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真平在幸福生活家买房装修群分享了好好住的一篇文章,特别有意思:
「不好用商品」拔草大会,跟风需谨慎,买前请三思!
我看了里面所讲的物品,有不少我都有,有的没用过,没有发言权,但对有些里面说不好用的,比如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硅藻土地垫、铸铁锅、香薰机、厨房地垫、喷雾拖把、红酒柜,我都有,也都觉得很好用。
是我的东西特殊吗?
不一定。
是我这个人特殊吗?
有可能。
2
我不是一个饱学之士,也远没有实现财务自由,但我敢于说自己是特别善于运用知识、物质和精神都很富足的人。
我家里的物品之多,来过的人都表示惊讶,事实上他们所见到的,也只是部分,生活阳台上的架子和放在橱柜中的东西他们都并没看到过。
简单来说,我家的茶叶是可以开铺子的,咖啡和酒的品种也相当丰富,各种食材特别是常见食材都不缺少,所以做东西手到拿来,各种小家电也很齐全。
(写到这里,我去倒了杯蛋黄力娇酒,加了一个冰球,今天到货的冰格,做的第一个冰球,还不算完美,正在继续试验)。
至于知识,我是不把书架上的书本当知识的,虽然它们真是占用了我太多的空间。我说的知识,是存在于我头脑、手机和电脑硬盘、网络里的知识。
3
大家的时间宝贵,我直入正题。
东西不好用,知识用不起来,首先是因为可能并不适合自己。
自我、家庭和物品、知识,都是需要匹配的。一样东西,适合别人,不见得适合自己。
我是谁?
我在哪?
我需要啥?
我适合用啥?
这是基本项。
我们在了解物品和知识之前,首先应该了解自己。
就好象很多人向我推荐咳嗽药,我很感谢,这是热心的表现,但大多数都不适用,我自己明白对症的药和方法是什么,因为我了解自己。
我向人推荐解决方案,通常是先了解别人是什么人、什么情况,然后才给出针出性的建议。通用,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有些东西,还是讲究个性化。
有时候,自己想用、适用,但是,不见得能够作主,比如家里有老人,就是喜欢用手洗碗,买个洗碗机,那是花钱添堵,闲置落灰的可能性更大。
有些人特别好学,什么知识都学,但是,晨型人和晚型人是不一样的,学习类型又分为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有人喜欢提问,有人喜欢倾听,所以一样的知识,学起来五花八门,自然效果各异。
有些人又特别挑剔,非纸书不看,看电子书就百般抓挠。
4
了解了自己还不够,还要了解物品和知识的使用方法。
有多少人会在拿到电器之后先看说明书的?
还是自己上手就去摸索?
就算看了说明书,就能掌握所有功能吗?
有些功能暂时用不到,特别是没出故障的时候,通常我们掌握的是最基本的。
我的习惯是:先把说明书通读一遍,然后在一小段时间内,集中摸索,掌握到一定程度再停手。
比如《周末特别推荐:两部电影,适合上班族的性价比超高焖烧罐和每个家庭都需要的管道疏通剂》提到的焖烧罐,我拿到之后是怎么用的呢?
6月5日我在幸福生活家饭团里分享过《从焖烧罐的使用说说我掌握技能的技巧》:
昨晚临睡前,把小米粥焖上,泡了红豆和薏仁。
早晨喝了杯防弹咖啡,因为饱腹感强,所以吃不下别的了,大概到十点钟的时候,盛了一小碗粥出来,主要是尝尝味道,感觉非常棒,味道很香,然后盖好,到了中午,作为午餐,佐以一块牛铃,一个烤海鸭蛋。
把焖烧罐洗出来,已经泡了一晚加半天的红豆薏仁,洗出来放进雪平锅。
煮好了水,先对焖烧罐进行预热10分钟,过程中,开了火煮红豆薏仁,不到五分钟就开锅了,转成小火继续熬。
预热完毕后,把焖烧罐里的水倒在别的容器里,红豆薏仁倒进去,盖好盖子。
刚刚的水倒进雪平锅里,把锅刷出来挂好。
整个过程结束。
关键过程在预热的那10分钟里。
以及并不是把预热的水倒掉,水是好水,可以继续用。生活中要贯彻环保节能的原则。
连续三次,我分别试验了绿豆粥、小米粥、薏仁红豆粥,都很成功。
我通常是在拿到一样东西后,高频使用,为的就是尽快掌握东西的性能,如果发现有问题,也可以及时退换,而掌握了技能、到达平稳地步后,得心应手,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我注意到有些人学习技能是这样:
还没掌握多透的时候,就先放一边,等到想起来,再拿起来用,又掌握多一些,然后又放一边了,这样,就把学习的战线拉得很长,学了后面的,有时候会把前面的给忘掉,而后面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先复习前面的,于是学习就变得困难。
而我的这种方法,在几天内,前后之间衔接很快,没有复习的成本,而且会越来越熟练,等到真正掌握了(标准是得心应手,没有问题存在),放到一边,再到用时,通常并不需要复习。
焖烧罐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器具,有人用的好,有人用不好,我应该属于前一种。
关于焖烧罐本身,我觉得还有一个关键点,容易被人忽略的:选料。
比如我煮的粥好喝,并不仅仅在于把焖烧罐用好了,还在于我选的绿豆、大米、小米、薏仁等,都是特别好的原料(只有绿豆是在超市买的,而且也不是散装的,其他的都是来自知名的产地,薏仁是我去贵州旅行的时候买的。)
关于洗碗机,我也在饭团做过总结《洗碗机,有人认为解放了自己,有人认为没用,深层原因何在?》:
昨天陈大可在妈妈点赞IP营里分享妈妈的时间管理方法,提到:
“科技解放人生,我真心觉得外卖、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是我们家四大法宝。”
大可说今年添置了洗碗机,切实感受到被解放了,幸福感倍增。
洗碗机对于很多中国家庭来说,是特别受抵触的一种家电,为什么呢?
