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上午好!子渊之前给大家介绍过不少与末帝溥仪有关的奇闻轶事,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兴趣。众所周知,溥仪从出宫后在先后在天津、长春等地辗转居住,后来出逃时曾被苏联红军截获,还在苏联战犯管理所待过一段时间。那么在这期间,末帝溥仪究竟流失了多少珍宝,又有多少留在海外呢?

溥仪一生五个身份(溥仪一生辗转流亡)(1)

▲溥仪身着龙袍旧照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俗语用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的身上,实在是再恰当不过。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隆裕太后以溥仪名义宣布逊位时,与袁世凯代表的民国政府达成协议,这就是所谓的《清室优待条件》。协议注明紫禁城和颐和园仍为大清皇室私有财产,其中珍藏的历代珍宝自然也就属于末帝溥仪。因此,虽然溥仪的皇位与江山没有了,但他好歹得到了大量无价之宝,而这也正是后来溥仪的主要生活来源。

溥仪一生五个身份(溥仪一生辗转流亡)(2)

▲故宫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西北军阀冯世祥率部进入北京城,将末帝溥仪强行赶出了紫禁城。在仓皇逃离皇宫之时,溥仪还是随身携带了大量宫廷珍宝、古玩字画出来,这些珍宝个个价值连城。一开始,溥仪在父亲的醇亲王府住了一段时间,但由于与父亲政见不合,他便索性搬到天津租界,过起了自由滋润的小日子,这一时期光是藏在租界内的故宫文物和珠宝就有70多箱。随着形势变化,民国政府再也没有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下拨每年400万的优待费用。为了生存和维持奢华阔气的生活,溥仪不得不变卖一些从宫里带出来的宝贝以换取钱财。比如1924年6月,溥仪就曾向盐业银行抵押玉器365件、瓷器200件、珐琅器23件、红雕漆28件,其中不乏一些宋代名窑精品。到最后,京津两地的大型银行、当铺都与其交情匪浅。

溥仪一生五个身份(溥仪一生辗转流亡)(3)

▲溥仪寓居张园时期旧照

在投靠日本人后,溥仪为实现复辟前往东北,这些宝贝也就随之全部运往到东北。1945年8月,苏联正式对日宣战,无数红军涌入东北地区,日寇关东军遭遇惨败,最终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得知这一消息后,溥仪准备乘坐飞机逃往奉天,然而还没等飞机起飞,溥仪就被苏军抓获,后来被直接带到了苏联赤塔。

溥仪当时随身随带的行李,比前往东北时已经少了很多,只剩下两个沉重的大箱子。苏联士兵打开检查时吓了一大跳,因为里面全部都是各种金银珠宝,有夜明珠、玛瑙、红珊瑚,甚至于还有青金石雕像,这些东西将箱子塞得满满的。此外,溥仪身上还佩有其堪称无价之宝的古代宝剑。

溥仪一生五个身份(溥仪一生辗转流亡)(4)

▲溥仪随身携带的田黄三连印章

在前往赤塔的途中,溥仪为讨好随行押送的苏联红军,他给每个人都送了一些如金手表、金烟壶的珍贵物品。知道溥仪如此大方后,很多贪婪的苏联军官干脆直接上门索要财物,比如一名苏军军官就看上了溥仪手上那块价值不菲的白金手表,直接伸出手转动手腕,表示自己需要一块手表,溥仪对此心领神会,立即将手表取下来送给了他。

后来,一位名叫捷尼索夫的军官直截了当地与溥仪说,“听说你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溥仪听后连忙给了他几件宝物,这些宝物拿到现在来说每一件都是无价珍宝,可惜就这样被溥仪白白地送了出去。溥仪为了能够在留在苏联不被引渡回国,甚至于主动向苏联国家保管局上交了一些金碗、玉器、珍珠、玛瑙等珍宝,想要以此保命。当然,溥仪最终还是没能留在苏联,被引渡回国后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溥仪一生五个身份(溥仪一生辗转流亡)(5)

▲抚顺战犯管理所

在苏联的那段时间里,苏联人的不断索贿与言而无信,也逐渐让溥仪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胃口是无论如何也填不饱的,为了避免自己人财两空,他开始自己保管一些体积小的宝贝,有的干脆放在自己的内衣里贴身携带,还有的则让随侍李国雄放在电影机后的箱子中。

为避免被发现,溥仪有时还不得不将一些珍宝丢弃或直接焚毁。比如,溥仪曾将钻石直接抛弃于墙根,并将500颗珍珠丢进了烟囱口。苏联人无意找到后放在大厅认领,问到溥仪时,溥仪竟吓得连连否认,还装模作样地说:“奇怪、奇怪,这是谁搁的呢?”

溥仪一生五个身份(溥仪一生辗转流亡)(6)

▲溥仪改造时期蜡像

1950年8月1日,溥仪和自己的两箱宝贝一起回国时,经过他本人检查,却发现箱子里的宝贝少了太多,自己最喜欢的几把宝剑也都消失不见。后来他才知道,这些被苏联人扣下的宝贝全都待在了国家特别档案馆,似乎永远也无法回国。至于在海外到底丢失了多少宝贝,溥仪自己也记不清楚。人们只知,乌克兰首都基辅在2003年时曾一次性展出了400多件的清宫珍宝,不难瞥见故宫文物的海外流失情况有多么严重。

参考文献:

《溥仪传》《我的前半生》

趣观历史,每日为您甄选好玩有趣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