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韩国灭亡。韩国在东方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并非偶然,而是有其必然性,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下具体说明。

先天不足

我们知道,韩国源自于赵魏韩三家分晋。而三家分晋的时候,魏国得到了河东地区,河东是开发最早的、最肥沃的区域,拥有晋西南,渭北平原这些产粮地,这也是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天下的重要资本;赵国得到了太原盆地,之后又得到大同盆地,还有河北山麓一块,虽然比不上河东之地的肥沃,但战略位置极佳,也算差强人意。

而韩国并没有分到出名的产粮之地,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上党高地和宜阳铁山,上党高地地势险要、俯瞰四方为兵家必争之地,后面秦赵长平之战就是因为争夺此处,而宜阳铁山加上韩国掌控先进冶铁技术,使得“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表面上看这两处是韩国的优势,但有实力才能发挥优势,没有实力就只能是取祸源头,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韩国的上党和铁山都是引得四方觊觎的宝物,而韩国自身又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来充分发挥优势,于是就只能在不断的战争中逐渐消耗国力,走向灭亡。


韩国人的战国七雄灭亡顺序(先天不足后天努力不够)(1)

地理位置

这个也可以看成是三家分晋的后遗症之一,本来晋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能够成为和齐楚并称的超级大国,靠的就是自己的国土面积、人口这些硬实力。三家分晋后,晋国的实力一分为三,赵魏韩每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及晋国,仍处在中原四战之地,并且平白地多出了两个邻国。

这其中以韩国的地理位置最差,北边是战国首霸魏国,南边是战国账面实力最大的楚国,西边则是后起之秀秦国,这三个国家都是好战分子,韩国的日子可想而知。韩国的四周都是强国和大国,这让韩国无法扩张自己的疆域,反而要面临被进攻的压力,其战略空间被明显压缩。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韩国正好是秦国东出的第一站,秦国想要统一天下,采取的是远交近攻之策,首先扫除的必是韩国。与之相对应的是,齐国离秦国最远,因此是秦国一直结交的国家,因此在六国之中最后灭亡。

韩国人的战国七雄灭亡顺序(先天不足后天努力不够)(2)

没有战略纵深

同上面的地理位置一脉相承,由于韩国的战略空间被几个强国不断压缩,使得韩国向四方都无法拓展领土,因此也就无法建立有效的国土战略纵深。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国都曾先后被吴国、秦国攻破,虽然元气大伤但仍能复国,苟延残喘,就是因为楚国土地太过广袤,哪个国家也无法一口气将其全部消化,因此楚国可以东山再起。

历史上的沙皇俄国和苏联,被拿破仑和希特勒打得一溃千里,但人家国土纵深太大了,打着打着法国和德国就没有后劲了,但俄罗斯还可以继续诱敌深入,最终拖垮了这两个军事强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就是战略纵深的重要性。

韩国由于没有寰转的余地,因此秦国稍微一发力,就灭国了。

韩国人的战国七雄灭亡顺序(先天不足后天努力不够)(3)

变法不彻底

战国时期除了秦国著名的商鞅变法外,实际上在这之前魏国曾有李悝变法,楚国有过吴起变法,之后有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和商鞅同一时期的韩国也曾有过申不害变法。

申不害也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在法家三学说中,商鞅强调“法”,慎到强调“势”,而申不害强调“术”的作用。所谓“术”简单来说就是君主统御臣下的手段,当然申不害的“术”也是在执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

总的来说,申不害变法虽然使得韩国短暂强盛了十几年,但他的理论学说主要是为了增强、巩固君主的地位,而且太过于依赖君主个人,韩昭侯和申不害一死,韩国又迅速衰败了。相对于秦国、赵国、魏国等国的变法,韩国的变法具有不彻底的问题。并且,对于军事上没有彻底变革,加上缺乏名将的率领,韩国在军事实力上可以说是战国最弱的。

韩国人的战国七雄灭亡顺序(先天不足后天努力不够)(4)

综上,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灭亡的,可以说是先天的底子不好加上后天人为改变不够的必然结果。

我不编造故事,我只是历史的搬运工。关注我的ID:大黄扯点历史,不断更新原创文章,期待与你交流。

韩国人的战国七雄灭亡顺序(先天不足后天努力不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