传统观念认为,不就是几个碗吗?用手洗洗就行了,至于用机器吗?又费电又费水,还不定能洗干净。
家里如果有老人的话,这个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但我却是特别喜欢洗碗机的,即使我是一个人住。
我对洗碗机的用法是这样:
(1)平常一个人吃饭,用到的餐具不算多,饭罢随手洗出来,在水池上沥干。
(2)隔一段时间,就把一些餐具放进洗碗机里洗一遍,因为洗得更干净,那种明净感,真是让人打心里感受到喜悦。
(3)有时候在家里请朋友们吃饭,虽然有些菜是外卖,但也通常会盛进自己的餐具里,毕竟更好看些,然后,一股脑地扔进洗碗机,等着收获干净餐具就好了。
(4)平常不用的时候,有几样餐具就放在洗碗机里,当是容器。不过样数不多,而且好取,这样在用到洗碗机的时候不会麻烦。
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每次吃饭是三菜一汤,再加上三个碗,保守估计用到的碗、盘就是7个,用手洗是一个选择,用小型洗碗机也是一个选择,有些父母总觉得特别累,其实就是因为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长期持续下去会占用很多的精力,站在时间管理的角度,我其实更倾向于洗碗机解决方案——这背后的思维是:我只需要占用一点时间把餐具清理好放进去,然后就可以甩手不管,去做别的事。
洗衣机、扫地机器人、炒菜机、养生壶、电高压锅、电蒸锅(类似的还有蒸蛋器)、电炖蛊、电烤箱、电饼铛、微波炉……这类电器其实都是如此。
这类东西,主要的障碍,或者说综合成本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最大的障碍,是“使用技能”。
用手洗碗、手洗衣服,这都不用学,属于天生就会,或者有样学样,一看就懂,另外通常不需要借助其他东西,下手就可以了(洗洁晶、洗衣液等万一真没有,也能找到其他替代品)。当然如果要求品质高,那就还是需要辅助,比如洗碗布增加摩擦力,洗洁晶去油等。
而电器还是需要学习,现在的电器其实都是微电脑,需要做好各种控制,虽然控制也很简单,但毕竟人类有惰性,当不确定一样东西有多大好处时,倾向于不学。
(2)还没充分树立“时间更值钱”的理念。
一个人的一小时,到底值多少钱?
如果这一小时用来请钟点工来做同样的事情,是否更合算?
