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2)

南市发电厂,创建于19世纪末的黄浦江边。历经百年,如今褪去历史沧桑变身为滨江网红艺术展馆,迎来许多市民游客游览打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里,探索它从老工业区变身艺术展馆的点点滴滴↓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3)

建筑本身:黄浦江边标志性老建筑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4)

南市发电厂创立于1897年,是上海第一家华资电厂,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厂内耸立着一根高达165米的钢筋混凝土烟囱,在黄浦江上十分抢眼。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5)

2010年,电厂旧厂房通过再生性改造,跻身“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行列,并成为世博会五大主题展馆之一的城市未来馆。紧邻厂房的大烟囱则被装扮成巨型温度计的模样,充当起了世博会气象景观塔的角色。从1897年创建到2007年电厂关闭,南市发电厂整整走过110载峥嵘岁月。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6)

世博会结束后,原南市发电厂于2012年又经过改造设计,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重新开放,这座既蕴藏了城市历史底蕴,又符合国际艺术发展潮流的建筑,与周边后续利用的世博场馆紧密互动,形成上海新的文化设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建筑更新:铜皮铁骨与当代艺术完美结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改造,将上世纪的铜皮铁骨与当代艺术完美结合,成为工业改造的典型代表之一。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7)

作为旧电厂中重要的特征性元素,高耸的烟囱、平台之上的发电机、高中低三级梯度的厂房空间、巨型行车以及屋顶上四个巨大的粉煤灰分离器都被设计团队加以保留,内部交通设计借鉴了原输煤栈桥的形态意向。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8)

标志性建筑大烟囱有165米高,呈圆锥形向上收缩,烟囱的内部是一个向上收缩的圆锥形,顶部光线通过收缩的透视关系,让整个空间呈现无限地向顶部延伸态势。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9)

建筑总建筑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从楼梯上去,可体验组合悬挂在中庭两侧的大大小小展馆,也能看到蕴含其中的工业元素,设计别出心裁。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0)

重新铺设的五层平台体现了设计的公共性理念,走上木质台阶,就是一片2500平方米的临江平台,平台上布置室外座椅等休闲设施,成功地将建筑打造成一个“内化的城市”,一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艺术中心。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1)

这里有适合多种展览的12个展厅以及图书馆、研究室、报告厅等功能性设施,可为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提供良好的展示环境。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2)

改造后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于城市公共文化生活,通过对既有空间的延展,模糊了公共空间与展陈空间的界定。

周边建筑

中国船舶馆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3)

展馆由旧厂房重新优化设计和改造而来,增添了弧线构架,形似船的龙骨,突出船舶馆的企业形象。

地址:黄浦区龙华东路18号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4)

建筑的前身为上海世博会上汽通用馆,经改造后,2013年6月正式启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儿童艺术剧场。

地址:黄浦区苗江路800号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5)

世博会博物馆以传承世博遗产、发扬世博精神、保存世博精髓为宗旨,陈列展示上海世博会盛况,介绍1851年以来世博会历史发展及2010年以后各届世博会举办情况,并为与世博会相关的国际文化交流和科技创新提供平台,成为服务国际社会的世博文化知识库。

地址:黄浦区蒙自路818号

建筑路线推荐

中国船舶馆→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徐汇滨江大道→海事瞭望塔

往期精彩回顾

(滑动查看更多)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编辑:倪萌

黄浦江畔的90年代建筑(记忆建筑可阅读)(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