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写过毛不易,还做过一期电台节目,起的名字是,《你的毛不易,我的江湖气》(戳这里去听听吧:你的毛不易,我的江湖气|原创

(原创申明:本文为九娱真经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搬运,会被强制删稿。欢迎留言转发,记得多多关注哦~)

节目结尾的时候,我说,如果哪一天我们不再喜欢音乐了,那我们生命中一定有一部分,已经死了。

这就是音乐存在的价值,一首好歌,会让你的生命律动一下子被激活,被感动。

甚至体内与这歌有关的画面都会喷涌而出,像要掏空生命,又好像丰盈了人生。

比如,毛不易的《东北民谣》。

《歌手2019》落幕了,《我是唱作人》首播了。正好接档,填满歌荒。

全场听下来,却只有毛不易,让人印象深刻。

作为一首从未公布过的原创歌曲,没有任何既定印象地带人走进一个新的音乐故事,感受到它所传递的所有情境。

同样不参杂过往的喜好,同样没有原唱的对比,《东北民谣》比其他几首作品而言,有几个地方特别好?

来,三点感受一个一个说:

毛不易我是唱作人第二期试唱歌曲(我是唱作人毛不易东北民谣)(1)

强烈的画面冲击感,来自于红黄蓝绿白的色彩映衬

梅花映山雪枝影衬月牙……

灰麻的长鞭与通红的脸,萧瑟的正月与爆竹的红。

彩花的花灯,黄色的收成,蓝色江水前的眼泪,姑娘的望秋。

大雪对烈火,霜花对良辰。残阳与红妆,松柏作伴娘。

几个关键字,就已经把整首歌的画面,用多彩颜色的画笔,轻轻浅浅地勾勒出来。

粉、白、黑、浅黄、灰麻、红、彩、黄、蓝、橙、绿......

十余种颜色就这样交织在一首歌里。

如果是一位画家来描摩,一定是一幅意韵十足,回忆满满的佳作

在色彩的映衬下,强烈的画面感一一浮现脑海。

像看了一场音乐电影。

诉说者像一个旁白,用听不出感情却饱满的发声,

讲述着姑娘和情郎的故事,转述着悲欢离合的剧情。

毛不易我是唱作人第二期试唱歌曲(我是唱作人毛不易东北民谣)(2)

婉转丰富的耐听性,来自于音乐旋律的层次铺陈

一直很惊叹于毛不易的创作生命力。

你几乎听不到太多可以发挥配乐技巧的地方,

却通过层次的铺垫,叙事的揉捻,和音乐风格的融汇

打磨出他的歌曲该有且独有的结构、节奏、棱角、记忆点……。

最厉害的是,一不小心你发现,你已经走心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听《东北民谣》,

三句就哭了。

人们太容易陷进歌词的泥沼里,觉得好歌词就是能打动人心。

但其实有了好歌词,也要有好旋律,才可能经久流传!

而年纪轻轻的毛不易,却是个有着双方面音乐才华的“巨星”。

有人文关怀,对仗工整的作词肌理,

更有东方西方音乐属性的杂糅。

词写得好,曲写得更好。

请问毛同学,你是怎么做到的?

毛不易我是唱作人第二期试唱歌曲(我是唱作人毛不易东北民谣)(3)

动人的真情实感,来自于意韵生发与演唱力

《东北民谣》背后,藏着一个爱的故事:

青梅竹马的恋人两地分别,约定来年娶女过门的情郎再无消息。

姑娘等了又等,望断无数个秋,到老了没了记忆也忘记了世上的人,

唯独对爆竹声时时顾盼,以为是情哥哥回来圆了终身约。

故事美得,像一场电影。

故事又真得,像某一个角落正在发生的事。

把这样的故事,用音乐的语言电影化,用旋律的曲调音乐化,

成了一首歌,心动万千人。

初闻已识曲中意,再听怜念曲中人。

这是意韵生发出的情境,更是毛不易演唱力的共鸣。

一直想不好一个词来形容他的歌唱力。

声线太有辨识度,说烟嗓也不是,却好像自带双声道的空间感,

也带着穿透空气的颗粒感。

不炫技,只述情。

相信这首歌也让很多人听到了他高音处的厚度和力量,

一改往日熟悉的低吟婉转,把整首歌的层次推向新的高度。

歌词将生活琐事喜闻物什,小场景,小画面,小人物,

用虽平实却如诗般的语言表现出来,

且画面感,色彩感,戏剧张力,情感传递,一样不差;

曲调充满丰盈的音乐享受和迂回的抒情感染力,

在层层递进中将波澜壮阔的情感叙述地润物无声

用依然平实的讲述语言歌唱,像一个邻家男孩在讲述一段往事,

没人界限的代入感,带你走进小世情里的音乐大观。

这样的《东北民谣》怎能不好?

这样的毛不易,怎能不爱?

(原创申明:本文为九娱真经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搬运。12年文娱记者 电台节目主持人的九娱君不盗文,不搬运,欢迎留言转发,别犹豫了,现在按关注订阅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