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如意 滕宇鹏

”为确保机场不停航改造,很多工作要在夜里进行。5月至7月,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夜里只有零上五六摄氏度,连续施工半年的日子非常煎熬。”中江国际集团哈拉雷机场项目项目经理魏伟这样说。进入8月,南半球虽仍处在冬季,但气温已逐步回升,机场项目的进度也稳步推进,魏伟感到充实又欣慰。

一带一路上的故事(我的一带一路故事)(1)

罗伯特·穆加贝国际机场位于哈拉雷南郊,原名哈拉雷国际机场,2017年11月以时任总统穆加贝命名,是该国最大机场。机场初建于1956年,后经多次翻修和扩容。设施老旧、航站楼容量不足是该机场开辟新航线、吸引更多航空公司入驻的最大障碍。

2018年穆加贝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津巴布韦总统埃默森·姆南加古瓦为项目揭牌,项目施工方为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中江国际)。项目包括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贵宾航站楼、扩建3.5万平方米的新国际航站楼和两万多平方米的停机坪;维修现有跑道、停机坪和停车场,改造现有航站楼;对机场通信、导航、灯光、监控和空管系统进行全方位升级。魏伟担任中江国际津巴布韦公司经理,兼任哈拉雷机场项目的项目经理。

哈拉雷机场为改扩建项目,但原来的机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一张图纸,对地下埋的线缆没有任何信息。魏伟介绍,在扩建的开挖过程中,就要特别小心不能破坏老机场正在使用的线缆,以免影响机场正常运营,“我们就要在任何需要开挖的地方先人工挖探沟,确定没有线缆之后再实施开挖。”

一带一路上的故事(我的一带一路故事)(2)

机场建设不同于普通的民用建筑,为满足飞机起降和服务旅客,需要有登机桥、行李系统、航空显示系统、雷达系统、安检系统、值机系统、通讯导航系统、助航灯光系统、自动泊机系统等与民航相关的设备以及各种弱电系统,这些系统里面很多都是要从欧洲采购的专业设备。为控制项目成本并保证施工质量,项目直接与相关厂家对接并开展厂家直采的形式,专业性要求和商务要求都相当高。魏伟说,作为中国的承包商,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相关工作顺利开展。过程是艰辛的,但是效果是良好的。我们在顺利实施项目的同时,也赢得了欧洲厂家的尊重和认可。

现有的老机场正在运营,对新机场建设的时候不能影响老机场的运营,需要不停航施工。魏伟直言“难度很大”。在跑道的改造中,需要在夜间航班数量少的情况下进行,魏伟与津巴布韦民航局每天晚上协调5-7个小时的连续作业时间对跑道道面进行维修。为保障施工顺利开展,项目聘请了几位跑道的专家协助现场工作,从国内采购了较为先进的施工设备,充分准备各个工序的人员、设备、材料、工艺工法,并提前做试验段,确保一旦开始实施就务必成功。历时半年左右,在每天夜间默默工作几个小时,从铣刨掉原来的旧道面,到清扫,到撒粘层油,到摊铺新的沥青道面,再确保沥青温度降下来适合飞机降落,然后清理好跑道迎接飞机的起降。最终实施的效果得到了外方的一致认可。

作为一名“80后”,魏伟已在津巴布韦工作10年,先后参加了两个津巴布韦机场的建设工程项目。尤其是津巴布韦著名旅游城市维多利亚瀑布城机场的改建工程,这个项目曾于2016年获得津巴布韦工程师学会工程成就奖。

瀑布机场的成功,也让穆加贝机场改造任务很快落到了魏伟和中江国际集团的肩上。目前,目前新建航站楼主体施工结束,计划在10月份完成内部装修,明年3月份基本完成设备安装,4月底完成调试工作。跑道的维修改造也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施工停机坪和室外工程等。项目整体完成约70%。经过日夜抢工赶工,主体建筑初具雏形,新老航站楼组合在一起,如一只展开双翅的雄鹰蓄势待飞。项目完工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从250万人次增至600万人次,成为区域内重要航空枢纽。津巴布韦境内有世界自然遗产维多利亚瀑布、世界文化遗产大津巴遗址,号称“非洲小瑞士”。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发达。完工后,机场将带动当地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和旅游业的发展。

当地人常说“Zimbabwe and China are one”,意为“中国与津巴布韦亲如一家”,这也许就是中津友谊最好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