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6日电(记者王靖)记者16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经过多年全面综合治理,近些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呈现出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减少,固定沙地增加的态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科尔沁沙地治理纪录(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持续向好)(1)

↑这是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阿古拉嘎查周边的科尔沁沙地的治理情况(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据介绍,科尔沁沙地分布区面积9945万亩,其中沙地面积5265万亩,是我国第二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辽宁省,其中内蒙古境内分布区面积8595.9万亩,占科尔沁沙地分布区面积的86.42%。科尔沁沙地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治理,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科尔沁沙地治理规模不断扩大,治理效果显著。

内蒙古林草局治沙造林处处长张根喜称,多年来,通辽市、赤峰市、兴安盟通过锁边造林、织网治沙、以造代育、多元投入等主要做法,加大境内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同时,这些地方大力推广机械沙障治沙、复合沙障治沙等先进技术模式,特别是应用聚乙烯纱网沙障、可降解纤维沙袋沙障,防沙治沙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科尔沁沙地治理纪录(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生态持续向好)(2)

↑9月15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镇的果农在采摘锦绣海棠果(无人机照片)。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希伯花镇大力发展果树经济林,在沙化的土地上,成功种植锦绣海棠果3.5万亩,苗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如今,随着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逐渐显现,农牧民来自经济林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内蒙古林草局介绍,3个连续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流动沙地减少139.15万亩,半固定沙地减少180.92万亩,固定沙地增加367.25万亩。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林草盖度持续提高,沙地向内收缩,部分地区呈现出“荒漠变绿洲”的景象,实现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