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来到丽江后,除了丽江的秀丽风景和民族文化特色外,最让舌尖舍不得离开的还是这里的特色美食,昨晚在当地朋友的招待下,吃了当地比较有名的腊排骨火锅,虽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但是其美妙滋味,让舌尖现在还口齿生津。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1)

今天舌尖却面对眼前的菜肴犹豫了,对于昆虫宴,舌尖也见识过不少,什么蛀虫、蚂蚱、蜘蛛、蚂蚁蛋、棉花虫等,其中有些虫子舌尖也吃得津津有味,但是眼前的美食却让舌尖不知道该不该下口了,吃吧,这怎么说也是益虫,不吃吧,看着当地朋友殷切的目光,也不好拒绝。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2)

是什么美味让舌尖如此为难呢,炸蜻蜓,没错,蜻蜓,专门捕捉有害昆虫的益虫,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菜肴,好几个民族都有捕食蜻蜓的习俗,比如哈尼族、壮族、布依族等,据说在茶马古道时期,在马帮中就颇为盛行。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3)

蜻蜓,没长羽毛,薄薄的透明的翅膀足以与血肉之躯的小鸟平分天下。蜻蜓的翱翔功能远远胜过鸟类。蜻蜓的体形更与人类创造的飞机十分相似。蜻蜓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家族,它也最亲近我们人类,它在大路上,在田园里自由穿梭与停靠。曾几何时,它也在乡间的屋前房后与农家的小顽童们捉迷藏。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4)

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以蜻蜓为题的诗词《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非常生动与形象地反映了蜻蜓,自然与人构成的一组诗情画意。但是现在小荷犹在,蜻蜓却已上了餐桌。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5)

舌尖看着厨师做的蜻蜓菜肴也十分简单,把蜻蜓放进调好味的油锅里炸,仅数分钟就可以了。不过火候的把握要非常准确才好吃,听朋友说味道实在不错,那种鲜香沁于唇齿,久久不会散去。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6)

看着店里点了这道菜肴的人还不少,看来这道菜味道肯定不错,经油锅一炸,在配上佐料的调制,金黄香脆,可口宜人,报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理念,舌尖最终还是伸出了罪恶之手,化身饕餮。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7)

舌尖为了体验炸蜻蜓的味道,吃了这益虫,已经做好了被口伐笔诛的准备了,有人说这道菜残忍,中华大地,美食何止万千,干嘛非要吃这对人类有益的蜻蜓,舌尖只能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你觉得呢?

蜻蜓是益虫一年吃3000只虫(昆虫宴见过不少)(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