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这里是典型案例

公园城市,这里是调研点位

文化艺术,这里是展示区域

成都人熟悉的“周末打卡地”和“网红小村”

道明镇竹艺村

山水相依竹林幽静

闲淡安逸的生活中

隐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1)

背靠“一山”无根山,风光秀美、林海涛涛;

面朝“一水”桤木河,景色迷人、溪流潺潺;

村子里,环绕分布的田野与簇拥林盘的竹林,各占去一半的地理面积——在崇州“四山一水五分田”的画卷中,这里浓缩为山水相依、景在画中的细致景观。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2)

道明镇竹艺村,成都人熟悉的“网红小村”,也是在白头镇五星村之外,崇州践行“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企业”发展理念,完全靠生态资源与人文底蕴,打造出的“小康村”“示范点”。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3)

资源如何变现?价值如何升级?

发展的商机,从何而来?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4)

作为道明镇龙黄村在无根山脚下的一个自然村组,“火起来”之前,竹艺村的村民很少有人会料到,曾经因为“进城热”而显得空荡的小村,会重新焕发出“归乡潮”的时尚。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5)

这里,其实有着得天独厚的文旅发展资源——村民们自筹自建的无根山登山步道就在村后,游客的游览空间从村里延伸到更广阔的的山野、树林、小道,曾经习以为常的风景,与生态、康养一结合,立马变得更有吸引力,这也是崇州其他林盘很难具备的优势。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6)

面前蜿蜒而过的桤木河,不仅为村里带来了流水的灵动,更引发了建设人工湿地、净化水质补充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思路。而村子一半是“春游油菜秋收稻”的田野、一半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竹林,簇拥出安闲、幽静的林盘环境。游客在这里感受蜀风雅韵的川西林盘,体验天府农耕的淳朴宜居,留下的是脚步,带来的是商机。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7)

脱胎于崇州“四山一水五分田”的全域旅游发展基础,又结合了自身特点,整合了原本分散的资源,通过绿道、林盘和小院、营地等业态的串联,形成了可参观、可游览、可体验的整体空间。竹艺村也借助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以蜀风雅韵的川西林盘风貌为基础,围绕成都平原浓郁的竹文化氛围,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为核心,引入各类消费场景、业态类型,在青瓦白墙的川西林盘中营造一院一景,给人宜居、宜游的舒适感觉,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8)

如今,村里建起了书院、开起了餐厅,成为游客周末踏青、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每天一早,在村里民宿的游客还未起床的时候,竹编艺人们饮过了清晨的第一杯暖茶,沿着蜿蜒的小路上山而去。在他们的眼中,隐藏在这如诗般场景中的,不仅有闲逸的景色,更有着可以在手中变幻出千姿百态的精彩。而在游客们眼里,如何从“竹子”变成“竹编”,则是川西林盘里最具体验感的元素。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9)

在竹艺村里,越来越多的村民打开了院门,就在家中从事竹编制作,摆起小摊进行销售。还有的开起了民宿、餐厅、茶馆,分享因为“非遗”而增加的“流量红利”。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10)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11)

而在崇州,更多的林盘虽然没有无根山这样的天然资源,却都能看见“岷山晴雪”的美景;没有桤木河的优美风景,却又密布田间的灌溉水系,为乡野采风带去别样的风情;没有“对半开”的田野、竹林与村庄,却有着同样生态宜居的环境。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12)

作为成都市域内,川西林盘类型最全、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崇州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容风貌提升,把林盘当景点打造,将绿道当景观设计,使得全域旅游产业形成了百村百态、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不仅保留了生产生活功能,更以道明镇竹艺村、白头镇五星村和幸福里等林盘为案例,赋能各不相同的资源,发现致富增收的商机,以“一个精品林盘(聚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企业”的理念,整片推进、整体思考,为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县域经济发展,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提供了成都“西控”区域内的实践范本与案例。

重庆竹艺村在哪里(竹艺村为什么总是这里)(13)

你家的林盘,山有几分、水有几湾?

是不是同样也宜居、宜游、生态、和谐呢?

你还记得林盘中的那些童年么?如今,家乡又是何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