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下龙湾的中式风帆船,仍然是旅游的主力
欧洲风帆战舰的发展有清晰的脉络,从柯克型到盖伦型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演进(这个故事详见中国为何错过大航海时代之四:御风疾行的远海巨兽炼成记)。进入19世纪,远洋航海技术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仅仅一百年时间,风帆战舰被彻底替换成为吞金的钢铁巨兽。
特拉法加大海战,风帆战舰的巅峰之战
故事可以从1805年的特拉法加大海战开始,经历了数百年风帆战舰的海上殖民,英法西三个顶级强国联袂主演了这场风帆时代的巅峰之战。
1796年在地中海巡航的英国风帆战舰队
法西联军虽拥有从单舰到总数,从火炮到兵力上的全面优势,却在英军凶狠的炮火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英军在战斗的最后阶段丧失了主帅纳尔逊,但成就了下一个一百年的海上霸权。19世纪,英国舰队始终保持了对航海和海军战术的最敏锐直觉,兴许就是特拉法加大海战最为重要的遗产。
法老墓室里的帆船壁画
风帆动力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3500年的古埃及法老墓里就发现了记录风帆使用的壁画。在地中海这个超大号湖泊里,炼出了具备高强航海能力的欧洲人和阿拉伯人,这是东方大陆民族不得不服之处。(这个故事详见中国为何错过大航海时代之三:那些年那些风帆的故事)
宋元车船,注意人力为动力
中国在唐宋时期出现人力驱动的车船,发明者应该是从乡下用来提水灌溉的水车受到启发,这一点比西方要早了1000年。蒙古人的入侵中断了人力车船的发展,后来又遭遇了自我阉割般的海禁,终于使中国人与大海渐行渐远五百多年。(这个故事详见中国为何错过大航海时代之五:我们的海盗我们的海)
蒸汽明轮加风帆战舰
1807年,蒸汽机被应用到船只动力上,驱动明轮推动船只前进。西方人找到了把化学能快速释放的方法,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力量。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侵华舰队里就有四艘蒸汽动力明轮船,可以无需顾忌风向和水流而直线航行,可以根据战事快速进退,机动性极好,见过蒸汽动力明轮船的琦善感叹道:“行捷如飞,路径循熟,随处窜越。”(这个故事详见中国为何错过大航海时代之六:船不坚炮不利之殇)
侵华舰队中的蒸汽明轮船HMS Driver号
明轮虽可持续不断地把化学能转化为推进力,但也存在结构笨重、效率低的显著缺点。遇到风浪时,明轮叶片部分或全部露出水面,使船舶不稳定。明轮叶片转动时有一半叶在空中,增加了船宽和航行阻力。明轮船在码头上停靠时,与两旁的轮船很容易发生碰撞而损坏。另外,如果水草一类的缠绕物绞住明轮的叶片或轴就很可能卡住,因此明轮驱动只能是人类利用机械能的一种过渡手段,很快人们就发现了更好的驱动方式。
阿基米德螺旋的提水原理,相传事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
1836年,英国的“阿基米德号”使用了螺旋推进器,那是一个木制的长长的像螺丝钉的螺杆,仿照自埃及人仍在用于提水灌溉的“阿基米德螺旋”。开始试验时,它以每小时4海里的航速航行。突然,水中的障碍物碰断了螺杆,只剩了一小截。正当造船工程师急得不知所措时,船却意外地加快了速度,达到每小时13海里。这个意外事件让螺旋桨加速成为船只驱动器。
蒸汽动力和风范动力的混合体代表作——“大东方”号
1843年,英国海军在“雷特勒”号舰上,第一次以螺旋桨代替明轮,美国海军也建造了第一艘螺旋桨船“浦林西登”号。1858年,在仍带有风帆的“大东方”号邮轮上,装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螺旋桨,直径7.3米,重达36吨,转速每分种50转,由于螺旋桨的推进效率接近明轮,且具有许多明轮无法竞争的优点,导致刚刚兴起不到五十年的明轮逐步在海船上消失。这个时期的舰船外形也是百花齐放、千奇百怪,明轮、螺旋桨和风帆一起来,任何一种技术都还无法占据上风。
定远号剖视图,注意主炮塔的左右分布,而舰首舰尾的炮塔为副炮塔
1871年建成的英国海军“蹂躏”号成为第一艘纯蒸汽动力战列舰,随后各国也纷纷抛弃了风帆,并将蒸汽动力广泛用于操纵舵、锚泊、炮塔转动、弹药、抽水及升降舰载小艇等系统,大型蒸汽装甲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8000至9000吨。
定远舰的305mm主炮塔的射界,只有前向才可能齐射
这时的战列舰在主甲板的中轴线上或者两侧装配了能全向旋转的装甲炮塔,主要作战模式根据自身特点而制定,因此被称作“铁甲舰”,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就属于此类铁甲舰。
定远舰模型细部,可见主炮交错部署在舰身中部而非首尾
值得一提的是,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根据自身大舰重炮多的特点,摆出的一字长蛇阵,并意图变阵为双路纵队,都是希望发挥定镇两舰的装甲防护力和主炮前射的威力,而将弱舰置于定镇两艘铁甲舰的保护之下,而日军充分发挥了机动力强的优势,绕行并从北洋舰队的弱舰吃起,双方战术思想都没错,北洋水师败在了气运不佳:弱舰阵亡太快,强舰又未能开胡。
英国海军首艘全钢战列舰“君权”号
1892年,英国人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采用全钢质舰体的战列舰“君权”号,并再次成为各国战列舰设计的样板。君权号舰身前后各安装一座双联装主炮塔,加强了舰身两侧副炮群的数量及射角分配,能将所有火力集中于向一侧射击,这次改动后再次符合了古老的侧向对敌的战列线战术,所以战列舰的称谓再次恢复。
日本在甲午海战期间订购的前无畏舰“三笠”号,对定远形成了压倒性优势
后来又区分无畏舰而将类似“君权”号布局的战列舰成为前无畏舰,注意定远、镇远还算不上前无畏舰,日方从英国订购的“三笠”号才是。甲午海战若是拖到三笠号服役,海战就不用打了。
无畏号的侧上方视图,可见统一口径主炮布局
此时,舰炮威力、装甲防护力、航速和排水量等,成为各国公认的建造战列舰的四大要素,战列舰已经成为海军强国实力的象征。1906年,一种全新的战列舰出现,大英帝国又一次敢为天下先,在无畏号战列舰上采用了统一口径和倍径的主炮,及高功率的蒸汽轮机,标准排水量达到17900吨,航速21节,装备有五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塔,这比当时其他任何一艘战舰都要吨位大、航速快、火力强,可谓全面而碾压式的优势。
主炮口径一致但倍径不同的河内级战列舰
虽然日本人主张在他们建造的河内级战舰也具有统一口径,但是倍径的不同导致河内级的火炮无法按照统一参数齐射,所以未能得到世界的公认。
大和剧《坂上之云》里,对马海战的剧照
无畏号的下水开创了海军造舰技术的新时代,而在无畏号下水前一年爆发的对马海战,正是那个时代吞金的钢铁巨兽相互搏杀的最强角斗场,这场角斗距离我们这个故事的开端—1805年特拉法加大海战,刚好过去了一百年!
欢迎关注“燃烧的岛群”,我们不做他人文章的搬运工,只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和独到的见解分析,用地缘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来讲述历史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