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斥着育儿焦虑的时代,做静下心来的妈妈。

蒙台梭利对于妈妈们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听闻蒙氏教育的优点,却知之不详。

很早就买过蒙台梭利的早教系列丛书书,但不曾了解她的生平,因此看到这部纪录片时非常震撼。一个保守时代的叛逆女儿、一位医学女博士、一位人类学教授、一位女权运动的领军人物,一位终生学习的儿童教育家,一个个名词不足以代表她。环顾四周儿童成为了商家牟利的最好对象,看到这样受使命激烈钻研了一辈子儿童启蒙的教育家,内心突然感到无比的崇敬。

如果你关心教育、如果你关心孩子的早期发展、如果你在各种教育理论之间游移不定,强烈建议看看这部纪录片,了解她的传奇人生,一个人如何在儿童教育路上辛勤跋涉,一个人如何受到使命召唤找到她的方向。

保守时代的叛逆少女

1870年,蒙台梭利出生于意大利东部港城安科纳。她的母亲芮内尔,是一位聪颖、追求自由的女性,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母亲告诉女儿:“女性能创造自己的人生道路。”

与此同时,蒙台梭利有一个保守的父亲,他曾经作为军官投身于意大利独立战争,后就职于意大利新政府。当时的意大利人期望女孩学习家务技能,从而成为贤妻良母,与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她的爸爸希望她成为一名教师。

但最终改变了整个儿童教育的蒙台梭利当时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做什么也不当老师。” 她痴迷于数学与科学,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对自己的未来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她坚持要去上技术学校,因为那里有科学课程。当时的意大利这类课程只对男孩开放,她成为了学校里唯二的女性之一。

因为表现出色,20岁的蒙台梭利来到了罗马大学医学院,这对于意大利女性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一百多年前的欧洲,女性上大学也很罕见,就算读大学一般也是学习人文学科,可能立志成为老师,像蒙台梭利这样进入医学院就读是少之又少的情况。

1890年,意大利仅有132名女性攻读学位。大学是男性的领地尤其是医学专业,女性要成为医生是件比颜面扫地还糟糕的事。大学里的教授们说:“女人的大脑体积小,所以女性不能从事研究。” ;当时的女子独处街头是会遭到非议的,所以每次都需要父亲护送去学校;她不能进入课堂,除非所有男同学都已落座;同学们拒绝跟她说话、霸占她的座位,觉得她让医学专业蒙羞;每次的解剖课,她需要在男同学走后独自一人进行研究。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1)

这位倔强的少女也曾经想过放弃,在心中她曾说:“繁重的工作正压迫着我,那些骨骼、头骨、器官,我感到我钟爱的事物绝不在那个太平间里。” 她本打算放弃,但在回家的路上,当她从罗马众多乞丐面前经过时,一个预见性的时刻改变了她的想法。

一个孩子坐在那里摆弄一张红纸,虽然他打着赤脚看起来穷困极了,却被那张纸深深吸引着。这个不起眼的举动对蒙台梭利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到底是孩子天生就有专注的能力,还是我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被压抑的学习潜力?”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2)

眼前的一幕让她觉得:作为人类,我们也有一项使命,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于是她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当男同学讥讽和嘲笑她时,她变得更加勇敢。终于,蒙台梭利成为了意大利历史上第一名医学女博士,同时也是意大利第一批女博士。

她很快成为《原创医学研究》的出版作者,并成为圣吉瓦尼医院有执照和助理的医生。身边的人终于看到她是一名多么优秀的女性,她天性中的热情终于可以在工作中延续并将延续一生。

精神病院里的教育奇迹

在当时的欧洲,女性被禁止投票、选举,甚至禁止拥有财产,仿佛是这个世界的二等公民,蒙台梭利曾经满腔热情地投入女权运动。她的演讲能力优秀,在潮流方面也很有品味,当时的记者形容她:“她具备女性的精致,又同时具有男性的力量。”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3)

