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浙大邵逸夫医院一百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却未能得到及时安置因而只能长时间滞留酒店大堂,原因据说竟然是因有关方面不清楚邵逸夫医院来的并不止邵逸夫一个人。

邵逸夫在大陆建多少教学楼(湖北有两百多栋逸夫楼)(1)

截止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公开情况说明,但要是一旦属实,已于六年前逝世的邵逸夫先生若泉下有知,也不知应该遗憾还是尴尬。毕竟他先后为湖北的280所学校捐过款,在湖北留下了229栋以他名字命名的逸夫楼,还有19栋正在修建中。

1

1987年1月,邵逸夫将1亿元港币的支票交给国家教委。首批接受捐款的十所大陆高校中,超过一半是师范院校,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也名列其中。华中师大用这1000万港币修建了科学会堂。

实际上,华中师大是湖北地区逸夫楼最多的高校,如今一共有五座逸夫楼,包括逸夫化学楼、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以及附中和附小的教学楼。

1987年,邵逸夫为武汉大学捐资,在给时任副校长齐民友的信中写道:

“我非常高兴我对国内十五所高等院校的资助计划已达成熟阶段,通过此计划能对贵校发展略尽绵力是我莫大的荣幸。我将以一千万港元捐赠贵校作为兴建人文科学馆之用。”

次年,武汉大学的“逸夫楼”人文馆开始动工,两年后落成,为中文、历史、哲学、新闻四系的教学科研场所。清华大学宋泽芬教授称赞其为“全国最美大学校园里最美的一栋建筑”。

1992年9月11日中秋节当天,八十五岁的邵逸夫偕夫人方逸华在武汉,走访他捐资兴建的逸夫楼。在华中科技大学,他受到了千余名师生的欢迎,并在逸夫楼前种下一棵金桂树;在武汉大学,他登上人文馆四楼,在此眺望武大校园和东湖秋色。

邵逸夫在大陆建多少教学楼(湖北有两百多栋逸夫楼)(2)

时任华中科技大学校报副主编的陈思中,印象最深的是邵逸夫脚上一双普通的黑色布鞋,“和一名邻家大爷的打扮没什么区别。”当被问到“赚钱应该不是今后最重要的工作了吧”,邵逸夫回答:

“是的,我这后半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发钱”,把钱发到全中国需要的地方。”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湖北省的中小学校开始接受邵氏基金的赠款。至邵逸夫去世时,湖北已经一共接受19次赠款,共计2.15亿港元,有280所学校因此受惠。中小学捐赠项目主要是逸夫教学楼、实验楼和综合楼;大学捐赠项目主要是逸夫图书馆、科技馆和教学楼等。

2

邵逸夫来湖北,远远不止九二年这一次。

1993年9月,邵逸夫来武汉观摩国际杂技节,到了华中师大参观湖北省第一座“逸夫楼”华师科学会堂。当时华师接待邵逸夫的印象是“很安静,话很少”。

1995年,邵逸夫考察完荆楚理工学院之后,去了神龙溪体验漂流。八十七岁的邵逸夫,身处荆楚壮美山川,“非常高兴”。

1998年,九十岁的邵逸夫登上武当山金顶。当时云开雾散、阳光普照,邵逸夫很是开心,在山顶停留了一个多小时才下山。

这一年恰逢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邵逸夫也捐赠了大笔善款。他在湖北的吃、住都很简朴,饮食偏清淡,也不分桌,都是与工作人员一起吃自助餐。

邵逸夫在大陆建多少教学楼(湖北有两百多栋逸夫楼)(3)

1999年,邵逸夫同亲友和社会名流六十余人登上邮轮,开始游览长江。华师的尹其光受教育部委托全程陪同,他回忆“在船上,每天他吃得不多。据说他对花钱也很谨慎、甚至有些吝啬。但是在盖楼上,花的钱就很多了、也慷慨多了。”

邵逸夫每次来湖北,有机会都常常去亲自审看援建的每一所学校。他说:

“规划、设计,这些大的方向我相信你们都可以把握很好,但是教学楼一定要把配套的厕所弄好,女厕所的蹲位一定要比男厕所多,功能要更加人性化。”

2004年夏天,九十七岁的邵逸夫再偕方逸华来湖北,从宜昌出发游览长江三峡。此时的邵逸夫已经需要轮椅,但湖北省教育厅督导室主任胡兴回忆,“一路精神很好,慈祥和蔼,戴着眼镜,儒雅而斯文。”

3

出生于1907年的邵逸夫,一生的事业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

他一手打造的邵氏影业用上千部电影把中国功夫带到了西方,他一手创办的香港TVB出产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金枝欲孽》等无数经典,他的TVB训练班走出了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梁家辉,他创办的香港小姐选美捧红了赵雅芝翁美玲李嘉欣袁咏仪……他塑造了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香港明星和香港娱乐文化的认知。

另一事业即是从1985年开始支援内地教育事业,在全国各地捐资助学。至2012年,他已为内地的教育捐资已达47.5亿港元,项目达6013个。在高校基础设施落后的上世纪90年代,逸夫楼往往是一座学校里最现代化的建筑。即便进入21世纪之后,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落成的逸夫教学楼,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一栋教学楼。

邵逸夫在大陆建多少教学楼(湖北有两百多栋逸夫楼)(4)

除此之外,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时他分别捐款一亿港元。类似捐资兴建浙大邵逸夫医院这样的举动,也是他慈善事业的一部分。更难得的是,邵逸夫捐赠的教育项目和学校,鲜有招致争议者。这源于其基金会规范的运作与管理,尤其值得其他公益机构如红十字会学习和借鉴。

邵逸夫的教育捐资,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教育部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捐赠项目。以其名字命名的“逸夫楼”,在当地核算所需费用如果超过他的预算,“逸”字的最后一个点会缺笔;而如果他全额出资建造,则是全字。这样一个人,在中国本来应该是不至于被忘记的。仅仅湖北一省,就有十五所高校的数十座逸夫楼赫然在列,从武汉大学到三峡大学尽在其中。

然而现实是在他当年逝世时,就已经有很多每天进进出出逸夫楼的大学生不知他是谁了。据《武汉晚报》2014年1月8日报道,记者调查了331名“90后”大学生后发现:其中三成不知“逸夫”为何人。比如武汉理工大学大三刘姓学生表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不同的学校,总有一栋楼叫逸夫楼。如果不是看到邵逸夫去世的新闻,还以为他是房地产商人呢。”

邵逸夫在大陆建多少教学楼(湖北有两百多栋逸夫楼)(5)

而现在邵逸夫已经逝世六年,应该会有更多人不认识了他了吧。但邵逸夫就算可以被忘记,他的所作所为却不应该自始至终不为人所知。要是眼中有逸夫、心中无逸夫,那江汉大地上那两百多栋逸夫楼,究竟又算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