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人气展览“丁丁与埃尔热”如期而至,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比利时埃尔热博物馆联合举办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丁丁与埃尔热”。展览不仅呈现了这部漫画的珍贵手稿,也聚焦“丁丁之父”埃尔热的艺术人生。

(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1)

图说:“丁丁与埃尔热”主题展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展览借助文献资料、历史照片、采访纪录片以及各种评论书刊,栩栩如生地再现了这位艺术家充满思考、活力与好奇心的形象,以及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选择。孩子们走近了富有正义感、胸怀善心、敢于冒险的“丁丁”,而创作者埃尔热的创作手稿、设计、笔记以及个人的艺术品收藏等,也让中国观众看到了伟大的漫画家是如何成长的。

丁丁寓所啥布置

展览复刻了《丁丁历险记》第十部《神秘的流星》中丁丁的寓所,观众们可以走进其中,以丁丁的主观视角,沉浸式体验身处的环境。展览大量展出的《丁丁历险记》的珍贵历史原作,包括了报纸连载时候的原件和创作手稿,在多张手稿上,埃尔热在对话框外素描出几张人物的神态,也会在黑白稿纸上写下配色方案。观众从中可以看到一本《丁丁历险记》的诞生流程,以及丁丁形象的变化过程——如何从圆圆脑袋、没有嘴巴,头发不翘的模样,演变成妇孺皆知的经典形象。

(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2)

图说:《丁丁历险记》的铅笔手稿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来到上海的展览包含了“限定版”惊喜,展览揭秘了隐藏在《丁丁历险记》系列第五部《蓝莲花》故事背后真实的跨洋友谊。埃尔热的《丁丁历险记》于1929年1月10日在《小二十世纪报》首次刊登出版。在经历了四个冒险故事后,丁丁在《蓝莲花》故事中来到了中国。在这个历险故事里,丁丁在中国张的帮助下,成功粉碎了一个国际鸦片走私团伙的阴谋。

实际上,这个虚构人物“张”是以雕塑家张充仁为原型创作的。张充仁出生在上海,于1931年前往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并在1934年与埃尔热结识。张充仁不仅帮助埃尔热了解中国文化,还与他在《蓝莲花》创作中紧密合作。这个故事让成千上万的欧洲读者认识了一个真正的中国,而张充仁和埃尔热的跨国友谊也由此传为佳话。

(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3)

图说:《蓝莲花》手稿吸引参观者驻足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丁丁之父何许人

埃尔热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在他创作丁丁之前,电影带给了他无穷的想象力,大银幕教会了他黑白美学。他热衷于童子军的探险活动,也沉迷于当时法国和美国新兴的插画故事及漫画。这些早年的经历赋予其对绘画的热情,而他发表的第一批插图也证明了他叙事的创作天赋。展览还将通过一系列具有高度创造力的海报,揭示埃尔热不为人知的一面——平面广告设计师。

埃尔热从各种艺术形式中汲取多样的灵感。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尝试绘画创作,并收藏了一些前卫艺术家作品。此次展出的展品中,就包括了波普之王安迪·沃霍尔为埃尔热定制的丝网版画头像。埃尔热还收藏了当代艺术家利希滕斯坦、卢西奥·丰塔纳、让·杜布菲、让·皮埃尔·雷诺等的作品,他们对埃尔热的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全球最大规模的丁丁主题展)(4)

图说:安迪·沃霍尔为埃尔热定制的丝网版画头像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埃尔热也尝试运用电影、绘画及摄影等丰富的艺术形式,探索全新的创作角度、构图技巧和透视方法。这些尝试有助于他构思独特的叙事,并辅以强有力的分镜与形象,创作出“丁丁”这位具有跨世代影响力的连环画角色。埃尔热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来源于他反映现实的非凡能力,他擅长以多重元素为读者打造自在沉浸的想象世界:以简练的线条精确勾勒世界,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人物形象,而这些正是他所处时代的缩影。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