很快蒙台梭利觉得这些评论很无聊,在给父亲的信里她说:“我的照片再也不会出现在报纸上,之后不会再有人用我所谓的魅力来做文章,我该做一些严肃的工作了。”

很快她知道了她要做的严肃工作是什么,因为她来到了罗马大学的精神科门诊。作为工作的一部分她要探访精神病院,在这里她看到了很多学习困难的呆傻孩子,精神病院主要为成人布置,因此完全没有任何对孩子有益的设置。罗马精神病院里的儿童,终生都将处于痛苦之中。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4)

看到这些情况,蒙台梭利极为震惊,觉得自己必须做些事情:“这些不幸的生命有必要回归人类社会,在文明的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赋予他们独立和人类的尊严。” 蒙台梭利相信他们有潜力获得这种解救。

她和她的合伙人蒙特萨诺,接受任命做了一所学校的联合主管,这所学校是专门为智力有缺陷的孩子开设的,一起探索如何改变精神病院里这些孩子们的人生。

她涉猎广泛,尽可能多地阅读从事教育专业特别特教专业的人的著作,以求找到帮助这类儿童的最新研究成果。每天从早到晚,他们都跟儿童在一起,观察他们,跟他们互动,给他们基本的材料来工作。她找工匠制作了一些教具,尝试吸引儿童感官上的兴趣,通过大量感官输入改变孩子们的心智,帮助他们的心智更好地发挥功能。

这些方法收获巨大,蒙台梭利尝试把其中一部分儿童送入意大利的国家考试中,事先并不申明他们是来自精神病院的儿童。没想到的是,有些孩子通过了考试,甚至有些孩子的成绩超过了国家平均水平。当时的意大利社会充满了对蒙台梭利和蒙特萨诺博士的褒奖,因为他们成功的教育了那些被认定没法教育的孩子。

被迫离开孩子的未婚妈妈

在跟蒙特萨诺博士一起工作的日子里,蒙台梭利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巨变,他们两个人相爱了。在当时的意大利,如果女人结婚,蒙台梭利博士就要变成蒙特萨诺夫人,放弃自己的工作回家照顾家庭。因此她不想结婚,跟男方约好各自追求自己的事业。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5)

1897年,在蒙台梭利26岁的时候,她怀孕了。一个未婚妈妈在意大利的社会上会成为一桩丑闻。蒙台梭利冒着被社会谴责的危险,拒绝走进婚姻。当孩子马里奥出生后,她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把他送到乡下,交给一个务农的家庭收养,并且在那里长大。

一个那么爱和尊重孩子的女人,因为当时的社会习俗,却不能参与自己孩子的生活,这是多么讽刺的事。在马里奥成长的过程中,蒙台梭利常常去看他,却不能表明自己的身份。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6)

雪上加霜的是,原本蒙特萨诺跟蒙台梭利彼此承诺:如果不是跟彼此结婚,他们将不会和任何人结婚,但蒙特萨诺违背了两人的誓言跟别的女人结了婚。

蒙台梭利心碎了,她放弃了精神病院的工作,再次回到了校园。

儿童之家的巨大成功

蒙台梭利30岁的时候,她不仅在做医生,还在罗马大学任教。与此同时,她报读了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短短三年时间,她就成为一名人类学教授,并且继续攻读儿童发展。她决心用完全不同的方式,将儿童从社会不公中解救出来。

终于,机会来了,蒙台梭利的理论有了付诸实践的平台。

1906年,在罗马的贫民窟,为了帮助穷人翻修的社会项目正在进行中,但那些学龄前的孩子,总喜欢破坏翻修的房子。蒙台梭利接手了这个项目,并称之为“儿童之家”。这是她第一次和收容所里的孩子们在一起,并且深入发展她的研究。

如果那些精神病院里的智力缺陷的孩子有可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那对于正常的孩子,我们将如何激发他的潜能?

