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提到姓,很多人会联系到《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在宋代的《百家姓》中,郑姓排在第七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就郑姓来说,不仅是一个国内比较普遍的姓氏,而且还是一个亚洲国家王室所使用的姓。
一
这个国家就是泰国,不管是现任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郑冕,拉玛十世),还是上一任国王普密蓬(郑固,拉玛九世),尽管不是中国人,却依然使用着“郑”这个中国姓氏。究其原因,则要追溯到清朝这一历史阶段。清朝时期,泰国当时被称为“暹罗”。公元1652年,清朝顺治皇帝在位时期,暹罗派遣使节到清朝进行朝贡,开始了两国的交往。公元1763年,原籍中国广东澄海县华富村(今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的郑信被立为暹罗国王,历史上称为吞武里王朝。
二
在历史上,郑信又被称为又称吞武里大帝、达信、郑昭、披耶达,属于华裔。公元1770年,郑信统一了暹罗,并且派使臣到北京,入贡于清朝。公元1777年,清朝认了达信建立的王朝,准许暹罗使节到清廷朝贡。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朝向暹罗国王拉玛二世赠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额。由此,暹罗或者泰国在历史上曾是清朝的藩属国。而就郑信来说,却于1782年4月7日,死于一次宫廷政变中。紧接着一个和郑信从小到大的好兄弟通栾(又名昭丕耶却克里)从战争的前线回国平乱,战乱平息之后,结果通栾自己当上了新的国王。
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郑信是中国人的后裔,加上和清朝的关系比较密切,并且,暹罗还是清朝的藩属国。所以在形式上,暹罗的国王需要经过清朝皇帝的任命。在此背景下,通栾这位新任国王有点心虚了,生怕当时的清朝皇帝乾隆不答应自己当国王。毕竟在乾隆在位时期,清朝的国力还是非常强大了。之后,经过手下大臣们的提议,通銮便以郑信之子郑华为名,上报清朝的乾隆皇帝,并且表示暹罗发生了叛乱,父亲郑信不幸去世,所以郑信之子郑华来继承王位。
四
最后,当时作为宗主国的清朝,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部事务。乾隆皇帝得知是郑信的儿子来继承王位,自然也就不会多问了,当即同意了通銮(郑华)成为暹罗的新国王。自此之后通銮成为泰国曼谷王朝第一代国王(1782年-1809年),并且,曼谷王朝的王室成员的都以郑氏为王族中文姓氏,如拉玛一世名为郑华,拉玛二世名为郑佛等等。同时,拉玛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均多次向清朝朝廷朝贡。
文/情怀历史
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