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政治家,毛泽东是充满革命的理想主义激情和浪漫主义诗人气质的政治家,作为诗人,毛泽东是集军事家的机敏气魄、政治家的胆识过人、思想家的深邃智慧于一身的诗人。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以一首《沁园春·雪》轰动了山城文化,此时正是国共谈判的关键时期,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拍着桌子说:不好,要坏事!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1)

图 | 毛主席

果然,这首词在重庆掀起来了一股超强波浪,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毛泽东离开重庆后,蒋介石对自己的宋美龄无奈地摇了摇头说:毛泽东太厉害了。

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毛泽东作为诗人的形象,被广大文化人接受并倍加推崇,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一首《沁园春·雪》翻起了惊涛骇浪。

此事起于南社盟主、诗坛泰斗柳亚子先生,毛泽东到达重庆后,听说自己多年的好友柳亚子在重庆,便去和柳亚子先生叙叙旧,柳亚子和毛主席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索词。

“不知道毛主席最近有什么新作没有?”作为文友,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词情理之中,正所谓“索句渝州叶正黄”。

毛泽东想了想,并没有什么好的作品,不过几年前倒是写过一篇作品,不如就抄送给你吧。那就是《沁园春·雪》,当时毛主席是写在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的信笺上,当柳亚子读完这首诗,直呼:大作,大作啊。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2)

图 | 柳亚子先生

毛主席在给柳亚子的信中注释说:这是我当年到陕北看见大雪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希望先生录呈审正。

等到稍后再次相聚的时候,柳亚子的朋友都来一睹毛主席的风采,让毛主席给讲讲其中的故事,毛主席也是信手拈来。

不日,柳亚子当即找到重庆的《新华日报》希望发表,当时《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重庆的报纸,发表一首毛主席的诗词其实不难,但是却被周恩来及时制止。

周恩来陪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一路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对于这件事,周恩来也是深思熟虑,他认为,毛主席的这首词的气势太大了,在我党的报纸上发表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此时正是国共谈判的关键时期,万一蒋介石受了刺激,万一蒋介石被气病了怎么办?

最后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新华日报便没有发表这首词,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报纸没有发表这首词,这首词却被众多文人相互抄送,一时间在重庆不胫而走,最后传在了蒋介石的办公桌上。

蒋介石看到后,大呼,不妙,要坏事。

那么,这首词究竟有何魅力,会让蒋介石如何惧怕呢。那就要从这首词的背景和此时重庆的背景说起。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3)

图 | 毛主席抵达重庆

毛主席诗词创作背景

据毛主席亲自说,这首词是写于1936年。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随便马上要东渡抗日,毛主席在黄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里,恰逢一场千载难逢的大雪,不禁诗兴大发。

从1927年开始,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无奈之下上了井冈山,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或许毛泽东也不会铤而走险,但毛泽东洞若观火,他铿锵有力地对大家说:上山,是最明智的选择。

果然,从1927年开始,一直到1930年,在几年间,毛泽东创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成为了点燃中华大地的第一颗火星子。

随后,毛泽东带领红军披荆斩棘,尤其是第五次反“围剿”后,在长征过程中,毛泽东更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还有他最得意的四渡赤水。

红军队伍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到达陕北,于毛泽东来说,这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十年,于中国革命来说,这是中华民族史上伟大的奇迹。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4)

图 | 毛主席

当毛泽东站在高山之巅,遥望着北国风光,所有的泪水和汗水仿佛都融于了这个雪白的世界,他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这首千古难遇的《沁园春·雪》。

全词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首词中,毛主席点名了几个古代帝王,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几位可以说是古代帝王中的佼佼者,但毛泽东却用了一个“惜”字。

他的意思就是可惜了,虽然他们都是古代的帝王,但是还有欠缺,像他们这样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人物,或许他们是政治家,军事家,又是思想家,文学家,但在毛泽东眼中,他们是或缺文采,或欠武功的历史人物。

这一点,当毛泽东以新时代新阶级的代言人来审视他们的时候,是相当自信的,尽管被审视的人物也不愧为面对祖国大好河山,为建功立业竞相折腰,并确实为中国历史做出了贡献的英雄。