直到那时,人们认为孩子就像空的容器或是被子需要被知识灌满,孩子要做的就是坐着接收。但蒙台梭利观察到:“孩子是用非常不同的方式在学习,他们自发地去接触知识,他们去探索,去创造。”

看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我们就可以看到自发性,而现实中,很多学校里经常发生的是阻止孩子的自发性,甚至阻止孩子学习。她相信:如果给与孩子机会,孩子们更愿意在工作中集中注意力,而不是闲逛。她的发现如今已经被证实:“最好的学习是通过孩子的活动。”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7)

在贫民窟的学校中,蒙台梭利创造了一种新的环境:孩子们坐在适合他们大小的椅子、以及大小匹配的桌子旁,他们有自由四处走动,同时他们也会给得到教具,能在地板上工作。

她观察到从前很调皮的孩子,开始在学习中成长,他们为了工作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的任务中。有位孩子甚至专注到,即使蒙台梭利和其他孩子在她身边跳舞,也没有离开她的工作,甚至蒙台梭利把她抱起时,仍然沉浸在她的工作中。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8)

她也观察到:孩子们对于秩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家长总会抱怨孩子在家不收拾玩具,但在儿童之家他们喜欢把东西归位。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总会在儿童之家四处走走,把架子上的教具摆放整齐。

在观察中最让人吃惊的是:孩子们在没有人指导的前提下,就自己学会了阅读。作为多元感官的教具,蒙台梭利只是给孩子们介绍了写在木板上的砂纸字母,孩子们可以用手指描摹这些字母,感受字母的形状,说出它们的读音,除外没有任何引导。

孩子们突然可以把他们知道读音的单词拼在一起,他们会仔细思考,确认后读出单词,接下来再进入写作和阅读的爆发期。

儿童之家成为一个巨大的成功,老师们、家长们、医生们、议员们都来这里亲子感受孩子们创造的奇迹。1910年,蒙台梭利出版了她的书籍《蒙台梭利教学法》,并且开设了培训中心来培训蒙台梭利老师。

不久后,蒙台梭利的母亲去世,她承受了巨大的伤痛。随后在对儿子马里奥的一次探访中,孩子跟他坦白,他知道她是他的母亲,请求母亲将他带在身边。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9)

在此之后,这对母子再没有分开过,蒙台梭利成为了一位意大利知名人物和一位未婚妈妈,儿子成为他形影不离的伙伴,一起投入到蒙台梭利的教学推广上。

1912年,蒙台梭利教学法被翻译成英语,蒙台梭利本人成就的报道和她的思想,成为一种全球级现象,全世界的人都在讨论她的教育体系。无论是遥远的印度和日本还是欧洲美国,蒙台梭利得到了爆发性发展。

特别在美国,截止至1913年,已经有超过100所蒙台梭利学习,包括一所位于白宫的地下室,由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女儿创办。

战争浩劫中的蒙台梭利

之后,1914年一战爆发,即使在战争中也没有停止蒙台梭利运动的发展。对于蒙台梭利而言,这场可怕的浩劫使她确信教育和和平之间必然存在一种关系。

她说:“如今,这项事业的时机已经到来,在战争最反人性的事态中为和平和人类耕耘贡献。我们的目光已经转向了幼小的孩子,因为他们肩负的未来,寄托了这个世界的希望。”

在当时的欧洲大陆,很多人响应他的号召,设立了面向战争孤儿的蒙台梭利学校。即使战事肆虐,蒙台梭利仍旧不断地造访各地,宣传她的教学方法。在当时的社会,她得到了爱迪生、罗素和弗洛伊德的盛赞。

但当战争结束后她回到意大利,当时的首相墨索里尼看到蒙台梭利学校的奇迹,颁发令推进蒙台梭利学校的发展,设立了年度教师培训,并建立了专门为学校生产教具的工厂,蒙台梭利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

但随后他们的观点出现了分歧,蒙台梭利相信:当孩子能自由、独立地思考时,能够学地更好。然后,自由是墨索里尼所不喜欢的。这位后来将意大利推进二战加入法西斯阵营的政客,要求孩子们身着法西斯份子的青年制服,宣誓效忠法西斯主义。

