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渭河,这条横贯关中平原的黄河第一大支流,浩浩汤汤、奔流不息,滋润了八百里秦川大地。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相伴的,是对渭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水质污染、水土流失严重、洪水灾害频发,“上游水干了、中游污染了、下游淤满了”成为当时渭河现状的真实写照。

提案建议:

做好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大文章

“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保护好渭河的水资源,对于陕西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至关重要。”去年,省政协常委、省民进一级巡视员闵生华带领民进陕西省委会调研组在全省开展“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调研期间,闵生华沿着渭河边走边看,感触颇多。他说,近年来,为了治理渭河流域水生态环境,我省各级政府作了不懈努力,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逐年加大,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成效明显。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流域水资源状况决定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上限。近年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出台了《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和《陕西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以及正在修订的《渭河流域保护治理条例》,都将为打造“最美家乡河”筑牢法治基础。

渭河流域河道整治(促进人水和谐守护渭河安澜)(1)

“渭河水质改善的同时,受上游水库蓄水、城镇扩大、过度景观建设等人类活动影响,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闵生华认为,当前,渭河流域地下水位下降迅速、渭河干流生态整治项目过度景观化,导致的干流流速下降、渭河北岸黄土高塬和黄土台塬水土保持问题,都制约了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带着对陕西人民母亲河渭河的牵挂,今年省两会上,闵生华提交了《关于渭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他建议,加强生态系统风险评估,布局重要水源地生态环境分级分类风险管控,做好顶层设计,对河流干流生态保护建设项目审批权限收归省级有关部门,不再新建各类橡胶坝等拦水设施;对关中地区农业灌溉进行分区管理。同时,加强秦岭山前洪积扇区洪水和引汉济渭余水的地下调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黄土台塬和高塬地区水土流失控制力度,提升对渭北各支流水质检测及水土保持监测力度,建设一套符合黄土高塬和台塬地区实际情况的水土流失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系统。

省水利厅:

多措并举 做渭河安澜守护者

渭河流域河道整治(促进人水和谐守护渭河安澜)(2)

收到委员提案后,省水利厅高度重视,经研究后安排省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水资源保护处具体办理。据该处干部王李泾介绍,针对委员提案提出的建议,保护中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查阅相关资料,反复研究提案内容,并积极与委员沟通探讨,对答复函内容论证修改。

在地下水资源方面,依据《陕西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省水利厅将对地下水超采区继续采取高效节水、域外调水替代、封井等措施,大力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通过对西安、咸阳、渭南三市的11个地下水超载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加强节约用水、水资源置换、产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加快推进超载区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回灌工程研究,改善水生态环境。

在生态整治方面,省水利厅正在开展《陕西省渭河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工作。该规划包括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流域防洪减灾能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文化保护传承和流域管理能力提升等5个方面、12项重大工程。

在水土保持方面,省水利厅将依据《陕西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未来5年,将以秦岭北麓为重点,覆盖秦岭北麓及整个渭河流域,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治,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45平方千米,估算总投资9.96亿元。目前已积极争取到陕西省世界银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示范项目,该项目区涉及我省渭河流域——咸阳市的兴平市、旬邑县、礼泉县、乾县、永寿县等地。

“通过多次沟通和探讨,省水利厅针对提案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清单式答复’,我非常满意。”闵生华表示,保护三秦百姓的“幸福河”,需要干在当下,谋在长远,以人水和谐守护渭河安澜。

各界导报记者 张涵博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