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

1977 年 8 月 4 日,一群资深教育元老,围坐在邓公身边,清北南复中科院校长,均有出席。十年的动荡,一切都百废待兴,教育,重新被提上日程。谨小慎微的习性一时无法改变,气氛沉默嘏压抑。不得已80高龄的南开校长杨石先打破沉默,开头却是检讨,大家怕了!邓公略有不满,示意其他人继续,苏步青指出人才流失的现象,曾经的研究团队,如今天涯飘零。邓公当即表态:给苏老配助手。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1)

气氛变得微妙,大家开始明白,不再是检讨会,而是解决重启会,关于教育的重新起航!接下来的四天,气氛热烈而开放,知识分子的畅所欲言的天性得到彻底的释放,今年恢复高考!邓公掷地有声,全体起立掌声达5分钟之久。这一次的会议,在未来的几十年改变了全国无数人的命运!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2)

试点确定在广西百色,结果可想而知,很多考生仍以意识形态为唯一真理,在试卷上落笔:本人擅长解放台湾!试点让真实教育状况暴露,为以后的试卷难度与方向奠定了基础。1977 年 12 月 10 日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570万知青、工人、军人奔赴考场,印刷试卷的纸张都捉肘见肘,调用了一批专用印刷纸,来满足对高考的需求。27 考生人在第二年的春天,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3)

1977-1987十年高考变化

1978年,全国首次实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这一考试制度基本沿用到现在。河南文科的本科录取分数线比北京低了 34 分,理科更是整整低了一百分。当时的河南考生并不知道他们有多么幸福。这一年河南文科状元,名字叫刘震云,被北大中文系录取,文学,在那个时代是最热门的专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没有 77、78 的高考,他可能还在搬砖。最冷的反而是财经。当时大学生是稀缺人才,加上包分配的制度,没有一点就业压力。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4)

1979年,共和国迎来 30 岁生日,高考的日期定于 7 月 7-9 日举行,除了 1983 年外,一直实施到 2002 年。中美在1979年英语开始计入其他专业的总成绩,先是按 10% 算,之后 30%、50%、70%,逐年增加。正式建交,英语从此在高考中的角色不一样了。有个年轻人,连续2年都差一点够分数线,直到第三次以95分的英语成绩被北大录取。这个土鳖,就是后来开创了出国留学英语培训商业帝国的俞敏洪!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5)

曾经冷门的财经专业,随着中国ICBC的成立,逐渐升温,以至于到时今天财经金融都是世界高薪排行榜领域。这个时候只要考上大学,上学不要钱,毕业包分配,还能拿城镇户口。知识改变命运!这一信念,越发坚定地扎根在年轻人心中。天安门广场的灯光下,是席地而坐复习高考内容的年轻人。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6)

1982年一位相貌特殊的青年落榜了,1984年最终进入了杭州师范学院本科,被调剂进入外语专业。之所以被调剂,是因为专业招生人数未满,要知道他第一年的志愿,是北京大学。83年的语文作文创新,以一幅漫画《这里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为题,让考生发挥。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7)

1985 年,国家推出了接受分数偏低自费生的双轨制,一向由国家 “统包” 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 “双轨制”。自费生降低了分数线,毕业不包分配。1987 年,公费生的分配也出现了寒潮,当年有 5500 多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退回。包分配的制度,逐渐动摇。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8)

1988-1998高考制度日渐成熟

1988年,出现高考抄袭事件,江苏高考作文要求以 “习惯” 为题,一位考生被评为一类卷,阅卷组有教师来反映,这是一篇抄袭之作。在1984 年 5 月 17 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找到原文。该生作文从最优变成最差。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9)

1989年,国家教委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标准化实施规划》,标准化考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阅卷机器走马上任。1990年,考上北大和复旦的学生有一项特殊优待,军训一年。有个人根据这一经历,写了本小说,叫《北京,北京》。小说又被拍成了电视剧,起了个特别文艺的名字,《春风十里,不如你》。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10)

1991 年开始,在全国实行普通高中毕业会考制度。一些地方依照会考成绩,一些学生将不能参加全国统一高考。1992年江苏宿迁的高考状元,是另一位后来的商业大佬刘强东,他最初的梦想很朴实,当官!放弃了清华物理系,填写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带着 500 元和 76 个家乡人送的鸡蛋入了学。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11)

1993年开始文理分科,文史类考语、数、外三科加政治、历史二科,理科考语、数、外三科加物理、化学二科。1994年全国 37 所重点院校试行并轨制收费,逐步建立起 “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生多数人自主择业” 的机制。

1996 年 1 月 9 日,原人事部印发了《国家不包分配大专以上毕业生择业暂行办法》,正式打破包分配格局。1996年漫画作文题再一次出现,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截错了,两幅漫画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教育界和医疗有了小摩擦。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12)

1997年,社会办学的大学出现,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2000 年,一直由国家 “全包” 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1999-2016高考制度稳定,细节不停微调

1999 年,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高校招生比例猛增至 47.4%,一半的考生都是准大学生。2001年,高考取消了考生 “未婚、年龄不超过 25 岁” 的限制。1999 年扩招之后,高考的录取率不断上升,如今全国高考录取率已超过 74%。高考以及大学录取制度的一些不公平因素逐渐显现出来。重点大学,一本,二本差距明显。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13)

2003 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 2003 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 6 月 7、8、9 日。678 的谐音是 “录取吧”,非典疫情爆发,高考要先过 “体温测试” 这一关。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越来越多。

恢复高考的意义与影响(恢复高考四十年之缩影)(14)

2016年,史上最严高考。为了维护高考公平性,反作弊工作也在不断从 “人防” 向“技防” 升级。考试作弊行为列入刑法。全国 26 各省份选择统一命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 5 省份省命题。2019 年,河南的高考人数第一次突破了 100 万。

现在的高考制度,仍在不停调整,自主招生慢慢成为一种趋势,也许学历与能力有偏差,而教育,绝对是国之根本大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