙玉,“欲洁何曾洁”,到头来依旧是“终陷淖泥中”。

作者对她们的悲惨命运表现了极大的同情,概括为“千红一窟(哭) "“万艳同杯(悲) "!

五、贵族叛逆者贾宝玉

贾宝玉是乾隆时期出现的封建贵族叛逆者的形象。贾府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宝玉成为全家上下寄以厚望的唯一 人物。可是,他却走上了与封建家长们的期望背道而驰的道路

《红楼梦》第3回里有两首《西江月》词: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观。寄

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他的叛逆行为,可概括为“四不愿”和“四乐于”:

(一)不愿走读经书、考科举、做朝官的传统人生道路,而乐于凭兴趣读书,凭志趣交友。

贾政道:“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宝玉喜欢《牡丹亭》、《西厢记》等书,认为这些是让人“读了连饭都不想吃"。

贾政要他多和有名望的官员交往,好为日后为官作宦作准备,但他却“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

(二)不愿当贵族老爷奴役丫环,而乐于与丫环平等相处,尊重关怀体贴周围的女子。

宝玉“偏僻”、“乖张”的叛逆行为,更表现在对历来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观念的大胆挑战上,他除了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样惊世骇俗的“奇言怪语",还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平儿受了凤姐的欺负,宝玉大为不平,为之正妆理容,想到平儿的难堪处境,“不觉洒然泪下”。

(三)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包办婚姻,而渴望情投意合的自由恋爱。

(四)不愿受封建礼教及各种陈规陋习约束,乐于过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

他曾向柳湘莲说:

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虽然有钱,又不由我使。

只要有机会,他就带着茗烟走出贾府的高墙深院,到处乱跑,呼吸自由的空气。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夜宴》,宝玉嫌热要脱衣服,众人说要敬酒,不能脱,宝玉说:“我最怕这些俗套子,在外人跟前不得已的,这会子还怄我就不好了。”众人听了,都说:“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