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动物在哪里,破蛋陪你看到底~

蜉蝣的生命意义(34朝生暮死)(1)


"寄蜉蝣于天地",这句话一般都被用作感叹人生短暂。而蜉蝣作为人们口中“朝生暮死”的生物,具备着很强的悲剧色彩,因此人们总是认为它们的生命十分短暂,通常成虫期只有短暂的十几个小时,甚至更短。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跟着破蛋一起往下看吧。

蜉蝣的生命意义(34朝生暮死)(2)

蜉蝣作为一种原变态类的水生生物,属于蜉蝣目,从外表上看上去和蜻蜓就像是亲戚,其实仔细对比的话,它的体型还是要小很多,一般身体长度只能保持3-27毫米左右。它们有着大大的复眼和细长柔软的身体。

而蜉蝣的成长要经历从(卵、幼虫、亚成虫最后才能顺利成长为成虫)这四个阶段,而它们处于幼虫期的时间是最长的,一般能够达到数个月甚至1~3年。蜉蝣的幼虫主要是生活在水下的,依靠着水草、藻或者是蚊子的幼虫(孑孓)为生。

蜉蝣的生命意义(34朝生暮死)(3)

在成为成虫之前,它们需要经历多达二十次左右的不断蜕变,直到半成熟期的时候,在它们的胸部才会慢慢的长出翅芽,但是此时自身的足和尾须等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所以称为亚成虫。等到它们能够离开水面以后,经历了最后一次蜕变,才能顺利的成为成虫。

蜉蝣的生命意义(34朝生暮死)(4)

蜉蝣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幼虫期的成长,好不容易长为成虫了,却只能拥有短暂的寿命,一般能够存活1~2天,像人们所说的几个小时或者十几天寿命的蜉蝣都是极少数,大部分都是1-2天后便会因为口器的退化,依靠之前积蓄的能量支撑生命,最后逐渐的死去。

虽然生命短暂,但也仅仅是成虫期衰亡速度快而已,毕竟蜉蝣的一生是包括从卵到成虫,这期间还是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生存期只不过人们将成虫期误以为是它的一生,所以才说它是朝生暮死的一种生物。这其实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说法。

蜉蝣的生命意义(34朝生暮死)(5)

蜉蝣这样的生物看上去并不起眼,甚至是没有什么重要性,但却依然是自然界中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如果说它的数量减少或者是消亡的话,就导致很多以此为食的鸟类、昆虫的死亡,而蚊子的幼虫会因为受不到蜉蝣幼虫的压制,会出现疯狂繁殖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自然界的生物失衡。


我是破蛋心声,专门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我们下期再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