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党建基础、促进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这是于俊峰去年5月到万州区甘宁镇仙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立下的“军令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重庆乡村振兴帮扶区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重庆乡村振兴帮扶区县(万州驻村)

重庆乡村振兴帮扶区县

夯实党建基础、促进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这是于俊峰去年5月到万州区甘宁镇仙云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立下的“军令状”。

随后,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人力资源部招飞办主任岗位上从容转身的于俊峰,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仙云村,以“韧劲、干劲、巧劲”,切实把“驻村”变“助村”,照亮了仙云村的振兴路。

一双“铁脚板”走村串户解民忧

“于书记到我们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大家都笑他这个城市娃长了一双‘铁脚板’,硬是一个月不到就熟悉了我们村的情况,对村里的3名监测户的情况更是倒背如流、时时挂心。”谈起于俊峰的驻村故事,仙云村党支部书记张远会止不住地夸奖他身上那份为工作不顾一切的韧劲。

慢慢地,在于俊峰带不断的走访交流下,当地村民放下心防,开始把自家的忧心事讲给于俊峰听。

“于书记,离异脱贫户段昌斌突发阑尾炎住院,经济困难,急需帮扶。”

“于书记,你得帮帮我们,雷笋基地拖欠了我们土地流转费9万余元!”

每次听闻村民们的诉求后,于俊峰总是立马第一时间跟进,及时解决了大家生活中的难题。关于土地流转费,多次与雷笋基地老板沟通,帮助他寻求销售渠道,探求发展思路以及摆事实讲道理,终于在春节前夕,将土地流转费发到了村民手上。在这样日积月累中,于俊峰也成为村民们的主心骨,越来越多的群众把信任交给他这个村里的“外来人”。

“我们遇到事,不论是打电话给于书记,还是当面说给于书记听,他都记在心上,力尽所能帮我们解决。”村民张远兰说,于俊峰得知他家孩子今年想报考飞行专业后,及时帮孩子联系了体检、模拟了面试、提供志愿填报服务,让他们一家人感动不已。

其实,类似的感动还有许多。在仙云村“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八类人员”走访帮扶等工作,总是冲在一线,干在一线的于俊峰赢得了老百姓的众多好评。

“满脑”想方设法开拓壮村富民路

在想方设法开拓壮村富民路的过程中,于俊峰结合村情创新性地提出“内外结合、同步推进”模式推动仙云村发展。

“仙云村里的水稻、柑橘、花椒、南瓜、雷笋等产业都发展得不错,这个是我们手里的好牌。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解决制约这些产业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从而在合适的时机下,组合打出王炸。”于俊峰介绍,在这过程中,驻村工作队通过召集村委、村民以及产业老板座谈交流,带领村委、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发展模式,邀请技术专家上门指导等方式,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管理水平;积极利用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及社会资源,帮助村里销售柑橘、花椒、南瓜等产品,通过提高产品销量的方式,促进相关产业链优化升级。

“去年,驻村工作队帮村里卖了40多万的产品,有15000余公斤柑橘、1500余公斤花椒、5000公斤南瓜通过他们搭台卖到了全国各地。”聊起产品出村销售的情景,村民邓从文兴奋不已。

“要想村民富起来,还是得做大做强产业。”对于仙云村今后的产业路,于俊峰表示,“接下来,我想利用农业一机化改造契机,鼓励村民发展优质绿色水稻产业;同时,我也准备邀请专业人士,围绕柑橘、花椒、雷笋等进行深度产业链规划,为村里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善借“外力”催生乡村新气象

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巧借外力“东风”强基础,引进“智囊团”强内功是仙云村乡村振兴中的有益探索。

“在于书记的谋划下,通过巧借‘外力’,我们村的党建、人才队伍建设、人居环境迎来了崭新的变化。”细数村里的新气象,张远会很是兴奋。

如今,仙云村通过邀请全国青年文明号“红岩乘务组”“银鹰乘务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员队以及民航飞行学院理学院党组织进行结对帮建后,当地的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不说,还有很多优秀党员、优秀人才从中涌现,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值得一提的是,在于俊峰的申请筹集下,仙云村实施了道路“亮化工程”,打造了仙云村标志“门面”,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和12块村组路标指示牌等,有效解决了村民夜晚出行不便、村组标识不明等问题。当前,于俊峰还准备引进社会资金20万元,在村里改造一家农家院落,为村民建立活动基地以此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回顾一年多的在村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让我身上多了一份‘泥土香’,这也使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于仙云村的意义。”看着村里的新气象,于俊峰表示,他要全力以赴,把自己来时立下的“军令状”一一实现。(洪华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