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容易“躺平、摆烂”?近期,俞敏洪在新东方直播间谈到了相关话题,他表示:年轻人的理想能力不够,若连构建最基本的理想能力都不行,就比较容易这类情况。这不禁让很多人陷入沉思,如何才能放远目光,拒绝“躺平与摆烂”?对此,经济学家樊纲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做出了解答。

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无论何时何地,樊纲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保持着对读书学习的热情,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知识水平,用努力铺就成长路。他怀揣好奇心,通过坚持不懈地奋斗,成功将理想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走进《舍得智慧人物》,看樊纲如何构建理想,成就自我。

人生不躺平 人生不躺平(1)

告别开摆人生,拼搏成就未来

“干啥啥不行,摆烂第一名”、“一言不合就开摆”、“人生不摆烂,快乐少一半”……不知不觉间,“摆烂”一词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年轻人在面对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逃避。告别“开摆人生”,勇敢向前出发,经济学家樊纲奋斗不止,拼搏不止。

早年下乡期间,樊纲在艰苦的环境中也没有放弃学习,他白天干活,晚上独自一个人拿着手电筒看书,却从不觉得辛苦,他说:“那时候读什么书,能找到什么书读什么书,那时候书很少。”他在书本中汲取着知识,在不断地学习中一直向前进,他从来不畏惧困难与挑战,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自我提升,日日精进。

人生不躺平 人生不躺平(2)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摆烂”的,在樊纲看来,年轻人应以奋斗之志,成就精彩人生。他在持续探索,不断前行中,找到了自己热爱并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他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愿意为此深耕不辍,潜心学术,积极钻研经济政策,勇敢踏上全新的未知旅程。

迎接全新旅程,朝着理想出发

有了目标就要付诸行动,有了理想就要坚持不懈。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樊纲也曾经历着困难的时刻,但他刻苦努力,孜孜不倦打牢经济学理论基础,全力以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希望能够为我国经济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7年,在高考来临之际,樊纲抓住了机遇,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他说:“当天晚上思考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拿着行李回到县城,找书啊辅导书,学吧,反正从数学从头学起。”他通过自学的方式,成功考入理想的学府。每当回忆那段备考时间,他总能感觉到人生充满无限力量,他也始终保持着当时的那股奋斗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中,一路风雨兼程,跨越重重困难与挑战。

人生不躺平 人生不躺平(3)

十年寒窗苦读,樊纲坚持做一个步履不停的奋斗者。本科毕业后,他考入中国社科院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在这期间,他有机会去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以不断求知的态度照亮前方的路,以对经济学的饱满热情,持续向未来出发。

开拓广阔天地,迎接崭新人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樊纲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理想目标,脚踏实地深耕经济学领域。他几十年来不懈奋斗,努力读书,乐于学习,迎接着人生中遇到的种种考验。告别“摆烂式”人生,年轻人是朝气蓬勃、风华正茂的一代,应追光而上、敢见未来,在广阔的天地大有可为,勇敢出发吧,终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