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朝的纳兰容若,很多人都会想到他的爱情词,“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然而很多不知道的是他的边塞词也是一绝。

作为御前侍卫,他曾多次跟随康熙帝远赴边塞,因此留下了大量边塞词。

《长相思》应该算是他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词,其中一句,被誉为“千古奇观”。

全词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5首词(纳兰容若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词)(1)

这首词写于1682年,在前一年的冬天,清军攻破昆明,吴三桂之子吴世璠自尽,历时多年的三藩之乱终于平定。

因此康熙决定出关东巡,顺便祭祖,身为御前侍卫的自然也随同前往。

一路跋山涉水,关外的苦寒天气,引发了他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于是便有了这首《长相思》。

词的上半阙写的是旅程的艰辛,为下半阙的思乡埋下了伏笔。

“山一程,水一程”,一程又一程,他仿佛走了很远。

这里词人重复着“一程”,将路途的遥远写到了极致。

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漫漫的何止是路程,还有他内心对家乡的留恋。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5首词(纳兰容若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词)(2)

接着一句点明了他此行的目的地:榆关,便是如今我们所言的山海关。

出了山海关,便是塞外,历来便是苦寒之地。

对于一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来说,塞外的凄风苦雪该是何等的难熬。

接下来的“夜深千帐灯”,这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原野上,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照亮了黑夜,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王国维甚至将其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相提并论,认为这两句都是“千古奇观”

而纳兰却望着千帐的灯光,陷入了沉思。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5首词(纳兰容若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词)(3)

接着的下半阙,从风雪写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风一更,雪一更”,将塞外的恶劣天气写到的极致。

这两句不仅照应上半阙的“山一程,水一程”,也点明了词人耿耿不寐的原因,同时还隐隐透露出他对这样风雨人生的厌倦。

而接下来的两句则是他思乡之情的迸发,原本夜深人静,正是思乡之际,可是窗外的风雪却扰乱了他的思绪,久久无法入睡的他,连梦回故乡都不能实现,这就加深了他对故乡的怀念。

在那遥远的故乡,温暖如春,哪有这风狂雪骤的聒噪声?

两相比较,表现了他对暴风肆虐的塞外的厌恶,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全词无一生僻字,以最朴素的语言,抒发了他最深沉的乡思之情,引起了千古共鸣。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5首词(纳兰容若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词)(4)

其实纳兰一直是个很矛盾的人,他也渴望上阵杀敌,但是在他的边塞词中却往往充斥着对家乡的思念。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使命不同,所以内心的感受也不同。

他的边塞词都是在陪伴皇帝出巡时所作,与他向往的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场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这样的边塞生活非他所愿,所以那种思乡的情绪才会被无限的放大吧。

后来琼瑶在《还珠格格》第三部中曾根据这首《长相思》改编了一首名为《山一程,水一程》的歌曲,当时蒋勤勤饰演的夏盈盈在送别乾隆皇帝时,抱着琵琶,身着红衣,唱的便是这首歌,“山一程,水一程,柳外楼高空断魂”,凄美得令人心醉。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15首词(纳兰容若最出名的一首边塞词)(5)

“山一程,水一程”,恐怕没有哪一句能比这句更能引起游子思乡的情绪吧。

不知你是否也喜欢纳兰的词,欢迎一起来讨论吧。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