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里杜鹃百纳乡绵延峻峭的九龙山深处,有上千户周姓人家。数百年来,他们一直传承着神秘古老的造纸法,并以此为生计,是地地道道的蔡伦传人。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1)

百纳乡九龙山龙坪村,自古生长着茂密的野生竹林,是绝好的造纸原料。当地自清朝乾隆年间开始造纸以来,200多年一直没有间断,最多时发展到100多只窑子,年产纸2万余公斤。龙坪村生产的纸主要为两大类,一类是书写(印刷)用纸,一类是民间祭祀用纸。在清代,书写(印刷)用纸主要由官府收购,用作版印书籍或办公。新中国成立后,一度被用作国家单位用纸和学校学生毛笔字练习用纸。2021年被列入毕节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类代名录( 毕府通〔2021〕21号)。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2)

草坪纸厂旧址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在四川学会造纸技术的湖南人周大仕到贵州游历,发现龙坪村这一带野生竹林众多,可为造纸提供充足的原料,于是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创办造纸厂。周大仕就是当地周姓人家的入黔始祖,200多年来,随着造纸营生而发家的周姓也人丁兴旺,如今已发展到1000多户人家,上辈人代代留传下来的造纸技术也是家家都懂。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3)

生产纸张的纸槽

由于是古法造纸,形式上比较粗放,还得利用石碾、土窑、牛拉、火煮等比较原始的工具和技术。造纸原料则是当地的竹子,刺竹、水竹、风竹、滑竹均可。另外还要石灰、臭草、猕猴桃藤、煤等。材料备齐后,将嫩竹(竹子初成竹时)放到窑池里(每池可放入五吨左右的嫩竹),装池时一层竹子一层石灰地放置,石灰的作用是腐蚀和软化竹体;放好后加入足够的水;用煤火烧窑,池温到达一定温度时,小火保温,持续煮三个月;之后取出竹,放入塘子洗竹,把石灰洗掉;再回窑,加入臭草和捶碎的猕猴桃藤进行发酵;分批量移放到碾盘里,用牛拉碾子碾压细碎;碾碎后的竹放入纸槽,搅拌沉淀,再搅拌;用舀子舀出放到纸垛上;脱水,压干;一张一张地揭起来;晾干,即是成品。市场需要量大时,若干只窑子同时开火煮竹,最多时达100多只窑同时开火。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4)

周孝伦在碾槽旁介绍碾压纸浆的工艺

九龙古法造纸是原汁原味的古法造纸,通过看似繁琐而粗放,其中又不乏精细的造纸工艺流程,可以了解到蔡伦造纸法的精要之处,更能了解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法的重要意义。造纸法为传承中华文化、教化国民、教书育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九龙古法造纸作为毕节范围为数不多的古法造纸点,为当地的文化传承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5)

周孝伦察看原料的煮制情况

这里生产的纸有白纸、卫生纸和烧纸。卫生纸对滴虫杆菌有抑制作用;白纸用于誊写和印制书籍,不易生虫腐烂,保存期长;烧纸用于祭祀,易燃易化少灰烬,污染较小。研究九龙古法造纸对研究纸张的生产历史和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6)

周孝伦用机器给纸张打孔

九龙古法造纸属于群体传承,其中主要传承人周孝伦生于1965年,是周大仕的第八代孙,16岁就跟着他的父亲周吉云学习造纸技术。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7)

周孝伦和父亲周吉云的合影

历史上的九龙山周家,清朝至民国年间主要生产烧纸、草纸、构皮纸。烧纸多用于祭祀,草纸为生活用纸,构皮纸用于毛笔书写用纸。九龙造纸术在百里杜鹃龙坪最鼎盛时期是清朝中期到20世纪六十年代,纸窑达到100多只,这些纸窑几乎都常年不断地煮竹。产品除销邻近的大方外,远销至遵义、毕节(现七星关区)、金沙、黔西等地。因为销售纸张,还形成了一条草坪街。当地人回忆说,曾经这里的纸张特别畅销,一年四季都有人买纸,非常热闹。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8)

草坪纸厂生产的纸张曾被当地政府用作文件用纸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毕节地区行署机关和大方县机关文化用纸和毕节范围内的许多学校用纸几乎都是九龙山生产的。120多只窑子常年生产,产品供不应求。九龙山竹子供不上,就到油杉河那边运过来补充。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9)

周孝伦在整理制作好的纸张

1958年,村集体组织在离龙坪1公里远的飞鼠洞建纸厂,有160多名工人参加生产。1960年发生了一场火灾,烧毁了烤纸车间,堆积的几千刀纸被烧毁。后来又在飞鼠洞建百纳公社草坪纸厂,生产几年后下放给草坪组管理,工人从事生产是计工分,按工分分粮食。

随着社会发展,纸产品主要由大型现代化工厂生产,产量高且价格低,加之人们对烧纸和白纸的需求大量减缩,九龙古法造纸的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许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习造纸。龙坪村纸窑从以前的100多只逐步递减,如今从事造纸生产的已不足十户人家。

毕节老字号(大山深处的蔡伦传人非遗毕节)(10)

周孝伦察看制作好的纸张

2020年,百里杜鹃管理区为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域文化旅游品牌,把九龙古法造纸技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列入该区“十四五”计划,着力培养传承人。2021年九龙古法造纸被列入毕节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来源:毕节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