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晓晓学姐,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苏州大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

基本信息

晓晓学姐

专业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我为什么想读研?

1.提升学历,增强专业竞争力。

2.父母要求。

3.继续深造,增强工作竞争力。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首先,本人对汉语国际教育这个专业非常感兴趣,本科也是该专业的学生,很希望有机会走出国门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

第二,高中时的目标院校就是苏大,很遗憾没有去成,所以考研的时候就坚定地选择了苏大。另外,苏州也是新一线城市,苏大景色非常优美,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第三,选择院校不仅要看个人的喜爱度,也要看下苏大试卷题型是否适合自己,还要看往年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综合各方数据来考察。

最后,本人综合以上情况和一些数据资料,坚定地选择了苏大。

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不存在歧视和压分情况,对双非学生、非一本学生都是很友好的,主要是看我们的成绩而非我们的出身。

我认为苏大汉硕专一都是比较普遍和常规的题目,而专二就体现了苏大自身的特色,主观题多,文学部分的比重比较高。专一稳扎稳打地学习现汉和高汉就行,专二以主观题为主,我们不仅要熟知每个知识点,还要将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答题技巧和脉络。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Ø 基础阶段(第一轮复习3-6月份):这一阶段首先将所需资料收齐并开始第一轮复习,

每天学习6-7小时左右。

首先是专业一的复习,专业一主要是现汉和高汉,建议同学们先看一遍现汉,再看高汉,因为现汉更基础。看的时候要将一些重点内容划线,这个阶段不用太花时间去记忆,主要是让我们对现汉和高汉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和整体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去理解一些知识点,看完2-3遍后可以做一些题目练练手,比如勤思宝典、课后习题或者一些全国真题。注意一点,如果没有太多时间的话,全国真题做一些和苏大题型一样的题目即可,不用全做。古代汉语主要考句读和翻译,所以现阶段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看。

同时,这一阶段也不要忘了过专业二的书籍。专二涉及的参考书会更多,如:引论(刘珣)、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唐红梅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步辅导与习题集(杨建华主编)、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常识。因为我考过教资,所以直接使用的是教资考试的书籍。文学常识主要靠平时积累。以上列出的内容在专二的学习中是很重要的。虽然专二涉及的书目会更多,但是根据往年真题我们还是能划分重难点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一步一个脚印安心复习即可。在这一阶段,我们还是要先将书本中的内容过2-3遍,有一个印象和理解,划出一些重要内容。注意一点,在基础阶段,我们的任务主要是有一个印象并尝试搭建框架。另外,由于专二涉及的书目比较多,内容也很杂,按照自己的步调来,只要每天60%的精力花费在学习上就行,大概每天6小时的复习时间,不要过于慌张,也不要因为记不住而烦恼,因为这才看了2-3遍,记不住是正常的。如果有些同学还要上课的话,可以灵活处理,争取在这一阶段把书过1-2遍。

Ø 巩固阶段(第二轮复习7-8月)

这一阶段为考研的黄金时间,因为政治的加入,所以每天的学习时间要更多,差不多8-9小时左右。

专一:着手开始做苏大真题,记录错题,并翻阅现汉和高汉来对答案,在翻阅地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去记忆和背诵。还可以在书上标记哪年考过哪题,慢慢地,因为苏大的考题有重点,有时还会原题重现,所以这样的记录方便我们掌握重点考题,有的放矢地复习。如果遇到有疑惑的可以上网查阅、和同学一起讨论、问问已经上岸的学姐。因为专一主要涉及到现汉和高汉,所以很多细节处都要注意,甚至书下的注释也要看看。

专二:也要开始做真题,对答案,标记考过的题目,并背诵记忆。引论考察得很细,一定要注意一些细小的点,这些点会出现在简答题中,另外论述题中也会出现引论的内容,所以,这本书一定要背熟,因为本书不仅涉及零碎的知识点,所以可以利用一些填空题来巩固,而一些系统性的知识就需要同学们搭建起整本书的框架,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记忆内容地增多,不断丰富框架的枝叶。外国文学可以买唐红梅主编的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本书目录清晰,每一章节都会有知识结构图,随后会有浓缩好了的本章知识点内容串讲。还会涉及很多经典例题和各大高校考研题目。因为基础阶段已经看过了,所以在巩固阶段,我们要去观察其中的答题技巧,慢慢形成自己的答题脉络和框架,就算遇到不太熟悉的考题,我们也可以根据答题技巧和方式来应对,避免无话可说。现当代文学的复习可以参看杨建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步辅导与习题集,前面也提到过,和外国文学的复习方式一样。根据往年的题目来看,现代文学史部分更重要。中国文化概论部分主要涉及一些分析论述题,书中有些内容比较深奥,但从苏大题目来看,主要涉及中概中的文学部分,所以大家重点背诵此部分,尤其注意如何分析一首诗,有点类似于诗歌赏析,基本每年都会有一题诗歌赏析。至于文学常识部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可以关注相关的公众号,每天记一些或者刷一刷学习强国上的题目,也有助于我们潜移默化地记忆文学常识。

