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艺术主题,是大部分传世优秀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在拥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我们的先辈在历史长河留下了许多令人为之动容的爱情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传神地表现出年轻小伙对“窈窕淑女”的一往情深;汉代的乐府歌谣中吟唱着“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以强烈的感情抒发热恋中的情侣对爱情的坚定和至死不渝;还有《古诗十九首》中的“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那样让人黯然伤感的异地恋情和离愁别恨;更有苏大文豪作为丈夫对亡妻表达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种让人痛彻心扉的生死别离……这些或朴实的言语,或华丽的辞藻,为世人全面诠释了五味俱全的爱情百态。当凝练的文字与代表情比金坚的信物相遇,那便成就了永恒的誓言。

01

镜初分、盼团圆

铜镜借月光(应是此物最相思)(1)

规矩四灵镜 东汉

广州博物馆藏

图中的铜镜为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半面规矩四灵镜,1953年出土于广州龙生岗的一座东汉时期的夫妻合葬墓,铜镜宁静地置于女棺之主头部旁的漆盒里。残缺的半面铜镜,虽然没有任何镜铭,却道出了夫妻二人盼望在尘世缘尽后,“待破镜重圆时,与君续前缘”的甜蜜誓言。

汉代是青铜镜铸造的鼎盛时期,在出土的大部分汉代铜镜的背面,考古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的铭文,其中,表达男女爱情的相思铭文所占比例最大,证明铜镜是当时人们托物寄情的重要载体。

汉代常见的相思镜铭有:“结心相思,幸毋相忘,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愿长相思,幸毋相忘”“长相思,毋相忘,常富贵,乐未央”以及“见日之光,长毋相忘”等等,多为表达恋人之间祈求快乐永不停歇和感情长久无穷尽的爱情意愿。

下面有这样一块铜镜,镜的背面雕刻有繁复的蟠龙纹,在蟠龙纹环绕的钮座区域内印刻有一圈篆书铭文:“大乐未央,长相思,慎毋相忘”。

铜镜借月光(应是此物最相思)(2)

伏兽钮“大乐未央”铭蟠龙纹铜镜 汉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一句质朴的表白,引人无限的遐想:在岁月静好的一天里,爱人相约在溪水潺流的树林里,当他们互诉相思之后,他不知道从哪儿变出了一面铜镜,光滑的镜面映照着她清秀的脸庞,她笑了,翻过背面,他念出了镜上的那句话:“大乐未央,长相思,慎毋相忘”。顷刻间,他们相视而笑,相拥而立,相许终生。

02

缠绵意,印心间

在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曾介绍到一枚隐藏着动人情事的文物——“长毋相忘”铭合符银带钩。这枚银带钩的主人属于西汉江都王刘非的妃子,淳于婴儿。这枚带钩像兵符一样合二为一,在隐秘的地方,以阴阳刻的方式记录着他们曾经的誓言“长毋相忘”。淳于婴儿并不是刘非真正意义上的结发妻子,但最终他将她的带钩长伴于身旁,用另一种形式兑现了“长毋相忘”的承诺。这对于现代的“一夫一妻”社会来说难以理解,但对于淳于婴儿来说,便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的誓愿。

这枚带钩,让我想起了信物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印章。从前,玺印往往是身份的象征,除此以外,人们相信将玺印佩挂腰间还有吉利、祈福、辟邪等作用,对于一些并无官职身份的普通百姓来说,佩挂吉语闲文印便是最佳选择。

汉代以来,印章的使用逐渐跳出上层社会走近寻常百姓家,文人雅士更视闲文印为一种高雅的赏玩之物。与此同时,在锻练书法、陶冶情操的同时,文人雅士悄悄地将对爱人的思念和倾慕之意,篆刻印间。

下列闲文铜印,以阴阳刻的方式,用不同书法字体镌刻出“思君令人老”和“长毋相忘”,皆表达出绵绵情愫,成为闪烁腰间的另一种盟誓。

但就算是同一句话,发生在不同的背景下,也会有不一样的情感。

如“思君令人老”,无论是接“岁月忽已晚”还是“轩车来何迟”,因为表达对远行爱人的呼唤,对孤独凄寂的感叹,所以压抑和无奈之感涌上心头。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看,“思君令人老”,也可能是刚见面不久的小情侣,转头就发出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样属于热恋情侣的甜蜜烦恼。

“思君令人老”铜印 清代

广州博物馆藏

铜镜借月光(应是此物最相思)(3)

铜镜借月光(应是此物最相思)(4)

“长毋相忘”铜印 清代

广州博物馆藏

铜镜借月光(应是此物最相思)(5)

我曾读过一本诗歌鉴赏散文集《人生若只如初见》,作者结合经典诗词对历代情痴情事进行诠释。故事从汉高祖与戚夫人、唐玄宗与杨贵妃这类的皇室爱情,到司马相如和卓文君、李清照与赵明诚这类才子佳人的爱恨情愁,像电影一般逐帧播放,为我们展现千古浪漫往事的点滴。

如今,我从曾见证或成就过多个爱情故事的信物中,读出了他们之间的缠绵悱恻。现在,我理解的爱情,不仅仅是希望能时刻见到他的容貌,听到他的音语,闻到他的独特气息,触摸来自他手心的温暖,更希望他就是那个与我心灵相通,三观契合,相互扶持的另一半。

我无需到处寻觅,你在哪里,我便常伴左右。

参考文献:

[1]赵晓瑞,牛合兵.浅谈汉代铜镜的装饰艺术[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36-37.

[2]尹钊,徐星媛,王建航.从青铜镜铭文体悟汉代人的情感[J].东方收藏,2020(01):73-77.

[3]拿破破.想想那时古人的爱情[N].中国艺术报,2018-08-24(008).

[4]王芳.浅谈古代铜镜的文化艺术内涵[J].文化产业,2019(22):20-21.

[5]房占红.浅论汉代吉语印章大量流行的概况及原因[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76-80.

[6]田敏.汉代铜镜铭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7]熊焰.闲文印浅谈[J].荣宝斋,2004(05):214-217.

end

撰稿/谭佩仪

排版/邓志盛

审校/邓玉梅

审核/朱晓秋

部分图片来源/央广网

“字字珠玑-广州博物馆藏有铭铜器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