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无师通从茅爷爷那里系统的学习了说明文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阅读和解答诀窍,并经过与提笔忘、见文愁一番研讨,将事物性、事理性说明文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出了具有自创性的阅读技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以处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处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文篇第四二回)

以处境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且说无师通从茅爷爷那里系统的学习了说明文相关知识,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阅读和解答诀窍,并经过与提笔忘、见文愁一番研讨,将事物性、事理性说明文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出了具有自创性的阅读技巧。

这一天,三人正准备把整理的资料交给茅爷爷时,突然接到语文老师一个电话,告诉他们语文王国文体中心记叙文知识馆对外开放,希望让他们也去参观。

得此信息,无师通兴奋不已,三人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等赶到时馆门还没有开,他们只好在门口逗留。

这时,从记叙文知识馆门卫室走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老人自称魏老师。无师通迎了上去,打听开馆时间。

魏老师笑眯眯的对他们说:“这个门是不能随便开的,每个知识点都有人把关,你们只要回答问题对了才能进下一关。”

“这么复杂啊!”提笔忘有点打退堂鼓了。

“怕什么,不就是关于记叙文的知识吗?老师以前给我们讲过。”见文愁不知哪来的勇气。

“好,我问开问题,”魏老师看了看他们,“什么叫记叙文?”

对于记叙文,说实在的,基础性的知识他们不说是乱熟于心,起码能够说出一、二、三。

“记叙文不就是来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吗,首先它必须具有六 要元素,时间,人物,地点,发展,经过和结果”。提笔忘这次不用提笔,用口便随口就说出来了。

“这个同学回答不错。但是回答不全面。你回答的是要素,我问的是什么叫记叙文?”魏老师强调说。

“记叙文是通过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记叙类的文章有两种,一种是写真人真事的文章,一种是运用记叙的形式而内容却是虚构的文章或作品。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回答得对,你们可以进去了,但是提醒你们,进去后有三个小门,进门后有的可以直通夺冠台,有的是死胡同,进去了就死路一条,那里没有回头路,只有有悔恨崖。有的是歧路,虽然能够做出来,但是费时费力。最后只能看别人夺冠”。魏老师说完打开了记叙文知识门。

从东门进,果然南、北、西面有三个门,南门写通向是上面有记人、记事、日记、游记回忆录;新闻、通讯、;北门写着、传说、特写、消息、报告文学、小说、参观记、;西门写着说明书、论文、散文诗、经验交流材料、总结。

无师通他们看了一会,决定兵分从南门进去,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有记人和记事的内容,虽然北门也是属于记叙文的范畴,但不是他们现在学习的重点。而西门显然都不是。

一道问答题就摆在眼前:表达方式有几种?见文愁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1. 叙述: 2 .描写: 3.说明: 4. 抒情: 5 .议论:。这些问题对他太熟悉了,根本不需要动脑子。第一关就这样很快通过了。

第二关填空题: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人物描写有:外貌,语言,神态,细节,动作和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第三关,连线题。

分别给记叙顺序作用连接相应的句子:A顺叙 B倒叙 C插叙 。

1.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

2.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

3.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

“这道题,太简单了,傻瓜一看也明白,要是填空说不定琢磨半天。”提笔忘高兴的说,顺手就把它们相应的连接起来:A顺叙----1. B倒叙------2. C插叙-----3.。

连闯三关,他们信心满满,果然后面的什么记叙的线索、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让他们一举拿下,因为他们在小说专题里就解决了。

正当他们高兴之余,在 “记叙文测试”关里第一问就把他们难住了。

第四关,问答题:

请联系考试实际,做记叙文阅读题时应怎么做才能得高分?

他们研讨了半天,答不出所以然来,最后还是提笔忘使了个小聪明,拿出手机在网上搜索,才做出应该像样答案:

1、先读题后读文。一般题读一两遍,难度题必须读三四遍。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粗读全文,细读题目涉及段落。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选定文段区域,再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往篇,则要再读全文。

3、仔细审题,思路清晰。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多想想题目到底要答什么(内容),要怎样答(形式)才能得高分。问答阐述题有几个问,每个问从哪几个层次回答,不妨用“1、2、3”进行标识。

4、答题力求做到准确、简洁、全面。答题时要点要全面、内容要精确、用词要准确、语言要简洁。尽可能多答,因为现代文阅读字数逐渐放开,那么多答一点,就会多得分。况且答了也不扣分。

