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余热还未散尽,今年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款款而至,明天8月7日,立秋,秋天的序幕即将拉开,关于立秋由来大家知多少呢?下面由小编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立秋节气由来及习俗(关于立秋的由来和习俗)(1)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周代立秋表示秋来扬武之意,民间则有在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后来代代相传,立秋逐渐成为了一个反映季节的传统时节。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节气由来及习俗(关于立秋的由来和习俗)(2)

中国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从立秋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但“立秋”的日子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的最大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

立秋节气由来及习俗(关于立秋的由来和习俗)(3)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在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今年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 “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立秋到来虽然并不意味天气会立刻变得凉爽,却代表万物开始从繁茂生长走向成熟。果蔬粮食的丰收,总能给人们带来喜悦,立秋的许多民俗都与饮食有关,立秋的主要习俗有摸秋、啃秋、贴秋膘、咬秋等。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用西瓜或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有的地方还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立秋节气由来及习俗(关于立秋的由来和习俗)(4)

“贴秋膘”可以说是最具有立秋特色的习俗之一。清代《京都风俗志》记载:立秋日,人家亦有丰食者,谓之“贴秋膘”。由于夏季天气炎热的原因,人们大都食欲不振,胃口极差,也因此容易变得消瘦。所以,在清代,一进立秋,人们就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较,以验证与夏天增减的体重数。当然,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体重都是有所折轻的。这时候,人们就开始秋补了,什么红烧肉、炖鸡炖鱼、肉馅饺子等轮番上桌,狠狠恶补一番,“以肉贴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