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锁,又称“寄名锁”。过去,由于生活贫困,医疗条件非常落后,一个婴儿从出生到长大,往往会受到疾病、饥饿等诸多恶劣因素的威胁。因此,大人们只能从迷信中寻找一种寄托。

长命锁的意义就在于锁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危害小孩。人们认为孩子戴上长命锁,就能无灾无祸,平安长大。当然,长命锁更是我国多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

奶奶小时候戴的长命锁(还记得小时候戴过的长命锁吗)(1)

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汉代时,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帽上悬挂上五色丝,以避不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股丝绳则缠到了妇女和儿童的手臂上,渐渐地成为一种臂饰,不仅用于端午节,还用于夏至。

到了明代,随着风俗的变迁,佩戴长命缕的成年人越来越少,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佩戴。长命缕也进一步演变成了长命锁。

小孩脖颈上挂长命锁避邪保平安,在全国各地盛行。

长命锁的材质有金、银、铜、玉等,以银质的为多,呈古锁状。长命锁的正反面都有文字和图案,具有增强长命锁的保护力量的作用,表达了人们对于幼儿平安、幸福、吉祥的美好祝愿。文字多整刻在正面,诸如“长命百岁”“长命富贵”“长发其祥”等字样。图案多整刻在反面,多为龙、麒麟、虎、狮子等吉祥动物。

奶奶小时候戴的长命锁(还记得小时候戴过的长命锁吗)(2)

既然长命锁被人们赋予如此厚重花篮式长命锁,寓意平安、的意义,自然就会形成很多与其相关的习俗。

过去,在长江、黄河中下游一带,有干爹、干妈送小孩长命锁的习俗。孩子出生不久,父母担心孩子体弱多病,便采取替新生儿认干爹、干妈的办法消灾避祸。所认的干爹、干妈多为多子多福的健康之人,这样才能够给新生儿带来好运。

干爹、干妈要为新生儿打制一把长命锁,戴在婴儿的脖颈上。孩子长到12岁时,便被认为是过了危险期,要取掉长命锁,谓之“开关”。据说,行过戴锁与开关仪式的小孩,便能摆脱命运中的难关,无病无灾,健康长寿。

奶奶小时候戴的长命锁(还记得小时候戴过的长命锁吗)(3)

在江西等地,还有为小孩打制百家锁的习俗。新生儿的家长,用红纸包上七粒白米、七叶红茶,做成一个小红纸包,然后将小红纸包送给亲友。亲友收到小红纸包后,要回送礼钱,数额多少不限。家长便用这些礼钱购买一把长命锁,戴在小孩脖颈上。

百家锁的正面通常有“百家宝锁”的字样,反面则有“长命富贵”等字样。百家锁的意义,在于集众人长命锁之力,增加长命锁的神力。祈愿孩子能够健康平安地长大。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外婆给刚出生的小外孙送长命锁的习俗。时至今日,这一习俗仍在流行。只不过所送的长命锁,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长年佩戴,往往孩子的庆生仪式结束之后,长命锁就会被摘下来,放进抽屉保存,留下的只有浓浓的祝福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