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从起初的聚集到爆发后的分崩离析,由相亲到背离。这种状态仿佛折射出《沉睡在森林里的鱼》里几位母亲的关系——茧子、千花、瞳、容子,从起初巧遇成为熟悉的挚友,到后来彼此猜忌矛盾爆发,甚至最后不相往来,就像一场烟火,消失殆尽。

沉睡在土里的鱼(你看不懂的沉睡在森林里的鱼)(1)

在这部作品中,角田光代塑造了五个母亲,不同背景、教养,不同家境、理念,糅合在一起。小说的契机是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发生在日本东京“音羽杀人事件”,简要地说一名母亲出于嫉妒杀害了长子的同学。一位母亲,孕育生命的母体,却抹杀了另一个鲜活的生命。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因素一步步推波助澜。角田光代正是以这个为出发点,层层铺开,慢慢渐入,展现出这些母亲从相知的亲昵到猜忌的仇视。

沉睡在土里的鱼(你看不懂的沉睡在森林里的鱼)(2)

沉睡在森林里的鱼,隐喻着母亲和孩子。在孩子进入幼儿园,选择小学,面对周遭的环境,面对升学压力,母亲连同孩子就像是迷失在森林的鱼。通过千花、瞳、容子的性情变化,完全展现了母亲对于孩子未来的人生,绞尽、费尽心思的共性。本是开朗的千花,却因为雄太的落选,妹妹的成功,质疑自己的人生是成功还是失败。本是沉稳的瞳,但由于一心让光太郎升入国立附小,摆脱雄太和一俊,躲避昔日的好友。而容子呢,流产后更像是强迫症一般压抑得人喘不过气,质问瞳的生活,猜忌千花的选择,最后夜访朋友家。还有茧子,原本天性自由,不图名利的设定,到了后来面对钱的诱惑,开始贷款,开始缠着佳织,又向这些妈妈朋友伸手。一旦关系不再纯粹,所有的矛盾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迸发。这一切的导火索是小学升学,一个好的环境,私立还是公立学校,种种的问题,压得这些母亲孤注一掷,将自己和孩子紧紧牵系在一起。

沉睡在土里的鱼(你看不懂的沉睡在森林里的鱼)(3)

不得不说,在前半部的人物处理,情节推进上角田光代描绘得恰到好处,可是在后半部,嫉妒冲突之下,千花的意识流铺开变得生硬。甚至用幻想,再现了“音羽杀人事件”,甚至需要读者去揣测她想要谋害哪一个孩子。结尾的处理略显苍白,所有人回归了原位。当茧子伸手向佳织希望获得施舍的时候,她践踏了自己的尊严。缺乏教养、生性不成熟的茧子回到了本该属于她的地方。千花继续活在贵妇式的富足,与内心缺失的攀比中。容子的疯狂举动被新生命所挽救了。瞳的生活因为光太郎的入选照进了阳光。

沉睡在土里的鱼(你看不懂的沉睡在森林里的鱼)(4)

孩子未来的路,变成了这些母亲的争逐,忌妒、怀疑、敌意就这样滋生开来,变得恐惧。认真想来,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是孩子,母亲是母亲,彼此可能互相影响,但人生的道路定无法重合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