很多人对自己的时间价值其实是不清楚的,他们会总觉得自己没有时间,但是又不清楚时间都去了哪儿,他们会总想把时间省出来,却又不知道怎么省。
我以前有篇文章举到一个例子,说我如果请钟点工做家务,假设一小时比如40块钱吧,但如果我用这一小时写篇文章去赚1000块钱,那明显的应该更倾向于后者。
只是大部分人并不会这么算,而且他们的时间产出未必这样(有的更高些)。
事实上我现在也不请钟点工,自己整理,倒不纯粹是为了省钱,而是没这个必要性。房间小,有各种电器,整理起来快,而且我自己动手的话,积累经验,有助于写文章分享来赚钱。所以我还是进行了综合运用。
很多父母一边说着高质量陪伴,一边其实是想兼顾,比如一边做家务一边哄孩子,而不是把家务交给一些机器去做,自己全心全意地哄孩子。所以这又是另一个时间概念:我反正在你身边,至于我做的事情是不是为了你,那个不重要。
所以,亲密的伴侣在一个空间里,各自刷手机。
(3)电、水、空间等成本。
现在大城市房价有多贵,都是了解的,多出一块空间来存放机器,有些人会觉得是浪费。如果精确计算,其实用手洗碗和用机器洗碗用水相比,反而可能是后者更少(依不同机型来定),但是人在感觉上,倾向于相信自己手洗更节约,而且手洗不用电,所以更因为节俭而自豪,这种心理成就感,是机器所不能比的,毕竟我们从小就受“勤俭”教育。
这里面还有一个潜在因素:虽然一个人可能是懒的,但是不愿意被别人认为懒。因为用了机器而游手好闲,在有些人感觉里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因素,虽然他们身边并没别人盯着,但是习惯了活在别人眼光中的他们,会用别人的衡量标准来看自己。
(4)从众心理。
当一样东西还没有普遍进入家庭时,有些容易受到他人影响的人,往往会受到圈层影响。
“哎我对你说啊,洗碗机其实一点都不好用,我有个朋友买了,简直后悔死了,现在还放那儿吃灰呢。”
“噢,幸亏我没买。”
“自从买了洗碗机后,我的幸福感真是增强了10倍,现在我和老公再也不为谁洗碗争吵了,反正都交给洗碗机就行,现在我俩都有空陪娃玩了。”
“哦,我和老公也是天天吵这事,那我也去买个。”
就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的确相信科技解放人生,所以对于新型家电,一直怀有好奇心,我会特别留意这类信息,所以前不久看到有煎饼机卖,立刻买了一台,这个不是很自动,不过效果也不错,我相信未来应该还会有自动版出现,到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换掉。
本文只是分享自己的体验,不是为洗碗机做广告,所以其中不涉及任何洗碗机品牌。
关于扫地机器人,我是这样用:
定时,每天早晨七点半清扫,所以同时起到了闹钟的作用,现在越来越智能了,有能力爬过地毯到达阳台,而地毯并不会弄乱,服。不过它没办法从阳台回来,因为台阶有点高,我还把这事写到微头条,赚了40万阅读量:
其实前段时间根本不去阳台,触到地毯边缘就回来,是我多事,有次把它抱到阳台上去清扫,然后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回回都翻山越岭地去扫,我近来忙,懒得管它,回头再研究下怎么设置清扫区域。以前它是清扫完后自己回去充电,地面干干净净,所以我在家里是连拖鞋都不穿直接赤脚的。
至于说清扫环境,我觉得地面上少放东西,这是正常的事。为了让扫地机器人更好地工作,必要的环境是要准备好的,而且这样地面很空旷,特别舒服。我有段时间没用扫地机器人,就是因为地上东西太多了。
至于硅藻土地垫,这个我是不太明白别人家怎么用的,我是沐浴后赤足站在上面,吸水很快,由于不是穿鞋踩,所以也并不脏,只用水直接清洗过一次,没有用砂纸什么的磨。
香薰机也是我每天必用,加上精油,满室清芬。至于说噪音,白天完全不觉得,晚上睡眠嫌吵的话,可以不用啊。或者是找完全静音款,这种是有的,我以前就有个,后来有了新的,以前的就送人了。
虽然上面说的是关于物品的使用,但是对于知识来说,是类似的,举一可以反三,事物至理相通。往往就是,你能用好物品,就能用好知识,现在有很多物品的知识含量本来就很高。
5
一个很隐蔽的原因:担当。
有人喜欢把过错归咎于物品不好用,甚至归咎于社会。
我习惯于从自身找原因。是不是我不会用?然后使劲去研究。
就像做了个冰球,发现不够圆,一看就明白了,两片冰格合得不严,于是这次,在把冰格放进冰箱后,上面压了个罐子,这样就严丝合缝了。
还有就是灵活性。
我昨晚用了一下投影仪,发现糟了,之前购买阳台边缝隙柜的时候,虽然尺寸是量好了,但是忘记了幕布的事,因为平常都是收着,现在安放了缝隙柜,幕布放不开了。
不过这也难不倒我,于是把缝隙柜取出来,放到了阳台上书柜的后面,靠墙而立,虽然不算完美,但也是不错的补救措施。
瑜珈球对我来说不只是用来锻炼,有时候休息,靠在沙发上,当个脚凳也是不错的。
唉,我为啥这么机灵?
6
我懒我骄傲。
我好奇,喜欢接触各种新颖好用的东西,喜欢探索更新的知识,对于过时的不再适用的知识,快速抛弃,没有不舍。
前不久有朋友送了个小米的洗手机,我很喜欢,作为一枚懒人,我的确是连手动挤一下洗手液都懒,而洗手机是手伸过去,泡沫自动出来,于是我爱上洗手。
我都准备要去买个同款的洗面机了,不过遗憾地发现,目前只有男士洗面奶。
高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让我们有时间和大脑空间来做更有创意的事情,善用物品和知识,本来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修为。
欢迎分享给你生活中带来很大改变的小物品和实用知识,获赞最多的前三位可获得幸福生活家一年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