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混双循环赛继续进行。中国队凌智与范苏圆迎来澳大利亚选手的挑战,最终二人6:5战胜对手,喜迎两连胜!

在昨晚的比赛中,凌智与范苏圆面对来自瑞士的世界冠军组合,展现出极佳的竞技状态,以7:6击败对手,拿下中国代表团北京冬奥会开门红。

冰壶都有什么比赛(两连胜这些冰壶语言)(1)

中国队在比赛中。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冰壶都有什么比赛(两连胜这些冰壶语言)(2)

范苏圆(左)与凌智(右)。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冬奥会还没开幕

冰壶比赛为何提前开打?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于2月4日举行,但冰壶比赛已于2月2日打响,为什么冰壶比赛要提前进行?

其实,有些比赛放在开幕式前进行,是因为赛程的关系,也是国际大赛的惯例。冰壶比赛从2月2日开赛,一直持续到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才结束比赛。

冰壶赛程为何如此漫长?原因有二。

一是参赛队伍数量的增加。2018年平昌冬奥会时,冰壶混双项目首次登上奥运舞台,当时只有8支队伍参赛,但这次北京冬奥会上混双参赛队伍增加到10支,加上男子、女子四人赛各10支队伍,共有30支队伍参赛,创下冬奥会历史上冰壶项目参赛队伍最多的纪录。尽管赛制没有改变,但混双队伍的增加却使得比赛场次明显增加,赛期也相应地拉长了。

冬奥会冰壶比赛分成三部分,先进行循环赛,前四强进行半决赛,然后胜者决冠军,负者争铜牌。别看混双项目只增加了两支参赛队伍,但在循环赛中,规则规定每个项目的每支队伍都要和其余9支队伍轮流交手一次,因此,混双项目8支参赛队伍与10支参赛队伍导致的场次差异相当大,这是导致冰壶赛程加长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与冰壶比赛的特点有关。男子冰壶和女子冰壶都属于团体赛事,每场比赛由两队进行对抗,每队由4名球员组成,比赛共进行10局。两队每名球员均有两个冰壶,即有两次投掷机会。两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四垒的顺序交替掷壶,每局每队交替掷冰壶,每人分别投掷两壶,8人共掷16壶之后比赛才分出胜负,这就导致比赛时间拖得很长。

冰壶比赛每个项目共打49场,3个项目需要进行147场比赛,这让冰壶成为北京冬奥会比赛场次最多的项目。即便冰壶比赛比开幕式早两天开始,而且每天比赛持续不断,那也要连打19天(平均每天近8场),这才能在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当日决出最后一块金牌。

“冰壶语言”你听得懂吗?

冰壶比赛中,大家会看到,运动员们或是俯身投壶,或是紧张擦冰,或是思考战术;还会经常听到,冰壶被投出,运动员大声呼喊,貌似想用声音“操控”冰壶的运动方向和轨迹。现场,刷冰声、喊叫声和冰壶的碰撞声不绝于耳。

观看比赛时,如果能听懂“冰壶语言”、看懂场上形势,就会觉得这项运动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其他冰雪项目。那么,冰壶运动员们到底在喊什么呢?

冰壶比赛胜负的关键在于要将冰壶推入得分区,同时把对方的冰壶撞到得分区之外。由于冰壶场地相对较大,所以运动员在投掷冰壶后,就会大声喊口令或简单术语给擦冰的队友。

擦冰主要是减小摩擦力,改变方向。运动员出手时力度、旋转、方向与预想的情况也许会存在一定偏差,导致冰壶有时并不能完全按照运动员所想轨迹滑行,这就需要其他运动员快速擦冰,摩擦生热,减小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改变冰壶的运动方向,达到想要的效果。

冰壶都有什么比赛(两连胜这些冰壶语言)(3)

这是1月27日在“冰立方”拍摄的比赛用冰壶。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运动员把壶投出后通常会喊两种命令,中国运动员一般用英文或中文进行指令。“Hurry”或“Hurry hard”,意思是让擦冰的运动员快速擦冰;“Whoa”就是类似于“我我我”的发音,意思是让擦冰的运动员停止擦冰。用中文进行战术交流则更易于理解,比如“加力”“擦一擦”“轻磕”和“轻传”等。

在冰壶比赛直播的解说中,观众也经常会听到诸如“占位壶”“进营”“打定”“打甩”“双飞”“三飞”等专业术语。“占位壶”是指在大本营外中区或者边区设置一个障碍壶,阻挡对手投壶路线。“打定”的意思是用自己的一只壶,将对方的壶击出大本营后定住不动,并停留在大本营。“打甩”是用自己的一只壶将对方的壶击出大本营后滑出大本营。

当面对大本营内对方壶比较多的时候,运动员就会喊出“Double”或“双飞”。这是因为在冰壶比赛中,有一种战术叫作移除掷壶,是将对方位于营垒之中的冰壶击打出去。其实“双飞”就是移除掷壶战术的高阶版,是用本方冰壶击打对方营垒内的冰壶,将其击出得分区,然后本方冰壶利用传击,再将对方另一只位于营垒内的冰壶击出得分区,从而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2月2日晚,在中国与瑞士加赛局中,中国选手凌智就打出了一个精彩的“双飞”。

今晚

中国队还将迎战瑞典队

期待更多精彩表现

中国队,加油!

综合:中国新闻社、新华社、极目新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

来源: 南京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