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焦虑是最好卖的,而且最赚钱。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图,它告诉我们,消费者为什么要买东西。

贩卖焦虑套路(商家为什么喜欢贩卖焦虑)(1)

购买需求的四个层次

最上层的需求是“喜欢”。

有人喜欢球鞋,有人喜欢手办,有人喜欢游戏,有人喜欢追星。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为“喜欢”付费,但这个市场并不是主流市场,因为传统上,我们的社会文化提倡“勤俭持家”,反对“玩物丧志”,为了喜欢的东西而花钱属于“败家”、“浪费钱”。如果一个低收入的年轻人追星或者打赏主播花了很多钱,整个社会舆论都会谴责Ta。

第二层的购买需求是“需要”。

这个很好理解,做饭需要米面肉菜油,洗漱需要牙膏牙刷洗发水沐浴露……“需要”就是那些生活中必须买的东西。这个市场非常大,但是一旦什么东西成了“必需品”,市场上的选择就会非常多,就像牙膏、洗发水,有几百个品牌。而消费者在这个层级购物,非常计较“性价比”,而且会“低价囤货”。

所以在这个层级做产品,利润非常低,而且竞争非常激烈,甚至要花很多钱做广告,营销成本很高。因为“有需求”而购物,虽然不会被指责“浪费钱”,但是人们会衡量自己是不是“买亏了”。

贩卖焦虑套路(商家为什么喜欢贩卖焦虑)(2)

对于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往往会“货比三家”

第三个层级是“害怕”。

在这个层级上卖东西就容易多了。“害怕”是人脑对近期即将发生的危险的一种反应。人脑对近期的危险是非常敏感的,因为我们的祖先在野外生存,大脑对外界做出的最经常的反应就是“害怕”。

任何能够解决当下“危机”的服务,都是好卖的。比如,各种高考的培训班,考研托福等考试类服务,还有各类婚介所。这些东西卖的都是“害怕”,解决你近期的危机,或者帮助你面对人生重大转折。

但是“害怕”类的产品,还不是最好卖的。因为眼前的危险、近期的危机,顾客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估,因此对付费多少也估算得比较准。

以高考为例,一个高二的学生,明年就高考了,他很清楚自己能不能考上985,他对自己的能力上限和下限有预估。对于高考辅导,他只要问一下往届客户效果如何,产品口碑,就可以直接断定你的价值,因此高考服务也就是卖那么多钱。

最底层的“焦虑”,才是最好卖的产品,最好做的生意。

焦虑是什么?焦虑是对未来的恐惧。

孩子才2岁,你担心他考不上好大学。孩子才2岁,你担心她找不到好对象。这就是焦虑。

前者的妈妈会付费买早教,后者的妈妈会给女孩买芭蕾班。而这些东西,完全无法评估价值。

这些恐惧发生在遥远的未来。恐惧者都是收入较高的阶层(为生计发愁一日三餐勉强糊口的低收入者只能恐惧眼前的,管不了未来那么多),而且由于对未来的未知,所以恐惧者对于应该付费多少,毫无底线。

他们也无法去问以往的客户,因为这些行业往往是新兴的,以往的客户年龄也很小,看不到效果,短期内无法证伪。

因此,在这种对遥远未来的恐惧的支配下,唯一能衡量的标尺,就是“他人”。这就注入了“攀比”因素,一旦形成攀比,付费的价格会迅速攀升。

很多育儿号、妈妈群,都是贩卖焦虑的重灾区。谁谁谁用了这个,谁谁谁学了那个,焦虑的年轻妈妈们就会跟着买买买。

还有一个贩卖焦虑的重灾区是保健品。为什么老人会花很多钱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保健品?有病的话上医院看病,而保健品不会真的解决问题,它只是贩卖你将来会死的焦虑,或者身体不好给子女增加负担的焦虑。

总结一下:

为喜欢而买买买,叫浪费钱;

为需要而买买买,会货比三家,斤斤计较;

为害怕而买买买,不看广告看疗效,问了一圈才下单;

只有为焦虑而买买买,才会闭着眼睛瞎花钱。

希望各位看清真相,远离焦虑困扰,减少因焦虑而引发的购买冲动。这年头,赚钱不容易,冤枉钱尽量少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