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ppt?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ppt(课文详解七下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

七年级下册第三课回忆鲁迅先生ppt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预 习 须 知

一、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撷取生活琐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品味课文细腻明丽、平实自然而又感人至深的语言。

3.把握鲁迅先生形象特征,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知 识 重 点

一、字音词义

揩kāi:擦,抹。

阖hé:闭合。

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安顿:安稳。

忧郁:忧伤郁结;忧虑烦闷。

存心:心里怀有的念头。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二、主题概述

这篇回忆录通过对鲁迅先生的笑声、走路、待人接物、休闲、写作、养病等生活细节的描述,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智慧、幽默、爽朗、平易近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写鲁迅先生笑声的特点——明朗。开篇就介绍了一个与我们印象中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2段):撷取生活中的小细节——走路,突出鲁迅先生走路轻捷和不顾一切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3-67段):记叙了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工作、休息、娱乐等,勾画出鲁迅先生平凡而伟大的形象。


四、思考探究

1.文章记叙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我们印象中不同的鲁迅,其中各处生活细节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特点?

①鲁迅先生明朗的笑。真诚、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③鲁迅先生和夫人热情留客,包车送客人。热情、真诚。

④鲁迅先生喜欢吃北方饭。刚硬的性格。

⑤“我”在鲁迅先生家包饺子、韭菜合子、荷叶饼,得到先生的赞成。对妻子敬重与依赖,对小辈的体恤。

⑥鲁迅先生与作者开玩笑。幽默。

⑦鲁迅先生深恶痛绝写字草率,但仍认真展读每封青年的信。对待青年的赤诚之心。

⑧鲁迅先生对原稿与校稿不珍惜。淡泊名利。

⑨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先生很忙,但她的笑是愉快的。家庭和谐。

⑩鲁迅先生夜里去看电影坐车时的谦让。礼让,对他人、对亲人的爱。

⑪鲁迅先生把翻一翻书当作休息。对时间的珍惜。

⑫鲁迅先生陪客人到深夜。待人热情、耐心。

⑬鲁迅先生在深夜工作,直到人家都起来了才睡下。抓紧一切时间工作。

⑭鲁迅先生检查海婴的丸子。尊重孩子,做事认真,深入实际。

⑮鲁迅先生亲自包书,且包得整整齐齐。做事严肃认真。

⑯鲁迅先生生病了,仍忘我工作。工作的投入。


2.本文有许多让人感动的细节。请找出你认为最受感动或最受启发的细节或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品味从中得到的启发。

参考示例:

①鲁迅的笑声。

本文中有多处,例如文章开头:“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寥寥几句,一个乐观爽朗、平易近人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纸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无情”的鲁迅形成了鲜明对照。

有一次萧红去鲁迅家包饺子吃,“饺子煮好,一上楼梯,就听到楼上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原来有几个朋友在楼上也正谈得热闹”。可见鲁迅绝不是一个不可亲近的人,朋友带给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见一斑。

在校对《海上述林》的间隙,鲁迅见萧红进来,对着几乎天天见面的她,居然说出“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样随便,这样孩子化的语言,透着风趣,透着玩笑。

“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萧红时时受着鲁迅爽朗的笑声的感染,居然也学会了以自己的好心情来回报鲁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阳出来了。

②鲁迅的慈爱。

主要体现在鲁迅对海婴的日常小事上。

③鲁迅的严谨。

在“吃鱼丸”一事上,可以看出他的严谨。用许广平先生的话说是:“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


3.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但本文却大量细致地记叙他的工作、生活琐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大量细致地记叙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有以下几个好处:

①更真实。伟人也像凡人一样会生病,会害怕,也聊天、看电影,也有自己的生活特点和习惯,这就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鲁迅。这样的鲁迅,更让人觉得可亲。

②更直观。通篇都是对鲁迅的工作生活琐事的记叙,让我们直接感受到鲁迅在为人、做事、对待生活、对待工作方面的许多感人之处,以及他思想、性格方面的不少特点。而这些都不是通过抽象说教表现出来的。

③更真挚。通篇的细节描写,基本上都是白描,几乎无一评论,无一直接抒情,而真情毕现。尤其是写到鲁迅生病之后的各个细节,看似完全平静的叙述,无一“悲”字,但悲剧色彩流溢其间,读来令人心酸。

④更有趣味。关于鲁迅的许多富有趣味的生活细节的描叙,可以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⑤更有表现力。也就是所谓以小见大的写法的最大妙处。文中许广平的一句话十分恰当:“周先生的做人,真是我们学不了的。哪怕一点点小事。”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富有思想含量。


4.本文除了写鲁迅之外,还写了其他的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作用一样吗?

还写了“我”(作者萧红)、海婴、许广平。

写他们的作用,是从侧面烘托鲁迅,起到烘云托月的表达效果。但由于三个人的身份不同,所以作用也不一样。

本文是回忆性散文,写“我”的亲见、亲闻,一是使所叙之事更为真实,二是使情感的抒发更有感人的力量(抒情的张力)。例如平静的叙述中饱含的深刻的情感,尤其是“悲”感。

写海婴,主要是通过海婴的年幼无知,童言无忌,从侧面表现鲁迅对孩子的慈爱;而且,海婴的无知、无忌,也与大人内心的担忧形成对比。

写许广平,更是典型的侧面烘托。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之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