蒙台梭利与他的观点出现了分歧,不得不离开家乡。在几个月内,墨索里尼关闭了意大利的所有蒙台梭利学校。

在离开意大利后,蒙台梭利希望遇到一个真正理解她的支持者。后来,她在白金汉宫的一次活动中,遇见了印度圣雄甘地。甘地看到了蒙台梭利教学法可以适用于穷苦中的印度孩子。他同意到印度的一所蒙台梭利学校发表演讲,宣传蒙台梭利的主张。“如果我们能保持谦卑,我们不从有学问的成人身上学习,而是从所谓的无知的孩子身上学习。”

当时的印度是一个人口接近四亿的国家,很多人都身处穷困,并且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蒙台梭利受邀来印度开设培训课程。没有足够大的场地,他们在一个村里用棕榈叶建起草屋,300名学生来参加课程。

不料随后不久,墨索里尼将意大利带入二战,与德国同属法西斯阵营。作为一个意大利人,蒙台梭利和儿子马里奥被印度视为敌人。蒙台梭利收到了短暂的软禁,马里奥被送往了拘留营。随后七年,她被困在印度,但印象当局允许她游历,在此期间她亲自培训了超过1000名蒙台梭利教师。

等到二战接近尾声,印度当局将儿子送回了她身边,他们一起回到了意大利。经过战争,她比之前更加坚信,要获得和平,只能诉诸于儿童教育。

“我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中度过。通过对儿童的研究,我已经从源头上深入了解了人性,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尽管已经工作40年了,儿童对我来说,仍然是不竭的希望之源。儿童已经向我证明,全人类是一个整体。”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复苏

但是,因为战争的摧毁,因为她多年不在欧洲,这里的人们快把她忘了。

75岁的她重新投入了在欧洲建立蒙台梭利学校的工作中。她再次游历了整个大陆,给景仰她的人群授课。蒙台梭利学校再一次兴盛起来。今天,在全世界有8000多所官方的蒙台梭利学校,另外还有遍布六大洲的1万4千所学校在应用蒙台梭利教学法,更有无数接受过蒙台梭利教育的教师们在幼儿园工作。

玛利亚·蒙台梭利点燃了一场革命,从蒙台梭利教学法创立之初,就深刻影响了儿童接受教育的方式。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当我们走进一所当地的主流小学,也能看到他们在实践蒙台梭利思想,核心就是孩子是活跃的、富有开创精神的学习者。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10)

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创造力的人中,很多人都受益于蒙台梭利教育:从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到乔治·克鲁尼;从亚马逊网站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到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这一点并不让人惊讶,因为这正是蒙台梭利教育的宗旨。

拉力·佩琦,谢尔盖·布林,是谷歌的创始人,也毕业于蒙台梭利学校。他们的公司宣称:“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精神中,工作应该富有挑战性,而这些挑战应该是有趣的。”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11)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玛利亚在阿姆斯特丹的家变成了全世界蒙台梭利运动的中心。她的功绩被全球称颂,许多国家领导人视其为思想的巨人,认为她的理论值得认可。

玛利亚·蒙台梭利在法国获得荣誉军团勋章,在荷兰被授予皇室姓氏,并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她持续为世界和平而努力。1949年,在向联合国代表们致辞时,她说:“如果孩子们在童年早期,就能习惯于把周围的人看作为他们探索世界提供帮助的人,他们就不会对来自不同种族和宗教的人抱有敌意了。”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12)

1952年,81岁的蒙台梭利在荷兰与世长辞,并被安葬在那里。至今蒙台梭利的名字仍然被世界熟知。但她并不在意这些,她真正在意的是她的事业。就像她曾经说的那样:

“不要看着我,要看我指引的方向。”

最后,强烈建议看看这部纪录片,戳下方视频可直达。因为了解,所以信任,追寻蒙台梭利的足迹,反思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BBC纪录片《蒙台梭利》)

可乐妈:用心养育,静待花开,记录育儿中那些有用的知识和无用的美好。欢迎添加微信klmm1225,与可乐妈做朋友。

蒙特梭利教育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爱和教育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命运)(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