再看这“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轻轻几笔,就把这些以雄才大略著称的古代帝王荡过去了。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5)

图 | 毛主席

重庆现状

再看当下的重庆,是黑云压城,在蒋介石统治的重庆中,国民党把共产党人说得十分不堪,甚至故意抹黑共产党人。

蒋介石在报纸上对毛泽东的评论是,一个“土匪”,而他们对共产党人的评价更是妖魔化的,甚至说是草莽英雄,比如穿着破烂,居住条件不好等等。

总之,重庆是一片黑暗,在蒋介石的各种恶意宣传下,共产党人在老百姓的心中十分需要一颗定心丸。

如今,《沁园春·雪》的到来,彻底改变了重庆人民的看法。

据说,柳亚子在《中央日报》拒绝发表后,他拿给朋友看,这首词便在重庆的大街上开始到处传播,甚至被当做了海报贴在电线杆上,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

毛泽东的这首词传遍了整个重庆,重庆人民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也有了新的看法,甚至他们发问:难道一个草莽英雄真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诗?你蒋委员长可以写出来吗?

在抗战胜利后的那段极为复杂的日子里,使大后方的文化人第一次领略到毛泽东那古今独步的胸襟气魄。相比之下,那个身穿戎装,神情刻板的蒋委员长,反而成了只是弯弓射大雕的枭雄了。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6)

图 | 蒋介石

蒋介石得知这件事,自然是大发雷霆,甚至派人到处清理街上贴的这首词,他不想让群众再看见,甚至再议论这首词。

但事情还没有完,这首词被《新民报》的编辑看到了,柳亚子作为无党派人士,正愁着找不到地方发表呢,《新民报》的主编吴祖光联系到柳亚子说,可以发表毛主席的这首词。

不久,这首词正式登上重庆的《新民报》,在这首词的最后,还加了一段按语,写道:

毛润之诗词,似甚少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咏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为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时间,这首词在重庆彻底传开了,这首词就像是一颗炸弹一样,彻底爆炸,这份报纸也成为了抢手货,甚至到了洛阳纸贵的地步。

蒋介石得知这件事浑身来气,他想要抑制,但为时已晚,最后,蒋介石想到了另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重庆的作家诗人,都来写《沁园春·雪》,找一首写的好的发表,把毛泽东的诗词压下去。

时任蒋介石文秘的陈布雷得知后,有点犹豫,他说:“毛泽东的这首咏雪词填得非常之得体,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啊。”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7)

图 | 陈布雷

陈布雷是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蒋介石的很多诗词都是他代为修改,还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工作都是陈布雷在着手操办,但是在毛泽东的这首词面前,陈布雷却迟迟不敢下手。

最后,陈布雷受蒋介石之命,召集了重庆当地一流的作家和诗人等,欢聚一堂,然后全部都来《沁园春·雪》,写得好还有奖励。

不久,在重庆的各大报纸,都开始公开发表他们的诗词,《沁园春·雪》弄得到处都是,真的成了满城风雨。

陈布雷以为这下蒋委员长就高兴了,殊不知,蒋介石得知后更加生气了,因为他们的诗词和毛泽东的这首《沁园春·雪》比起来,简直没法比,甚至有点丢人。蒋介石沉沉一句:算了,毛泽东太厉害了。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8)

图 | 宋美龄

宋美龄得知蒋介石因为一首词而生气,便赶紧去安慰,看到桌子上的这首词也静静读起来,蒋介石一听就来气,甚至要吐血的地步,他说:毛泽东这个人,志向太远大了。

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如今,周总理的那句话果真说的对了,这首词实实在在是刺激了蒋介石,不久后,蒋介石公然撕毁了双十协定,开始了内战,究其原因,如果因为一首词,蒋介石未免太狭隘了,这也侧面反映了,蒋介石对毛泽东的惧怕之心,时刻有之。

15年后,这首词再次成为热点

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情,那就是毛泽东当年曾手书给柳亚子,这份手迹必然是非常珍贵的,那么它在何处?

