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的名字我想可能并不陌生,作为神话传说《封神演义》中,也是历史上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可以说对他的评价大家还是极为一致的。
在商纣王年轻时,他也的确是一个开疆拓土的有为之君,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我们印象中那个残酷暴虐,昏庸荒淫的君王。
纣王后期的统治下,国内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他沉迷美色、荒淫无道,最终使得商朝走向了穷途末路。可怜商朝享国六百余年,最终在商纣王手上走上了灭亡的道路,纣王也当真是商朝最大的罪人。
只不过,那时候的西周虽然实力强大,但是商朝也不是没有反抗之力任人宰割的软柿子。然而,有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明明商朝还有反败为胜的机会,为什么牧野一战之后商纣王就自尽了呢?
想必这个问题一度困扰了很多人,但是随着商朝殷墟的重见天日,一批文物的出土使得这一个问题最终得到了答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末代君王纣王作为商朝的末代君王,其实纣王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一个昏君的,早期的纣王其实更像是一个修补漏洞的修补匠。
他从父王帝乙那里接过统领商朝的重担时,商朝的国力已经不是蒸蒸日上的状态了,而是在缓慢地走向衰落。
帝乙算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在他的手上,商朝国内的矛盾被不断地激化,国内百姓怨声载道,国外则外地林立虎视眈眈,周边的各民族都在趁着商朝衰落这个天赐良机,抓紧机会发展着。
可以说,商纣王从父王那里接受的真就是一个烂摊子。面临的挑战无比艰巨,纣王却并没有气馁,他反而是遇挫愈强。外部民族对于商周的尊重越来越少,所以纣王必须采取强势的政策,来对待外部少数民族。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就是纣王此时此刻对待外部的方针。对外强势的同时,纣王对内则是采取怀柔方针,为求国内环境的迅速改变,大肆任用贤臣。
只要你真的有能力,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哪怕你是奴隶也罢,都一定会得到重用。就这么着,在纣王的努力之下,帝乙时期的衰落景象总算是得到了缓解,商朝又一次出现了难得的繁荣。
与此同时,纣王更是将商文化的影响力扩展到了更远的地方。要是纣王一直都能这样的话,那么也许历史真的会发生改变也说不定,但是很遗憾,历史并没有如果。
就在国家越来越强盛的时候,纣王大感满意,但是他并不知道的是,国家百姓还是过得不算富足,仍然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线的边缘上。
只看到表面的纣王,仍然在洋洋自得地感慨着自己的功绩,于是原先努力进取的纣王不见了,剩下的只是一个贪图享乐的人,每天和众多美女嬉戏饮酒的荒唐昏君。
商朝的衰败与牧野之战有关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纣王也走上了帝乙的老路,开始搜刮民脂民膏,网罗天下美女以供自己享乐。面对如此昏聩的君主,许多还有责任心和良心的大臣纷纷觐见,劝谏纣王改正。
因为这是亡国之道,国家早晚会因为纣王这等无道的行为而灭亡的,但是此时此刻的纣王,已经听不进任何逆耳的忠言了,胆敢规劝他的臣子都被他处死的处死、放逐的放逐。
渐渐地,包括很多大臣在内的商朝臣民都对纣王失去了信心,他们无时无刻不希望这样的商朝能走向灭亡。就在纣王让全天下人失望的同时,西方的周部落得以发展起了自己的力量。
而周的领导人物周文王,还在殷商都城中做着人质。为了将自己的君主赎回,文王的臣子们想尽了方法,最后付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买通了纣王身边的大臣和纣王本人,才得以令周文王重新回到周部落。
在殷商都城逗留多年的周文王,看到了殷商治理下百姓的生活凄惨,每天都挣扎在深渊的边境上。这一切都令周文王无比痛心,于是,周文王下定决心,一定要替全天下向无恶不作鱼肉百姓的纣王讨回一个公道。
他开始在暗中积攒着钱粮兵马、准备伐商,只可惜就在一切都准备好了,只等主帅下令攻打商周的命令时,周文王却去世了,就这样,出兵的脚步又必须减慢了。
没过多久,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上位,继承父亲事业的他自然记得父亲的遗愿。因此,即位之初就在练兵,很快周武王就联合诸多诸侯,向天下人宣读了纣王的罪状。
罪名主要包括滥杀无辜,残害忠良,鱼肉百姓等,这其实倒也不算是扣高帽子,毕竟这些事情都是纣王亲自做下的坏事,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公元前1028年末,周武王率领大军踏上了伐纣的征程。纣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大吃一惊,连忙想调兵抵抗,但是发现精锐都在东边与蛮夷征战。
无奈之下,他只得征发各地的奴隶,配给武器,东拼西凑了十几万人,纣王亲自带领着前往牧野,双方在牧野相遇,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原因揭晓尽管纣王亲自带领着十余万人前来,但是这十余万人对纣王可以说是恨之入骨,那个愿意为他卖命。因此战斗刚开始,这些人便选择了叛变,纷纷调转武器指向商军,牧野之战纣王大败。
大败之后,逃回去的纣王在自己的摘星楼上点起了一把火,自我了断了自己的性命。就在这时,问题出现了,为什么纣王仅仅是失败这么一场便选择了自尽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从内外两部分来说,外部原因就是,牧野已经离殷都很近了,纣王在牧野失败也就意味着国都必然要陷落,他已经是必败无疑。
身为君王,他的傲气不允许他失败,更不允许他成为阶下囚,自杀成为了唯一的选择,在这一点上,纣王与自刎在乌江的项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其次就是内因,从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我们不难发现,当时殷商的很多贵族都已经对纣王失望了,他们纷纷与周武王有书信往来,希望双方能够合作推翻纣王的残暴统治。
连自己最贴心的王公贵族们,都选择了背叛自己,那就更不用说下面的底层百姓了。纣王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天怒人怨,自己已经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殷商的灭亡已成定局,自己断无翻盘的可能了。
在这些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荒淫无道的纣王选择了自我了断,也为殷商六百余年的统治划上了一个句号,这也就验证了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