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书法家,他们的成功来自方方面面,但却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共性,他们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

这个母亲节,让我们把敬意献给她们——

一、王羲之(母亲卫氏?)

据说王羲之小时候读父亲《笔论》,又跟叔叔王廙习书,七岁即有善书之名。

年纪稍长,便由母亲带着,四处走亲访友,拜师学艺。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2)

电视剧中王羲之母亲形象

王羲之的母亲是谁,至今没有定论,有说姓夏侯的,有说姓诸葛的,还有说姓卫的。只有一处说她姓卫,算是孤证,但恰是这个孤证,也许最靠谱。

这是王羲之著名的《姨母帖》,有人考证,帖中哀悼的姨母正是卫夫人。如果此论成立,那么王羲之的母亲姓卫就毫无疑问了。

二、王献之(母亲郗璇)

王献之妈妈,就是东晋太尉郗鉴的女儿郗璇。

王羲之20岁那年,太尉郗鉴要来王家选女婿,听说太尉要来,王导的子侄辈都兴奋不已,一个个搔首弄姿,整装待审,只有王羲之跟没事人一样,衣衫不整,侧卧东屋的竹榻。郗鉴只看了一眼,就相中了这个吊儿郎当的小伙子。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3)

电视剧中的郗璇形象

郗璇在电视剧中必须是美女,但在历史上,她只要是个才女就够了。她写得一手好字,外号“女中笔仙”。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4)

王献之《新妇地黄汤》

在传说中,郗璇以眼毒著称:他儿子王献之为了追赶父亲,用光了研墨的三缸水,写了一个“大”,拿去给父亲看,父亲二话没说,加了一笔,成了“太”,让他拿给母亲。母亲看了半天,叹了一句:我儿用尽三缸墨,唯有一点像羲之。

三、欧阳通(母亲徐氏)

欧阳询死的时候,欧阳通年纪太小,因此爷俩虽然见过面,可惜无缘交流书法。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5)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的母亲姓徐,她可能是欧阳询的继室,可能是小妾,总之她和欧阳询是老夫少妻。也正因为此,她才有精力将年幼的欧阳通抚养成人。

徐氏一定是崇拜欧阳询的,因为她叫欧阳通只学父字。欧阳询的字大多散在民间,徐氏就变卖家产,陆续买回来让儿子朝夕临摹。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6)

欧阳通《泉男生墓志》

欧阳通也深知母亲这辈子不容易,母亲死后,欧阳通“居丧尽哀”。当时有人评价说,有唐60年来,从没见过这么孝顺的儿子。

四、颜真卿(母亲殷氏)

颜真卿3岁时,父亲病故,颜真卿成了孤儿。母亲殷氏只好带他去投奔舅舅殷践猷,舅舅是个当官的,虽然官不大,但还算安稳。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7)

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真卿和母亲在舅舅家生活了十年,十三岁那年,舅舅去世,娘俩又失去了依靠,只好寄居到苏州外公家里去了。

母亲知书达理,颜真卿也懂事,因此娘俩在外公家习书学文,日子过得比较太平。在此期间,有个传说是,颜真卿家贫买不起笔墨纸,就用笔蘸黄泥浆在墙上练字。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8)

颜真卿《颜家庙碑》

这个传说是可信的,因为如果想让黄泥浆在墙壁上留下痕迹,就必须很浓,浓的话写起来就要用力提按——写颜体楷书的朋友,一定都体会过“用力”的感觉吧?

