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

看电影几乎是当代人最为简单纯粹的快乐了。

在筋疲力尽的工作日夜晚,或是在百无聊赖的周末,不管是三五个好友还是独自欣然前往,来上一场视听盛宴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

但是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充斥院线的大多是好莱坞式的商业电影,艺术电影却越来越没有一席之地,我们的口味也逐渐变得单一而乏味,一边是对于老套的情节模式的吐槽,一边却是不叫好却叫座的乐此不疲。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3)

但是其实,在电影里你可以看见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和舞蹈,你甚至能在电影里看电影,电影具有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独特魅力。

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至少有着一部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那是不愿为外人道的压箱底的秘密。

或者是因为长大之后慢慢懂得了电影背后所要表述的深刻命题,或是因为独特的语言、意境和拍摄手法,或者只是一闪而过的一个场面、一句台词,或者是因为看得昏昏欲睡的独家回忆……

还记得第一次让你感叹电影还可以这样拍的“艺术神作”?我们先来看看广大影迷们心中堪称“艺术品”的电影都有哪些吧。

《霸王别姬》啊!方方面面都有说不完的美感,它就是艺术。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4)

《大红灯楼高高挂》,红色的灯笼,没有春天的大院,永远看不到脸的老爷。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5)

《罗拉快跑》,不停奔跑的红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6)

《黑暗中的舞者》,一个讲述面对艰难生活依然乐观的如此纯真善良之人走向毁灭的悲剧故事,真正的悲剧是打碎美好不留任何余地。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7)

由于个人喜好的不同,每个人心中对于电影“艺术性”的评判也是不同的。不过,在电影史上,有一些“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经典之作,其艺术性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以及电影研究者和专业影评人的青睐。

以下10部经典电影,是否也是你的心头好呢?

1 《霸王别姬》

电影《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导演,1993年上映后便荣获多个国际大奖,深受国内外影迷的喜爱。

影片讲述了两位京剧伶人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沉浮,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相互交织,每一个可以真切指认、负载中国人太过沉重的记忆的历史时刻,都作为一种背景,为人物间的真情流露与情感讹诈提供了契机与舞台,为人物断肠之时添加了乱世的悲凉与宿命的苦涩。

正如戴锦华老师在《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一书中所评价的那样影片中所呈现的一切,太过清晰地指称着‘中国’,但它既不伸延向中国的历史(真实或谎言),也不再指涉着中国的现实。”

一切只是一幅东方景观、东方镜城中的斑驳镜像,一个末路英雄的悲慨与传奇,一份情与义,一幅因刚烈的殉情与勇武的赴死而完满了的镜像,一幅古老中国的镜像,一个老中国的人生训诫——“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8)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9)

2 《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红灯笼高高挂》是由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电影,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还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

这是一个东方的“妻妾成群”的故事、一个中国式的“后宫”之争。点灯、灭灯、封灯、长明灯,黄昏时分庭院中的“应召”仪式,伴着“捶脚”的杜撰之俗,颇有反讽意味的京剧的锣鼓点儿声,作为悲悼主题的无伴奏、无词的女声吟唱,构成了老中国死亡环舞与空洞典仪的呈现。它同时构成了西方视点的内在化切入:老中国历史典仪的观赏性

影片片头、片尾中朱红色的草书标明由夏而夏的、一年中四季更迭所形成的时间的循环,由四太太颂莲的进门到五太太文竹的迎娶所形成的事件的循环,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循环观念异曲同工。可以说,与《霸王别姬》一样,这也是一部极具中国特色的电影。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0)

《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1)

3 《花样年华》

《花样年华》是一部关于情欲的电影,说得简单点,它说的就是一个偷情的故事,而整部作品的设计都在一个“偷”字上。

拥挤的空间,令两具陌生的肉体在接触与不接触间迄自酥着,而镜头也就理直气壮地盯着女主角苏丽珍(张曼玉)扭坐着看丈夫打麻将的水蛇腰和丰臀,或轻扫她那脚踏高跟鞋绣花拖鞋的性感小腿,让观者有偷窥的乐趣而没偷窥的猥琐