实际上,在柳亚子给各路文人宣传这首词的时候,曾为毛泽东画像的尹瘦石先生专门找到柳亚子,说非常喜欢毛主席的诗词,希望把手迹赠给他。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9)

图 | 《沁园春·雪》

尹瘦石和柳亚子是老交情了,得知这件事后,柳亚子只能慷慨赠之,并在这首诗词的后面写下了自己的评价:

“毛润之《沁园春·雪》一阙,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词坛跋扈,不自讳其狂,技痒效望,以视润之,始逊一筹,自愧汗耳。”

意思就是,毛泽东的这首词可以说千古绝篇,甚至比苏东坡,比辛弃疾都要厉害啊。

这个手迹,一直被尹瘦石珍藏在自己的家里,直到1960年,尹瘦石把毛主席的这封手迹交给了中央档案馆,柳亚子的这个评价再一次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一时间,很多名人都来评价毛主席的诗词,比如

郭沫若说:岂等沛风?还殊易水,气度雍容格调高。

聂绀弩说:望尘莫及,竖子牢骚。

陈毅说: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黄齐生说:不识作态装娇,更不惯轻盈舞秀腰。

这些评价都说明了一件事,那就是毛主席的这首词了不起!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10)

图 | 毛主席

毛泽东评价古代帝王

实际上,秦皇和汉武确实是缺少文字意义上的“风骚”,唐太宗倒也做过诗,《全唐诗》就收过他的几十首作品,宋太祖还有两首《咏月》等,也是艺术分量。

至于清朝乾隆,他留下的诗作就更多了。

于毛泽东而言,他最崇拜的人莫过于曹操,曹操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代诗风的大家,所以毛泽东对曹操极其的看重。

比如毛主席曾写过一首《浪淘沙·北戴河》其中就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之句,魏武就是说的魏武帝曹操。

且不说曹操的功业好不好,就诗歌的创作而言,他的确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甚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11)

图 | 曹操(剧照)

尽管毛主席对古代帝王有所评价,但他对自己的诗词也是褒贬有之。

毛主席本人对自己的作品也是非常谦虚的,也并不是每一首都非常满意,比如1959年9月,他在给胡乔木的信中就说道《到韶山》、《登庐山》两首七律,毛主席说:“主题虽好,诗意无多。只有几句较好一些的,例如‘云横九派浮黄鹤’。”

与此相应,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当毛泽东审视传统的豪放诗人和豪放作品时,无疑有一种心理优势,并且不可能完全是基于非功利纯审美的角度来审视。站在政治家的立场,他必然关注诗人本身所建立的功业及其作品的社会实效。这一角度难免影响对诗人的评价。

再比如在1965年,毛主席在给陈毅的那封著名的论诗信中就说: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

陈毅也是一名诗人,同为文友,毛主席如此谦虚,他的人格魅力突然涌现出来,再比如,在1959年他写过一首《七律·到韶山》,1966年的时候韶山的同志找到毛主席说,希望毛主席在抄写一遍,用于收藏。

但毛主席拒绝了,他说:这首诗还写得不理想,不书写算了。

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虽然在诗词创作上有充分的自信,但是也尊重艺术规律的,他具有注重审美创造的诗人本色。

沁园春雪 轰动 沁园春雪轰动重庆后(12)

图 | 毛泽东

而毛主席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不仅是因为他写诗,更重要的是他懂诗。他写诗不是为了应酬排遣,而是把它当作一件严肃真诚的事情来做;他懂诗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挟裹着职业诗人的钻研精神。

一位西方的研究毛泽东的专家曾惊讶地谈到,他说毛主席身上有五种身份:他是农民运动的领袖,发起了遍布全国的暴动;他是哲学家,赋予马克思主义一种东方精神的新形式;他是军事指挥家;他是放荡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全球最大的机构中的政治领袖。

或许,随着中国文化艺术习惯的变迁,毛主席事实上已经成了最后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而酷爱和工善旧体诗词的代表。这种双重角色,使他的身份及创作意识和作品风格,堪称古今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