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是社会记忆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这里供人阅读,救赎人们内心的荒芜;这里供人学习,让人学会独立思考;这里收集文献,让人拥有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里是,山西省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位于太原市长风商务区,创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百年老馆之一,是政府举办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是国家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
山西省图书馆曾与博物馆为一体,经由多次改名,于1957年正式与博物馆分离独立建制,1960年正式对外开放,实行全免费开放服务,传统服务与特色服务、个性化服务并重。后来不断被升级改造,2013年,长风新馆在长风商务区“文化岛”开馆。长风新馆作为山西省图书馆主馆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有各类阅览室27个,可容纳3000人同时阅览。一年后,位于文源巷的山西省图书馆旧馆获批改造升级建设为山西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山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2016年,被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评为年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2018年,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图书馆。2019年,被山西省文化厅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山西省图书馆标志以正体“书”字为载体,以建筑特有的书籍剪影、汾河沉岩为元素。自下而上层层书卷图形承载着三晋文化精粹;中部条条横线象征侯马盟书;建构于历史之上是“e”形符号,展望信息时代。从远古至当代星火辉映,承上启下传承文化三晋。
山西省图书馆典藏云集,走近书架,斑斓的封面是知识殿堂的大门;走近图书,阵阵的墨香是知识殿堂的华灯;走进文字,华美的文采是知识殿堂的钥匙。
据2019年7月该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山西省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397万册(件),其中古籍30万册,数字资源本地存储量为104.66T。
自建有《山西村落》《热血山西:山西抗战史迹》《赵树理》《凝固的音符:山西古代建筑》《守望家园:山西传统手工技艺》等多个文化专题和多媒体数字资源库。
馆藏珍品包括北宋雍熙三年刻《佛说北斗七星经》、伪齐阜昌八年刻《成唯识论了义灯钞科文》等海内外孤本,以及明嘉靖《山西通志》、刘大鹏《退想斋日记》等珍稀地方文献和特色文献。馆藏74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阅读是文化自信的基石,而山西省图书馆则是满足人们阅读需要的重要场所和社会设施。山西省图书馆依托长风馆的开放、丰富的馆藏、现代化设施设备,日渐装点、丰富着这座知识的殿堂、市民的书房,日益用文化熏陶和滋养着进出图书馆的人们。
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是古人思想的宝藏、先贤智慧的结晶,也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民族同胞的集体记忆。对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修复国家珍贵古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山西省图书馆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既承担着山西省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资源的收藏、整理、传播、交流、服务、研究职能,还承担着全省古籍普查、整理、研究、修复、鉴定职能,对山西古籍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山西省图书馆2016年先后完成西南大学国宝级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修复宋版书《文章正宗》一部、唐代敦煌写经《唐人写百法名门论义记》残本两件;为太谷县图书馆修复了古籍16册1600余页;为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图书馆修复古籍两册115页;为山西省委党校图书馆修复古籍两册200余页;为个人收藏者修复古籍3册344页;修复珍贵馆藏地方文献——《退想斋日记》1550余页。
山西省图书馆如今仍旧坚持着古籍的保护与传承,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积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开展古籍修复技艺的传承与传播,“点燃”古籍修复事业的“星星之火”,吸引全社会对古籍保护工作的关注和支持,让优秀历史文化绽放灿烂光芒。
图书馆是通向各地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山西省图书馆整体宏伟大气,古风蔚然。中轴对称的造型烘托出其稳重而严谨的大家风范,在沉静的色彩的烘托下仿佛古代鸿儒之冠带,彰显着为学者洁身自好、儒雅宁静之学风。
来源:锦绣太原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