影片没有交代有夫之妇的苏丽珍和有妇之夫的周慕云(梁朝伟)到底有没有共赴巫山,正突显了王家卫的聪明;我们只能凭想象去臆测,更增添了偷情的悬疑和情趣。

要是王家卫干脆只拍一个单纯的偷情故事,倒也罢了,男女肉身的无边风月,本来就不一定跟“情”字挂钩。

但王家卫却偏要为影片披上“情”的华丽外衣,因而片末周慕云往吴哥窟埋葬心底秘密的一场戏,也就难以令人生出情随事迁的感慨来,反倒更接近伪辞了。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2)

《梦余说梦》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3)

4 《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

《三峡好人》是贾樟柯的代表作之一。影片中的男主角韩三明本是农民,后来在汾阳当了煤矿工人,以生命换取金钱,将毕生积蓄拿去买了一个年轻妻子回家;未久,妻子却带着初生女儿出走,从此杳无音讯。十六年后,他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妻女,几经转折,夫妻俩终于在长江边重逢,相对黯然。

岁月苍苍,世事如烟,三明和前妻决定再走在一起。丈夫愿意再次出卖劳动力,挣钱把妻子“赎”回来。他们一个站着,一个蹲着,在三峡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变中,两千年的历史将湮没在大水之底,而他们却能不动如山

那画面上没有特写,镜头保持着合乎人情的距离,体恤地见证着人间种种,让滴血的创伤慢慢愈合。在这里,什么现代社会学科的理论分析架构都显得无关痛痒,重要的是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4)

《梦余说梦》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5)

5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说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很多影迷们毫不吝啬地将“伟大”冠冕赋予这部影片,更有甚者称之为华语电影的最高峰

人们之所以如此喜爱这部电影,是因为他们在影片中感受到了自身。在这部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的年鉴里,仿佛在牯岭街上狼奔豕突的还有着你自己的影子,在忽明忽暗的光线里被拖曳。你堵人,人家也堵你。你看着别人亲嘴,你也被别人亲过。

也许这些事情你都没有做过,但多少都会在你的心里过上一遍。让你感到郁结的是,你终究会不明不白地把那些明明用不尽的时光全消耗掉,在这个不会被改变的世界里以看不见的速度慢慢老去

赛人老师在《与光同尘》中评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一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电影。因为它以青春所特有的混沌去对应这个忧郁而莽撞、永远口不对心,永远不知该何去何从的世界。但它并没有摆出一副廉价的,自欺欺人式的,欲颠覆、欲瓦解的高姿态来。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一个悲剧,而当你正准备扼腕叹息的时候,它又告诉你冲动不仅仅是魔鬼,还是你自我确定的、无法逃遁的生存方式。它就是这么时而汹涌,时而温柔,时而不知所措,时而贸然前行,却又不让出丝毫退路地去迎接人生的种种必然。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6)

《与光同尘》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7)

6 《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是王家卫拍摄周期最短的一部影片,也是他最为轻快的一部。这部电影让王家卫第二次获得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梁朝伟第一次夺得影帝

城市让人僵足,但独处一室仍能自得其乐。影片信誓旦旦地开出治疗失恋的良方,那便是开始新一段恋情,而更多的还是继续在城市中历险。

林青霞是杀伐决断,王菲是爱谁谁的我行我素。女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高心理素质对应着男性的睹物思情兼患得患失,这与我们通常的性别经验完全相反,显示着现代都市生活中具有灵异色彩的生机勃勃

《重庆森林》的闭锁空间并没有连带心之宇宙也关门大吉。幸福不是发现,也不是追求,而是等待一场神出鬼没的破门而入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8)

《与光同尘》

7 《罗生门》

如果要列举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日本电影,那么《罗生门》必是其中之一。《罗生门》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和《罗生门》,由黑泽明导演,曾荣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以及第2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武士被杀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武士被杀之后,几位当事人都声称自己是凶手,但真相究竟如何呢?电影把最关键的事实隐去,所以推理只能在迷雾中进行。由于几人的供词可能全部或部分是谎言,旁人遂永远找不出正确答案,而影片的非凡魅力正在于此:在影片设置的道德困局之中,“真实”和人性的内涵为电影创作者以及观众所思考。

