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1)

  农村八零后们对马泡瓜并不陌生,因为以前的田地里到处都是。而且这东西有个神奇之处,由于各地方言的不同,对一些杂草什么的会出现叫法不同,但马泡瓜在大多数地方都叫这个名字。

  当然了,也是有稍许区别的,比如我们这里没有后面的瓜字,直接叫“马泡”,也有地方叫“尿泡”,还有地方叫“马宝”。

  这些名字让人摸不着头脑,马泡是一种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植物,怎么说它也跟“马”没有任何关系,但怎么在几乎所有地方,都会叫成马泡?这名字的根据是什么?

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2)

  还有就是,马泡究竟能不能吃?有人说马泡不能吃,因为是臭的。有人说马泡是香的,当然能吃。还有的人说马泡是分着品种的,有香马泡和臭马泡之分,香马泡能吃,臭马泡不能吃。

  在过去,农村田地里到处都是这种植物,特别是在玉米田里,等到玉米快要成熟时,这些马泡的藤蔓会蔓延得到处都是,收完玉米后翻耕前,这些马泡一个个泛着黄光,显示着自己最后的倔强。但到了现在,我们惊讶发现农田里的马泡少了很多,像是我们这边,田地里基本上没有这种植物了。

  那么,马泡瓜究竟能不能吃呢?它是分着香臭两个品种吗?它为什么要叫成“马宝”,一种在过去广泛存在的植物,为什么在现在的一些地方几近绝迹?它们哪里去了呢?

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3)

  Ⅰ:马泡分香臭吗?能不能吃?

  马泡分着香臭品种吗?

  香马泡是香的,臭马泡是臭的?

  其实,马泡在农村可没有人这么区分,什么香臭,什么能吃不能吃。那些在农村长大的八零后,有几个没有吃过马泡?在快到秋季时,大人们在田地里干活,孩子们在收集马泡。

  收集起来后仔细辨认,把一些青的给扔掉,那些泛黄的,散发着香气的马泡则成为了这些孩子们的腹中物。黑嫂小时候也是吃过的,马泡的味道很多人说甜,但其实并不甜,它唯一的特点是水分多,香味大,它的真正味道跟黄瓜相似。

  那种时候,谁还会去区分什么品种?事实上,马泡也并不分香臭品种,它在生长期时,味道的确有些刺鼻,但也不是臭味,就是一种植物的青味,唯着有些刺激嗅觉,但不是臭。

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4)

  等到长成熟了,它就开始散发出香味,类似那种甜瓜成熟后的香味,而且你要咬开的话,它内部构造也跟甜瓜相似,里面有瓤和籽,贪吃的孩子会把这些籽和瓤一起吃掉,有些人则只啃瓤和皮之间的那层薄薄的“肉”。

  所以,马泡并没有香臭品种之分,在一些地方,马泡还被叫成“小香瓜”、“小野瓜”。这些都是统称,并没什么小香香瓜,小臭野瓜这样的叫法。

  马泡是可以吃的,是很多八零后农村人小时候的零食。但大人们通常不建议吃,而且还会吓唬孩子们,说马泡是粪里的蛆虫变的。这当然不是事实,但大人们并不想孩子们吃这种东西。不过架不住孩子们的好奇和嘴馋,你说归说,我吃还是要吃的。

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5)

  Ⅱ:马泡为什么还叫马宝?

  很多人对于马泡的名字是好奇的,事实上我个人也非常好奇,一种植物,但却叫马泡,它跟马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个翻译的问题,名字来源于拉丁文,这东西的原产地其实并不是我国,属于外来物种入侵,它的原产地是非洲。

  但在传入后,我们根据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平时的理解,给添加了不少别的名字,像是马宝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的马宝,其实跟羊宝、牛黄这些东西一样。马宝是马肚子里,比如肠胃里的一种结实,它的样子大小跟我们现在看到的马泡差不多,所以马泡在有些地方被叫成了这个名字。

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6)

  但如果把拉丁文名字直接翻译过来,它的意思是黄瓜甜瓜之类的。

  事实上,马泡跟马没有半分钱的关系。从马泡的所属以及生长习性来说,小野瓜,小香瓜其实更符合。

  因为马泡成熟后是有香味的,所以它叫小香瓜跟它的实际情况符合。而马泡被认为是瓜的一种,因为它平时被归类成杂草,所以叫它小野瓜也算是贴切。

  从这方面来说,不管是马泡瓜还是马宝瓜,都没有小香瓜和小野瓜贴切。

  不过,民间用得最多的还是马泡瓜,或者马泡。这是为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这还跟它水分大有关系,马泡的汁液是很多的,小时候把那些青的马泡摘下,小伙伴们会在上面掐出个小孔,然后对着挤对方,属于玩耍。但这也说明它汁液非常丰富。

  而泡字的解释就是气体在液体中鼓起来,就马泡的样子来说,这方面还是挺贴切的。首先马泡的样子鼓鼓的,然后里面多汁液,符合这个字的解释。

  想来,这也是它名字由来的重要原因。

  那么,这种过去广泛存在的植物,为什么现在在一些地方几近绝迹呢?

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7)

  Ⅲ:马泡为什么越来越少?

  马泡过去到处都是,谁家田地里都有。

  但现在,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平时也一直在田地里劳动,但已经基本上不见马泡了。

  一种过去到处都是的植物,不管它是野草还是什么,怎么就会突然减少甚至是不见了?

  其实,这跟人们的农业劳作方式改变有关,同时也跟现在的普遍用药有关。

  在过去,人们的翻耕方式都是牛或者小拖拉机,这些翻耕方式有个特点就是无法深翻,都是浅翻。当秋季成熟的马泡被翻入浅土层中后,这些马泡会表皮会腐烂,但种籽却在地下越冬。

  等到来年温度升高,适合它们生长了,它们就会从浅土中发芽生长出来,实现自己的繁衍生息。

  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任何一样翻耕工具都要比过去的深,大旋耕机深度惊人。这些马泡被翻入很深的地下,使它们来年的发芽受阻。

  另外就是现在的普遍用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的用药是过去的几倍还要多。特别在是对付杂草方面,除草剂种类也是多到不行。

  马泡无法适应这样的药物消杀。换句话说,马泡的适应能力比别的杂草要弱。所以,在药物作用下,马泡就越来越少了。

老窝瓜什么时候摘(过去农村田地里的马泡瓜)(8)

  有人说这是坏事,有人说这是好事。其实我们今天所说,并不是要说药物对植物的破坏,本身马泡也并不是什么作物,它们属于杂草,虽然名字中有个瓜字,但它不能当任何瓜那样产生农业价值,农民也不靠这个创收。

  它们长在农田里,会影响真正的农作物生长,也争夺真正农作物的营养。从这方面来说,马泡变少是好事。

  但是,任何一处植物的减少和消失,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会对四周产生影响,或大或小。马泡也不能例外,所以它的骤然减少甚至是消失究竟是好是坏,这个现在并不能定论。

  就我个人观点来说,马泡的减少是暂时性的,因为不管是杂草还是农作物,它们对于环境以及药物都会有个适应期。

  马泡的适应性相对别的杂草来说弱一些,但就植物的生长习性来说,它们最终会适应环境,并且再一次卷土重来,您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