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回杭前一天晚上,大姐夫带着狗肉过来喝酒,姐夫跟老妈都是能聊的人,我过去吃饭的时候,他们聊的正嗨,听话题已经追溯到了老妈四岁的时候,这段我还没听过,就一边埋头吃饭,一边听他们说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们的父亲母亲21?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的父亲母亲21(我的父亲母亲3)

我们的父亲母亲21

​回杭前一天晚上,大姐夫带着狗肉过来喝酒,姐夫跟老妈都是能聊的人,我过去吃饭的时候,他们聊的正嗨,听话题已经追溯到了老妈四岁的时候,这段我还没听过,就一边埋头吃饭,一边听他们说话。

​“我四岁的时候就在帮着带孩子了。”

​“那么小,那咋带呀?”

​“那会带你大舅,我抱不了他,但能在边上看着,给他赶赶蝇子。”

​“那会还没咱几个姨,小舅只比我大两岁。”姐夫对着我说。

​“我是老大,比弟弟妹妹们都大的多。”

​“那么多孩子,咱姥姥还能支持婶子(大姐夫一直没改口,在我们老家这样称呼也正常)读到初中,真不容易啊!”可能是大姐夫的妈妈不识字,他一直很佩服我妈读书能读到初中。

​“你们不知道,你姥姥,你外爷爷他们也不让我读,我读书全是靠自己出力气争公分换来的机会!”话题似乎说到老妈的伤心处,老妈说的有些激动。

​“我读了一年级后,你外爷爷就不让我读书了,得帮着带你二姨,我看人家上学羡慕的不行,就跟你外爷爷商量,我说我帮家里挣够多少公分,就让我再回去上学,以前一家人吃饭都是靠公分吃饭。”

​“那么小能干啥,咋挣公分啊!”

​“我那会捡牛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拾牛粪,先围着焦庄拾一遍,再转到李店,再到小马庙、大马庙,每天都绕着几个村子转一遍。”

​“这么早,那能起的来吗?”

​“要拾到牛粪就得起这么早!拾了牛粪,送到大队里换公分,那些大队的人都知道我小时候拾牛粪赚公分多辛苦!”

“那真不容易!现在这么大的小孩你让他干点啥都嫌累!”

“你二姨带大一点了,我就回去上学了。”

“听我爸说,你那会不是抄他作业吗?”我想起爸爸以前说老妈的笑话,常说老妈读书有多笨,总要抄他作业啥的。

“那还不是因为我回去读书是跳级读的,我回去后还是跟那个班,但人家都读到三年级了,我没读二年级直接跟他们读三年级,成绩才不好的!我这样二年级没读带你二姨,四年级没读又带你三姨,隔一年跳一级成绩才差的,我可不是笨,没人说我笨。” 我想我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就是因为学前班没上几天爸妈就不让我上了,后面直接给我上一年级,然后学习就跟不上其他同学了,这在老妈隔一年跳一级的看来完全是不值得一提的事了。

“那要是不跳级,考高中、大学肯定都不是问题!”大姐夫补上一句宽慰妈妈的话。

“你不是上初中才跟爸爸一个班的吗?”我一直有这个印象,可能源于我从小学读到中学才有老妈那个村的初中同学的缘故。

“哪哈呀!我跟你爸爸从一年级就是同学,你爸爸一直都坐我后面,他那会读书是好,我跳级跳的不会做的题就转头抄他的。”

“那你们是自己谈的对象吧!”大姐夫开始深挖八卦。

“那没有,是同学给介绍的,十七岁的时候,同学给说的媒!”老妈撇清她没有读书早恋这回事。

“我听我爸说,是你看上的他,找同学帮说的媒!”我印象一直是这样的,可老妈不肯承认,并极力想隐瞒这一片段。

“那读书那会就得互相有好感吧?”大姐夫继续问到。

“那会你叔成绩好,我羡慕他的成绩,他羡慕我这个人,我那会穿衣服打扮都比其他同学要好很多,个头也高一些,我十四岁就长成个了。”

“那会婶子的身高肯定算高的。”妈妈年轻的时候,身高在165以上,确实比我还高,老了身高缩水了很多,现在已经比我矮了一头。

说起个头又牵扯出我妈另外的心酸事,她说十来岁就被外爷爷当小子用,干了多少力气活,天不亮就被外爷爷叫起来,跟牲口一样拉车到大沙河去挖土,拉回来做砖坯子,来回百来里路,姥姥家以前的土坯房子就是靠她跟外爷爷从大沙河拉土回来做砖坯子盖起来的。

“你那几个姨,谁都没我出的力气大!她们就知道我在家没怎么做家务,不怎么会做饭,不知道我在外面干力气活多辛苦。”这也是妈妈不会居家收拾的原因。

“俺那几个姨,她们都不知道你出的力吗?”大姐夫问到。

“她们知道啥,谁也不知道我受过的累,我也从不跟她们提。”

“那得找机会跟她们说说!”大姐夫的意思是让几个姨念及老妈小时候为家里出的力气,好增进下感情,因为老妈的姐妹几个这些年着实有些不团结。

二姨家一直日子过的比较好,多少有些傲气,在我从小就能感觉的到。近些年,因为一些琐事跟我老妈闹了矛盾,拉着三姨、小姨跟我妈对立,聚会干嘛的都不叫着我妈,完全不把我妈这个大姐放在眼里。按我了解到的情况,小舅是向着我老妈的;小姨属于两面派,跟谁都能处好;三姨完全跟着二姨来。在我印象里,老妈对她的兄弟姐妹都还可以,我妈虽然小事上,偶尔会较真钻牛角尖,大事上还是就把握大原则、大方向的,再说长幼有序,哪怕我妈哪里做的再不对 ,几个姨姨舅舅都还是该尊敬我妈这个大姐。

​后面聊天就聊到结婚后了,那些片段听妈妈跟不同的人絮叨的多了,可妈妈每次说都能描述的绘声绘色,饱含热情,不像我同样的话没兴趣说第二遍,就这一点,让我觉得我老妈一定是个被耽误的人才,她应该特别适合做销售,能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给别人介绍同一个产品,而且每次都能饱含热情的介绍她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