5、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答题时我们尽量在文中去找,或摘录关键词句并重新组合。

6、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有时可采用“看分答题”的方法,可参考该小题分值答题,如3分,有可能要答3个小点。

7、认真书写。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者已成功了一半。

这一关算是他们勉勉强强过了,不用说下面的关也够他们受的了,好在过关提示可以请高手协助。于是他们跑到记叙文测试办公室请专家帮忙。

说来也巧,在办公室里,有几个中、高考命题专家正在这里编写《记叙文阅读考点说明》一书,准备发给考生复习参考。

对无师通他们能够闯到这一关表示赞扬,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上进精神,并耐心回答了他们有关记叙文考试问题,告诉他们说,记叙文命题有七大热点,具体是:

1、能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分清要素、人称、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写、略写与中心的关系。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

6、体会象征、讽刺、对比、衬托等表现用法及作用。

7、 结合文章的内容、情感、价值观谈看法,或引申其他话题,考查学生质疑、迁移和鉴赏、创新能力等。

听完这些,无师通知道了记叙文考什么的问题,但是为了像孙悟空一样取到真经,便询问有没有答题的诀窍。

专家告诉他,所谓诀窍,那是投机取巧,最误人,学习要踏踏实实,才能进步。但是还是有些技巧可以运用,这叫掌握规律。

无师通问:“内容及中心怎样概括?

专家先给他进行了考点剖析,说:“本考点主要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段落)的内容。准确感知、理解文章(段落)的主题。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本考点重点考查领悟和概括能力。

解答上术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同时,可边读边用笔划出文段中的过渡句、提纲挈领的句子、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有的可以直接借助中心句来概括。有的还需要将提炼的信息整合,并用恰当的词语或句子把它表达出来。概括要点时,尽量摘引原文词句来概括归纳,并注意答题的全面完整。”

“怎样解答‘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这类题?”见文愁又提出了新问题。

“这类题赏析时,应扣住词义、语境来具体表述词语所表现的人或物的特征,表述人物的思想感情。

考查的主要题型有下面几种,”

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能仔细辨析词语和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在透彻理解基础上没词儿准确地解说词语和句子含义和作用。 

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

如:天然湖泊也在被迫精简机构。由于地下水位的迅速降低,由于污染,由于填滩盖疗养院,瀑布都有了管教,平时野性全无,被引去耕地发电。

试题: “精简机构”和“管教”两个词语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答案:文中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精简机构”指湖泊水位下降,面积缩减;“有了管教”是指瀑布被人为地控制,失去了自然之态。 

第二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层含义,就是常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它是相对于字面义而言的。理解隐含义应注意象征义。

如: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人的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 

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

试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答案:①象征了“我”的父亲;②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的农民;③象征了博大宽容。

第三情感义,作者从情味、感情色彩等方面给词语附加的含义。

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中按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但是某些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他们的感情色彩不是一成不变的,甚至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是反语,表示讽刺。

说到这,专家看了看无师通他们专心致志听的神态,高兴地笑着对身边一个女专家说:“李老师,下面的问题你给他们讲讲。”

李老师接过话题说“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这类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就容易了:

句子的含义一般有基本义、特定义、深层义。句子的基本义即表层意义,往往不难理解。有些句子的特定含义往往是指句子的警策意义,这样的句子须在总揽全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理解。阅读文章时,还会遇到一些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双往往起重要作用。这样的句子往往具有隐含意义(象征、比喻)和附加意义(双关、言外之意、语法意义)。

如《小橘灯》的结尾:“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在家都‘如’了。”显然句子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进上了美好的生活。这就是言外之意。

至于如何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我简单的举个例子:如《驿路梨花》的结尾句:“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这里运用了引用辞格,联系全文,分析引用诗句的作用,可推知其象征意义是表明了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的深意。”

1、从内容上看思想感情。

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做此类题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从结构上看作用。

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提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注意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

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表现手法及效果)。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设悬生疑、对比映衬、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情景交融、小中见大等,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李老师的话刚落,无师通他们直鼓掌。“讲的太精彩了! 太精彩了。”

“别高兴太早,你们咨询时间已到,余下的问题自己解决。”本来他们还想问其他问题,被老师这么一说,只好告别,进入最后一关。

能力运用抽签题,每人抽一题,答完投入自动评卷箱内,合格即报以掌声,可以出关领奖。

此真是:

记叙常识记在心,对答如流理得清。

概括内容有技巧,词句理解含义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