颜真卿三十岁时,母亲去世。寄人篱下二十几年,颜真卿居然顺风顺水,这与母亲殷氏的悉心照料密不可分——假如她的家庭差劲一点,她稍微放松一点,那么一个天才,也许就毁掉了。

五、苏东坡(母亲程氏)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27岁才发奋读书,他一发奋,对儿子们也就照顾不周了。于是,培养两个儿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夫人程氏的身上。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9)

苏轼苏辙兄弟

有一天,在读到《范滂传》,听到英勇正直的青年慷慨赴死,而范滂的母亲称他死的光荣时,年幼的苏东坡问妈妈:“如果我长大后做个范滂这样的人,您愿意吗?”妈妈立刻回答:“如果你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0)

苏东坡《渡海帖》

这个故事,初看平平,越想越让人感动。这其实才是真正的教育,看似不经意,但一问一答间,已经融入人间大义。试想,假如一个孩子问出那样天真的话,而妈妈的回答是:“呸,乌鸦嘴,你给我好好活着!”

六、黄庭坚(母亲李氏)

黄庭坚也是个苦命孩子。他十三岁那年,父亲死在地方官任上,一家人顿时陷入窘境。

于是十三岁的黄庭坚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贩卖草药,养家糊口;要么专心学业,远走他乡。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1)

黄庭坚《苦笋赋》

我们知道,黄庭坚没有进入医药界。因为母亲为他请来了舅舅,这个舅舅比颜真卿的舅舅能量大得多——他有才,当官,还是苏东坡的好朋友……

舅舅叫李常,字公择,苏东坡被贬黄州第二年,李常前去看望,苏东坡的《新岁展庆帖》,说的就是这件事。当然黄庭坚拜师苏东坡,也是他的关系。

带黄庭坚走,这是母亲李氏的决定。她是位大家闺秀,曾是闻名乡里的美女,而且识文断字,能诗善词,她不想让儿子毁于家庭琐事,便忍痛将十三岁的黄庭坚推向了远方。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2)

黄庭坚《松风阁诗》

据记载,母子临别时,李氏将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黄庭坚的行囊。那词写得美极了:“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仙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七、米芾(母亲阎氏)

在历代大书家的母亲当中,米芾的母亲阎氏是最特别的。

米芾祖上世代都是武官,其父当过左武卫将军。不知何种关系,米芾的母亲阎氏得以登堂入室,服侍宋英宗宣仁皇后,成了后来宋神宗的乳母。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3)

米芾《来戏帖》

米芾十八岁那年,宋神宗念及乳母旧情,就让和他吃过同样的奶的米芾当了官,职务是秘书省校书郎。虽然官不大,但这对米芾本人和米家是个重大转机,米芾进入官员队伍,而米家也一扫武官的门风。

米芾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但他走的是上层路线。虽然有了官当,但这官怎么当的大家都清楚,于是他再有才华,也难逃“门子货”的待遇,向上爬是没戏了。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4)

米芾《珊瑚帖》

八、李叔同(母亲王氏)

从北宋一下跳到近代,因为李叔同太有名,也因为他和生母王氏的故事,太荡气回肠了。

1880年,李叔同生在天津的富贵之家。父亲李筱楼中过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又下海经商,盐业、银行业都做得很成功,挣得老大一份家业。与此同时,他也挣得了不少姨太太。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5)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的母亲王氏,就是第五房姨太太。她原是丫鬟,但聪明伶俐,识文断字,李老爷很是喜欢,便收为侧室。生李叔同那年,王氏年仅十九岁,而李筱楼已经六十八了。

李叔同五岁,父亲去世,作为最小的姨太太,王氏的辛苦可想而知。好在李家男丁极少,李叔同地位很高,母亲便邀请各路名师,对儿子悉心培养。

赞颂母亲书法作品欣赏(盘点那些大书法家的母亲们)(16)

李叔同书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李叔同一冲动,刻了一方“南海康梁是我师”的印章,事情传出去,天津没法呆了,李叔同带着母亲到了上海。

6年后,王氏病逝于上海。扶柩回到天津,二十五岁的李叔同在《大公报》刊登“哀启”一则,还为母亲办了一场特别的新式葬礼,葬礼上他边弹钢琴,边唱挽歌……

母爱无边,她给孩子的,除了爱,还有方向。

向伟大的母亲致敬,祝天下的母亲安康!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