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是这么解释七夕节的:七夕节又水称为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巧夕等,它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综合性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这么说来,大前似乎更了解七夕节了。

七夕节你过了吗(你真的了解七夕节吗)(1)

但是,七夕节真正的内涵并没有“情人节”之义!

宋代《梦梁录》里介绍古人七夕而记载:“其日晚晡时,倾城儿童女子,不论贫富,皆着新衣。富贵之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又于广庭中设香案及酒果,遂令女郎望月,瞻斗列拜,次乞巧于女、牛。”

由此可知,七夕节的主体是儿童和女子。儿童们在这天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女子们则望月、乞巧,这便是乞巧节的来历。

这个节日在宋代很被重视,“不论贫富,皆着新衣”。而且直至现在这个节日更加流行化。

那七夕节为什么不是情人节呢?

“乞巧”是什么意思呢?是对女子技能的要求,这样的一个节日,恰好是星神相会的日子,是专门为女子社交而准备的,所以并不是拿来“互送礼物”、“男女幽会”的。况且,在古代,“发乎情止于礼”,“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尊卑等级是很明显的。这么说来,七月初七日不太可能是情人相会之义。

七夕节你过了吗(你真的了解七夕节吗)(2)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

我知道,有些人羡慕元稹与其夫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有人感叹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烂漫;也有人追求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永恒……但是有人知道秦观的“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平淡吗?

今天的微博热搜有一条是“七夕没有收到红包礼物”,迅速引起了热评。许多网友纷纷说:“没有收到红包礼物,那一定是不够爱你吧。”

什么时候开始,爱情变得只能用金钱衡量了?什么时候开始,七夕节一定要送红包和礼物了?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误会了七夕节的内涵呢?

七夕节你过了吗(你真的了解七夕节吗)(3)

那我还得继续说说七夕的本义了。

古时候的人们,非常崇拜星象文化,并不断对其进行探索。在星宿体系中,“牛宿”由6颗星组成,面积巨大,位于银河东岸;织女星恰好位于牛宿北部,人们便将其合起来称为“牛郎织女”星。而后来,每年的七月初七,两颗星相近,才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另外,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与“日月”合称为“七曜”,所以“七”的地位极高。恰巧,“七月七”又有如“正月正、二月二”等“重日”之感,久而久之,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日子。从汉代开始甚至是更早的年代,七夕节便被广泛流传开来。说到这里,你硬是要把七夕节和情人节联系起来,那也是很无聊了。

今天,许多人在七月初七这天花重金买礼物送情人,不送礼物反而被说成了不是爱情的模样。暂不说七夕节没有情人节的含义,就说爱情本身,它也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呀!

这让我想起了由西方传入的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洋节近年来的流行,难道我们都忘了自己的节日吗!再回到七夕节本身的含义,我们还能说它是“情人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