Ø 集中背诵阶段(第三轮复习9-10月)

这一阶段的背诵任务很重,而且每一个科目都不能落下,所以每天至少学习10小时。

专一:根据标注的重点背诵记忆重要考点,每天都要安排时间背书,背累了可以做一些公众号或者全国的真题,一定要做与苏大题型相似的真题。现汉和高汉的内容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高汉中有一些对现汉的补充,我们在背诵的时候,可以将两本书结合起来,另外,高汉中也有一些小错误,注意修正。在10月份的时候,古汉的学习也要加入进来了,因为古汉涉及到的分值不多,很多内容也并非王力古代汉语中的原文。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可以每天读一篇古文,注意其中的断句和一些重要词语的意义。

专二:这个阶段就是要根据重难点和答题技巧脉络来集中背诵和记忆,因为这个阶段要背诵的内容很多,所以千万不要慌张,每天踏踏实实地背诵就可以了,注意一点:不要按照书上的原文一字不落地背诵,这样背诵的内容是很多的,不仅影响心态也完不成背诵内容。一定要划出关键词、形成自己的背诵框架和背诵脉络。因为我考过教资,所以基础和巩固阶段我并没有翻阅和背诵教育学和心理学。如果有同学没有考过教资或者没有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我建议一些同学在10月份可以先根据学姐的笔记和重点内容浏览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划出重难点,方便11月时直接背诵。因为专二还涉及了作文部分,所以10月份的时候,我们也要开始准备作文了,我使用的参考书是田然写作·素材范围宝库。这是一本管理类联考的参考书,但对我们写议论文是有帮助的,其中有很多话题、名句和案例。这些话题基本囊括了我们议论文写作中的一些立意。所以遇到任何考题我们基本都能展开并且举例。10月份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浏览这本书,划出一些有用的名句并标注一些常用、通用素材,并形成自己的思路。另外,2022年的专二真题中开始出现具体对外汉语教学的问题。比如:论述“把”字句的教学理解、运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根据漫画《父与子》,简略设计一堂口语课。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一些HSK课本和一些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对教学设计的模式有一个的印象。有时完不成任务也是很正常的,一些突发情况影响背诵也是很正常的,不要慌张,只要我们保障每天85%的精力在学习上就可以了,只要把没完成的内容放在第二天开头完成就可以了。一定要稳住心态。

Ø 冲刺押题阶段(第四轮复习11-12月)

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压力会陡升,但这一时期我们同样不能放松警惕,同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一时期每天学习10-12小时。

专一:掐时间做真题,模拟考试,做错的真题一定要多看多记多背多巩固。可以做些全国真题和公众号上的每日一练,尽量保障每天都在做题,保持手感。同时也要根据重难点继续巩固、背诵。古汉部分,可以每天找一段古文来进行句读,翻译,勤思宝典上有专门练习句读的部分。

专二:坚持背诵,反复背诵!掐时间做真题,做题的同时一定要仔细审题,多发散,多角度,有条理的答题。因为专二的分析论述题比较多,所以同学们在背诵时,每天可以挑选一两道大题练手,严格规定答题时间。11月时,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容也要加入背诵行列中了,学过的同学每天花大概半小时背诵即可,没有学过的同学每天至少花一小时背诵。这个时期不仅要将作文话题分门别类,多熟读一些常用通用案例,背诵名言警句。还要拿真题中的作文进行模拟,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另外,我们还要总结一些教学设计的模板。专二的题量很大,时间有限,在模拟时,一定要提前设置好每一道题目的答题时间,以免到考场上太过慌乱。

不论是专一还是专二,建议大家至少在11月模拟一次,在12月模拟两次。至少模拟三次。对于模拟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在考前分析解决问题,不要将问题带入正式考试中。

关于复习时间线的小建议

苏州大学国际教育考研难度(学姐干货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354)(1)

苏州大学国际教育考研难度(学姐干货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354)(2)

备考建议

公共课

Ø 基础阶段(第一轮复习3-6月份),这一阶段不用看政治,英语可以用单词书或者墨墨背单词软件来背单词,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背单词,每天大概3小时,可以运用词根法来记忆单词。单词背了2-3遍后,可以试着做2000年-2004年的阅读,只是做阅读,不要做其他题目。提前练手,做完后查阅不认识的单词。

Ø 巩固阶段(第二轮复习7-8月),大概8月份可以开始配合视频看核心考案,看完一章做一章1000题的内容。英语可以结合唐迟老师的阅读课视频一边看视频归纳要点、做笔记,一边继续做2005年以后的阅读真题,仔细核对答案,分析错误原因,归纳出题意图。做完后查阅生单词,并记录,方便后续反复背诵。这一阶段对长难句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可以根据公众号的推送,每天记录并分析。

