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可以不关注我们,但也许会因此错过了许多有趣的思想。

弟子规学以致用 弟子规余力学文(1)

作者简介:

马健文, 男,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卫生部心理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督导,目前为汕头市爱家心理研究所所长、技术总监。执业以来总接待心理咨询者千余人,咨询时长超过8000小时。授课经验丰富,主讲近百场讲座,曾为TED演讲嘉宾。

弟子规学以致用 弟子规余力学文(2)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弟子规学以致用 弟子规余力学文(3)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他父亲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廉颇负责指挥全军,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就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缺乏实战经验,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

《弟子规》余力学文篇说道:“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意思是说:“如果不注重实践,一味地死读书,纵然有一些知识,也只能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这样的人又有何用呢?”《纸上谈兵》故事里的赵括正是因为长期空谈理论缺乏实践(不力行,但学文),逐渐地自我催眠自以为能力很强(长浮华),才导致了全军覆没的惨剧。不仅大到国事,其实青少年的品行教育也需要重视在实践中学习。比如青少年对《弟子规》的学习,若只是死记硬背或单纯了解其字面的意思,便失去了它真正的价值。

弟子规学以致用 弟子规余力学文(4)

家长或老师指导孩子们学习《弟子规》时,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弟子规》所倡导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对于孩子生活中符合的行为,予以及时肯定。对于不合适的言行举止,予以及时指正。这样,孩子才能日益将《弟子规》的规范与自身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当然,父母也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这样的言传身教才能让青少年信服。

另一方面,余力学文篇还道:“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意思是说:“如果只是一味地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一个人不断实践而不学习其他知识,那么只是积累了个人经验,这些认识难免过于主观。而古今典籍是古今众多圣贤的经验总结。若能将他人的经验与个人实践不断结合,边学边做,边做边思考,则能全面而客观地提升自己。

因此,对于《弟子规》的学习,也不能仅依靠生活实践教学,要重视文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认知联系到行为,这样孩子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学习效果更佳。

弟子规学以致用 弟子规余力学文(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