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塔苏 摄
2009年,由张黎执导,孙红雷、黄志忠、张志坚等主演的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创下同类题材收视纪录的同时,该电视剧还荣膺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十六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电视连续剧金奖等奖项。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部经典大戏首次被搬上话剧舞台。
13年前,由演员孙红雷在电视剧中塑造的顽劣又有正义感的叛逆青年杨立青,有着军人的天赋与精神,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构建自己的信仰,此次话剧版“杨立青”则由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成功塑造了李大钊一角,而被广大观众喜爱的演员张桐饰演。张桐认为,杨立青虽然性格张扬但其内心勇敢正直,不仅具有军人的天赋与精神,更具革命信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着自己的追求和坚持。
难度:四小时演完二十多年的成长
张桐直言出演话剧版杨立青的优势在于,自己曾是当年电视剧的忠实“铁粉”。年初,张桐在排演个人首部话剧《雷经天》的过程中,剧中董建昌的扮演者张志坚向张桐发出邀请,希望由他来出演杨立青一角。虽极具挑战性,但“剧粉”张桐难以回绝这份盛情,他对这部作品有着一份他人少有的簇拥感与追随感,尤其能与张志坚、牛飘、黄品沅、石文中这些话剧界的前辈同台合作,他觉得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学习机会。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主办方供图
当年电视剧版中,孙红雷扮演的杨立青深入人心,张桐坦言自己不敢跟前辈作比较,他已是影视剧版的标准。“话剧和电视剧的文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载体,其实没有任何可比性,虽然我是剧粉,但对我本人而言不会造成压力。”
在张桐看来,杨立青是一位在“内忧外患”的特殊年代里“新青年”的代表,他具有不盲从,不迷信、不从众的性格特点,“杨立青的人格与性格富有张力,与生俱来带有一种反叛精神。同时,编剧又赋予了他一条完整且成熟的成长轨迹,从表演状态上讲,对于演员非常具有吸引力。”
如何在四个小时中勾勒出一个人物从懵懂少年到成长为一员大将这二十多年的变化,还能让观众信服,这是张桐认为挑战此角色的难点,他觉得在剧情、性格上做到一定程度的取舍,人物才能变得更加生动,性格更为鲜明。“不去拷贝电视剧版人物。”这是张桐此次在准备杨立青这一人物过程中,为自己最先定下的基调。
张桐坦言,话剧版杨立青显现出来的个性,实际上要比“电视剧版”更加地单纯且纯粹,观众应感受到“他如孩子一般的憨直。” 话剧舞台上的杨立青,不大可能像电视剧一样有其性格上过多的思考与判断。“在保持他本性纯善与情感纯粹不变的前提下,再厘清他的整个思想流变过程,基本上话剧版‘杨立青’便已成形。”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剧照。主办方供图
幕后:“以演代养”出来的杨立青
张桐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成功塑造了“李大钊”一角,为此,六月初他也光荣地接受了“建党百年伟大征程文艺晚会”的任务,在晚会中,他与“陈独秀”扮演者于和伟共同合作了戏剧舞蹈《破晓》,“南陈北李”再度合体,让电视机前亿万观众直呼“破防”。在晚会排演期间,虽然未身处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排练现场,但张桐每晚回到家中依然努力背台词,通过远程给到的排练笔记,记熟舞台调度,几乎是与剧组“隔空”完成了此次话剧的创排工作。
巡演过程中,杨立青完全是依靠“以演代养”,通过舞台实践一点点打磨出来的角色,因此这个角色的创排过程,也被张桐视作其演员生涯里最难忘的经历。“我之所以相信自己会一场比一场演得好,这种自信的建立源于在角色上不断下功夫。最初在侧台去悉心观摩其他老师的表演,再到在心里默默记下每个定点光的位置、转盘上空间与时空的转换、对手演员的舞台调度,戏里面的包袱等等,这都是一个熟悉舞台的过程。但如何让自己的表演保有弹性,角色如何维持一种有机的性格,这点也很重要”。
张桐表示,是在一场场演出舞台上磨出来的“杨立青”。主办方供图
十月,张桐也在由田沁鑫导演执导的“献礼建党百年”话剧作品《直播开国大典》中,出演了“新华广播电台总工程师”的“卢海宇”一角,此次带着《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青,时隔两个月再度回到北京舞台,张桐认为自己对杨立青一角的把握更加从容。“无论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是《直播开国大典》,对于自身而言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经历。每天去到排练场,都会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关注着前辈们在说什么,做什么。从开始自己没有任何的概念坐在那里,到看到了很多与过去影视剧里不同的阐述方式,最终这个人物落实到每场演出中,这些都是以往拍影视剧从未有的经历。”
谈到杨立青与自身个性的“契合点”,张桐坦言,自己很理解杨立青。“他其实也很像我们当下的一些青年人,有热血,有干劲,有理想,有方向,但这些‘理想’究竟是一个清晰的目标,还是一个概念式的方向,他们并不清楚。”与在《觉醒年代》中所塑造的李大钊不同,张桐认为,李大钊先生与杨立青是截然不同两种性格的独立体,人物关系不一样,成长背景不一样,思想的成熟度更是不一样。“大钊先生二十多岁去日本求学,那个时候他立志就是救国,探寻的是一条救国之路和救国真理。杨立青则更像是一位容易被观众理解的年轻人,他是在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当中逐步确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张桐表示,如果观众去看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上半场,杨立青的变化是具有阶段性与反思性的。“很多观众朋友看完上半场,会觉得我表现的懵懂冲动与下半场的成熟坚定截然不同,这是因为杨立青的角色本身就带有人性的宿命感和命运感。”
话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于12月初登上北京舞台。塔苏 摄
新京报:演了多年影视剧后选择演话剧,你有什么标准?
张桐:选择《人间正道是沧桑》充分体现了我的标准:第一,班底,因为张志坚,石文中,黄品沅,牛飘等前辈,让我有了向他们学习的机会;第二,我是原剧的“粉丝”,对这部作品非常熟悉;第三,人物我很喜欢,有塑造的冲动。
新京报:2021年初涉舞台你就演了三部作品,你觉得收获是什么?
张桐:我觉得这三部作品,如同自己在话剧领域始终向上“攀爬”的过程。过去影视剧演员在拍戏的过程当中,无论说台词、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都可以用一些特殊手段去体现,而话剧截然不同。到了舞台,我就必须作出有别于影视剧的调整。这个调整可能开始让人感到极为不适应,最终收获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受益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讲,演话剧就是彻底打碎自己,再重新学习的过程。
新京报资深记者 刘臻
资深编辑 田偲妮 校对 李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