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座冷冷的山那份至死的爱)(1)

冷山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座冷冷的山那份至死的爱)(2)

冷山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座冷冷的山那份至死的爱)(3)

冷山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座冷冷的山那份至死的爱)(4)

冷山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座冷冷的山那份至死的爱)(5)

那座冷冷的山 那份至死的爱

 

电影《冷山》之感

1.

这是一部据说斩获了奥斯卡电影诸多奖项的片子,我看这部片子,并非是因为它的名头。而也算是机缘,一个拖沓而散漫的午后,我桌子上一杯朋好寄来的云滇刚泡好,那种特有的味道,那种泛红却清澈的颜色,一边是要写点东西,一边顺手打开了电视,然后漫无目的的翻看着,我看到了它:

《冷山》

说实话,片名吸引了我。

然后,这个午后,我看完了它。

从文艺片的角度上看,这大概算是文艺片,画面自不必说,故事情节也是如此。

但是,仔细想一想,是,又不全是。

2.

这是一部反映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文艺片”,所以定义为“文艺”,是因为我觉得片子拍的挺唯美的,导演安东尼.明格拉我不是很陌生,至少是看过他的一些作品,至少有一部《英国病人》让我记住了他。

这是一个回家的故事,这也是一个等待的故事,只是谁都没想到它会是那样一个令人扼腕唏嘘的结局。

英曼是一个南部士兵,他疲惫不堪,几场战斗中,英曼身受重伤倍受折磨。他感到自己的生命所剩无多,毅然决定拖着病弱的身体逃离部队,想赶回千里迢迢遥远偏僻的故乡冷山,只为了见上心爱的爱人艾达一面。艾达原本是当地山区传教士的女儿,在一次聚会和做礼拜中与英曼产生恋情,内战爆发后,英曼被迫参战,父亲离开人世,奴隶因为战争一一逃去北方。柔弱的艾达面对被生活无情抛弃的痛苦,只能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等待战争结束,英曼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

整部影片的主题就是“回家”和“等待”。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英曼,怀着一颗对爱人艾达的爱,踏上了漫漫回家的路,而身在冷山的艾达,在父亲去世后,面对人生的变故,选择了坚强和适应。

那双可以弹出优美钢琴曲的纤纤素手,照样可以抱起大木头,甚至可以拿起枪。

在生活面前,没有一种生活是矫揉造作能适应的。

3.

能跋涉万水千山,能克服种种困难,英曼内心坚守着他的女孩艾达,所以,他选择了义无反顾。即使是美丽柔弱善良的Sara都留不住他回家的脚步。

那一刻,冷山对英曼而言,是一座必须去的山,再难他也要攀越。

而对于美丽动人的艾达而言,给心上的人写下的一封封信,就是一种执拗的等待和坚守。她凛然着,即便是恶势力提格的威逼利诱,都没有丝毫的退却。

我其实在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一直在梳理着它和另外一步也是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传世之作《乱世佳人》有何不同。

冷山是什么?对英曼而言,冷山就是希望。

冷山是什么?对艾达而言,冷山就是坚守。

冥冥之中,那个怀揣着希望的人,冥冥之中,那个坚守着和回味着甜蜜吻别味道的人。

4.

一对相互守望的人,终于在冰天雪地里见面。小木屋里的情感戏,当然是这部电影的高潮,故事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收场,那一定太过于索然无味。

所以,一夜春宵之后,面对提格等恶人的围堵,激烈的枪战之后,英曼死掉了。

这或许就是人生,就是该有的故事。

充满希望的归来,充满希望的等待,如今爱人相拥,却阴阳陌路。是导演安东尼过于残忍,还是这一切都是一种注定?

是的,生活哪有那么多的美好?!

5.

又是一个春华灿烂的日子,战争是结束了还是走远了,在风景如画的画面里,我们看到女主人公艾达,还看到了那个叫英曼的小女孩。

音乐声中,人们会忘记一切吗?肯定不会。

快乐是一种情绪,悲伤也是一种情绪,当我们分别拥有的时候,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叫:

生活。

影片在一种令人情绪复杂的音乐里结束,艾达带着小英曼,美丽的容颜上有悲伤,当然还有快乐。

蓝天白云,岁月苍狗......

不能不说,裘德·洛、妮可·基德曼、芮妮·齐薇格这几位的演技实在令人称赞。影片的配乐和插曲都很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