正如黑泽明自己所说:“人类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如果没有虚饰,总是无法坦率地说出来。而这部剧本的内容就在描述这种没有虚饰就活不下去的人;不,甚至可以说是将去世后还无法放弃虚饰的人极深的罪孽描绘出来。这是一部将人类天生就有的罪孽、人类无法克服的天性、利己主义的心理,反复让它们扩张起来的奇怪的电影。”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19)

《日本电影纵横谈》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0)

8 《后窗》

希区柯克导演的《后窗》,尽管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仍是一部技术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电影。从剧本场景摄影配乐,都可谓独具匠心。

剧本改编自康奈尔·伍尔里奇的小说,这是一个“幽闭恐惧的”叙事,牢牢地立基于电影对主观性和单目视觉的钟爱。场景由哈尔·佩雷拉与一组派拉蒙的艺匠设计,它是一个迷人、精细的幻想之地,灵感来自格林尼治村的建筑,就像是玩偶之家映衬在不断变幻的画幕之下。

罗伯特·伯克斯的彩色摄影颇富风情,充满着大量的摄影机运动、精妙的重新取景,以及对焦点的复杂操控。音轨是由哈里·林格伦和约翰·科普制作的,近似于由声效与叙境音乐组成的交响乐,它被剪辑、混录,传达了炎夏白天和夜晚时城市庭院中声音回荡的感觉。

詹姆斯•纳雷摩尔在其著作《电影中的表演》一书中称“《后窗》让参与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得到了炫耀技艺的机会”。然而事实上,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并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炫技痕迹。将技术恰如其分地融入电影之中,这也是电影艺术性的实现方式之一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1)

《电影中的表演》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2)

9 《七年》

1964年,迈克尔·艾普特拍摄纪录片《七年》(7 UP!)第一季的时候,他肯定想不到,他的“七年”系列将让他进入历史。严格来说,《人生七年》是一系列纪录片,与我们常见的电影有所不同,但它也属于电影的范畴之内。

纪录片以14个七岁孩子为主人公,此后每隔7年,导演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14个主人公。1970年,1977年,1984年,1991年,1998年,2005年,2012年。七年又七年,穷人继续发福,富人依然美貌,从小胸怀大志的也能鱼跃龙门成为时代栋梁,聪明能干的普罗子弟也能拥有海外别墅。每个人独特的人生轨迹都得以真实地呈现

《七年》是十四个英国人的活生生传记,毛尖《夜短梦长》中这样评价《七年》:“它的影像意义在于岁月寒风曾经刮过所有人的脸庞,七年一季,是时光一场又一场的魔法。”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3)

《夜短梦长》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4)

10 《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是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时光三部曲”中的一部,另外两部可能比这部更有名,《海上钢琴师》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几乎是全球小资的青春乡愁圣经。但是《天堂电影院》的结尾最著名,影片的最后三分钟拯救了这部电影,让观众愿意原谅它之前的拖沓和节奏不均。

“二战”后期,小男孩多多总喜欢去天堂电影院找放映员艾佛特,他迷恋电影。电影公映前,艾佛特要先放一遍电影给牧师看,牧师看到接吻镜头,就摇铃示意剪掉,这样,放映间里就挂了一串串剪下来的胶片。多多想跟艾佛特讨这些零零碎碎的胶片,艾佛特说他先帮多多收着,以后再给他。

许多年后,艾佛特过世了,但他给多多留了件礼物。这件礼物让这部电影留在电影史里。艾佛特留给多多一个胶片盒子,里面是当年被剪掉的四十多场吻戏的连接,多多看得热泪盈眶,我们跟着重返西西里的天堂影院。三分钟,托纳多雷致敬了他的意大利他的电影导师他的光辉岁月,换句话说,这是托纳多雷写给电影的情书。

在电影史的意义上,这三十部电影四十多个镜头,浓缩了一部转折时代的电影简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有西部片歌舞片警匪片,也有喜剧悲剧悲喜剧,有赫赫有名的好莱坞冒险巨片《罗宾汉历险记》,也有名字已经不可考的意大利本土电影,这是电影业黄金时代的剪影,四十多场吻戏则意味深长地揭示了电影的本质:电影就是对内心生活的一场倾慕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5)

《夜短梦长》

有关于艺术的电影(这些有启蒙意义的艺术电影)(26)

-End-

编辑:黄泓 子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