Ø 集中背诵阶段(第三轮复习9-10月),这一阶段政治视频基本刷完,开始二刷1000题,并做一些全国真题。10月份时可以开始看腿姐主观题答题技巧视频,并自己总结一些方法和答题模板。英语部分还是继续刷阅读,刷完一遍后,进行二刷,二刷时掐点刷题,记录错误题目与错误原因。但其他题型也不能轻视,在9月底,可以开始看其他题型的答题技巧与分析视频,边看边练习。

Ø 冲刺押题阶段(第四轮复习11-12月),11月份做肖八和一些公众号上的题目,关注时政公众号和一些时政资料,错题一定要分析错误原因,避免下次再犯。12月份背肖四和腿姐主观题资料。英语部分,11月份必须开始着手准备作文,我配合王江涛老师的作文书,看刘晓燕老师的作文讲解技巧,自己总结一些词语、句式、句型和套话,一定要自己总结,避免直接抄录,形成自己的模板,避免千篇一律。11月也要开始真题的三刷,尤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12月份,近三年真题模拟,一定要严格掐时间。作文模板背诵,单词、易错题目翻阅背诵。

公共课书单:

1.《核心考案》(徐涛)(配合徐涛视频一起看)

2.《冲刺背诵笔记》(徐涛)

3.《1000题》、《肖八》、《肖四》(肖秀荣)

4.《黄皮书》(张剑)

5.《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王江涛)

公共课其他资料:

打印的时政资料、腿姐主观题答题技巧资料与视频

英语视频资料(唐迟阅读、刘晓燕作文、宋逸轩完型、何凯文长难句等)

墨墨背单词(APP)

专业课

专业课备考建议:

1. 前期一定要多看专业课的书,整理好笔记,后期因为政治的加入,以及一些琐碎的事情会减少专业课学习的时间,所以前期一定要多花时间看专业课的书。

2. 备考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安排,经验贴是给我们参考的,但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所以大家也可以根据经验贴调整学习计划。

3. 不管是专一还是专二的学习,我们首先要通读整本书,然后根据重难点理解、思考要点,随后要掌握答题要点、技巧,最后要根据关键词、框架、系统性地背诵,千万不要一字不落地照书背诵。

4. 一定要在考前规定好每道题目的答题时间,尤其是专业二,题量很大,必须合理安排有限的时间。

专业课书单:

l 官网书单:(官网参考书并非都是重点,只有标红几本是重点)

1.《高级汉语》(王建军、高永奇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

2.《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3.《西方文化概论》(第2版)(方汉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4.《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张岱年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5. 《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倪文锦、谢锡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l 补充书单:

1. 《现代汉语》(黄廖版 第六版 上下册)

2.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

3. 《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唐红梅主编 第三版)

4.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步辅导与习题集》(杨建华主编)

5. 教资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

6. 《田然写作·素材范文宝库》

7. 《汉硕通关题库宝典》(勤思宝典)

l 其他资料:

1.2010-2022年苏大真题

2.全国真题

3.各种打印的笔记、资料。

其他建议

信息收集渠道:

苏州大学研究生院:一定要关注上面发布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不要错过一些报名或资料提交时间。

苏州大学文学院

丸子汉硕、汉硕网、云中汉硕(公众号):每日都会有练习题和相关资料

田然老师(作文)

大鱼考研(公众号):免费英语政治资料

考研政治徐涛(公众号)

腿姐考研政治课堂(公众号)

时政热点(公众号)

时政天天练(小程序)

唐迟老师(公众号)

何凯文考研英语(公众号)

心态调节:

1. 每天认真学习,提高效率,减少焦虑。

2. 考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检验大家的抗压能力。每年都会有同学中途弃考,但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只要站上了考场,我们都是最厉害的。在每个人的备考期间,崩溃、焦虑都是存在的,如果情绪难以排解,可以和同学、研友、老师、家长聊聊天寻求安慰,调整自己的情绪。

3. 复习备考期间,也要适当给自己休息时间,不要使自己过于疲乏,这样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另外,在备考期间,不要和别人比学习进度,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质量和效率,稳扎稳打地走好每一步。

4. 备考期间,如果生病或者出现突发情况,不要强撑,先花时间休息好或者解决好问题再继续安心备考。

总而言之,拒绝精神内耗,每天认真复习,不仅能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也是减少焦虑的关键因素。

方法总结:

1. 多背多记(艾宾浩斯记忆法)

2. 知识点形成系统和框架,并非零散地分布在头脑中。

3. 总结答题技巧、要点、脉络。

4. 做题前一定要仔细审题,做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