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伟大”: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四个伟大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个伟大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四个伟大”: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学习“7.26”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巴发中
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这里,第一次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并列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这“四个伟大”,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深刻理解“四个伟大”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7.26”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伟大斗争:一种使命担当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郑重宣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志和信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进行的伟大斗争,既不同于革命战争年代,也不同于和平建设时期,而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这些新的历史特点就在于,我们党正肩负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承载着历史与未来、艰辛与辉煌的新的历史进军。我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的新环境,国际格局深刻变动、国内形势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这种变动、变革、变化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我们肩负着新的更为艰巨而繁重的历史任务,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料的风险考验很多,许多问题的挑战性世所罕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课题。正因为如此,告诫全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要发扬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遇到的大事、难事很多,面对的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前所未有的难题,面对世所罕见的挑战,挑起了大国领袖的历史担当,以政治家的智慧、魄力,以敢于斗争的勇气,以善于斗争的方略,妥善处理了一系列复杂棘手的问题。这给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也赢得了世界的高度赞誉。
在“7.26”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要团结和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时刻准备着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使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谆谆告诫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既要看到成绩和机遇,更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面对各种挑战,勇于处理各种矛盾,勇于解决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远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执政水平;才能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
伟大工程:一种政治保证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核心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党的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围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书记多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他还指出:“我们党作为一个有8800多万名党员、44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党,作为一个在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安不忘危,才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越接近,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越接近,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越复杂,改革开放任务越繁重,越是要加强党的建设。正如所指出的,“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一主题,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祛病疗伤,激浊扬清,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四个考验”、克服“四种危险”。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我们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我们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五年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普遍赞誉。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书记要求全党,“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这是对全面从严治党发出的号召令和动员令。我们必须牢记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把党的建设抓紧抓好。
伟大事业:一种必然选择
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的最鲜明的特征,贯穿于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
2012年11月17日,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此后几年来,书记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它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5年。这5年,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这些历史性变革和成就,极大振奋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继续砥砺奋进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重大问题,明确宣示将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已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要继续谱写这篇大文章的新篇章,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伟大梦想:一个宏伟目标
实现伟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贯穿于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的一条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深刻论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向全世界宣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在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中国梦与人民梦紧密联系起来。他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按照时代新要求、人民新期待,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用八个“更”概括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既是我们面临的任务,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更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
总是把实现中国梦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多次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且置于引领地位,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这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7.26”重要讲话中,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阐述,提出新要求。他再次申明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书记指出,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强调:“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要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令和动员令,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综上所述,“四个伟大”各自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这个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推进伟大事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曾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中国人民银行党校副校长;现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干部教育办公室、中央国家机关党校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