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

众生有相,佛焉无相?

佛相众生相不一不二

佛以沙劫熏修,百千万行

相好庄严,圆成果海

众生旷古无明

性天未朗,所行所感

不出六道,故为所迷

世人见佛而不得

菩提禅心无形

则以造像而生

领神韵而成其形

一雕一刻,一凿一琢

以玉成像,乃谓造像

故玉佛有灵,不管殿堂高处

抑或沐风栉雨

不同的模样也承载着不同的辉煌

予人启迪

佛未出世,相从何生

佛若出世,镜花水月

太子佛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2)

太子佛 · 和田籽玉姚圣云 敬造

相传释迦牟尼佛诞生之时

既可双足行走,步步生莲

于七步之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

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3)

亦有经云佛陀生时

忽天降花雨,九龙吐水

是为祥瑞之兆也

佛者,示现孩童相

是素朴自然、无知无欲

以至于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以此本来清净之菩提心

便直了成佛

佛之“童心”

已是觉行圆满、福慧具足

清净法身

是藉佛之外在形象

洗涤凡夫自心内在的尘垢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4)

其后雕琢六牙白象

象之形象也与佛教有关

而七政宝之一的白象宝

亦是太平有象形象之源头

白象宝原是伴随转轮王出世的宝物

传入汉地后

白象宝又作为释迦摩尼的供奉出现

太子佛

其姿挺展,其貌熙怡

犹若莲花

去岁春发,涅槃永恒

轮回仍再

因其万物出生

喻以智慧不离自性之体

智虚空藏

菩提证道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5)

菩提证道 · 和田籽玉姚圣云 敬造 菩提证道 · 和田籽玉姚圣云 敬造

释迦牟尼证道像

是玉雕造像中永恒的主题。

仍未成佛的悉达多太子

经历了六年的苦修

历经万千皮肉之苦

克服重重磨难

生命奄奄一息之时

在尼连禅河边

遇到牧羊女献乳糜得以恢复体力

当他用清澈的河水沐浴

洗净了身上的多年污垢之后

悟出了诸般烦恼皆因心地不净

顿时豁然开朗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6)

悉达多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

一心正念结金刚跏趺坐

受到欲望主摩罗派来的多轮魔众袭扰

而不为所动

以禅定、慈悲和智慧逐一化解

最终通过自我磨炼

降服了心魔和外魔

所谓降魔成道

实际上就是佛陀克服自身种种精神障碍

达到心灵的宁静

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7)

北齐有一画者名曹仲达

善绘梵像

他画人物之衣服褶纹

多用细笔紧束

似衣披薄纱

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

后人因之将其画法命名为“曹衣出水”

而此尊之衣纹细腻

层层披垂

正有“曹衣出水”之美感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8)

佛陀髮髻高隆

面相圆润,法相庄严

双耳垂肩,双目低垂

面容秀美,嘴角含笑

衣饰简约,更显秀雅不俗

亦令整体线条之美更为彰显

以玉为像

即能以仁慈之心悲悯一切众生

心境清净无垢

湛然不动

海会应真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9)

海会应真 · 和田籽玉姚圣云 敬造 海会应真 · 和田籽玉姚圣云 敬造

有关第一尊释迦牟尼立像所源

据《增一阿含经》记载

释迦牟尼成道后

上到忉利天宫为母摩耶夫人说法三月不归

人间憍赏弥国优填王因思念佛陀成疾

于是派神通工匠上天

以檀木造释迦牟尼的等身真容像而返

大乘佛教认为

佛入涅槃

即摆脱生死轮回后

仍不脱离世间

以弘扬教旨真理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0)

此尊佛陀说法立像

丰颐腴腮,白毫嵌宝

鼻梁高挺,眼睑微开

体硕肌丰,端庄伟岸

双手分别结与愿印和无畏印两

承佛教普度众生之态。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1)

高大端庄者为佛陀

旁侍立文殊、普贤二菩萨

迦叶、阿南二尊者

及诸弟子

人物虽多,然繁而不杂

一主多辅立见主旨

立体圆雕、浮雕、微雕

等手法信手拈来

却自有章法

《法华经》有云:

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

始成正觉

尔时,世尊处于此座

众福大海,悉已清净

而恒示生诸佛国土

演一切法,如布大云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2)

如是我闻

佛法之智慧从菩萨

安定从容的神态中展露无遗

再加以随性灵动的祥云

使作品更显立体大方之外

也使得佛陀所要表达的

智慧、精进之意愈加生动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3)

《妙法莲华经》中云:

诸天伎乐

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一时俱起

雨诸天花。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4)

作品其后刻敦煌舞乐飞天

若行云流水,佛韵禅心

飞天以简约流畅的线条来表现

尤其是衣纹、飘带自然飘逸

自然柔顺中又气韵流通

其天冠发饰

衣裙披帛

或周身璎珞珠宝

无不尽依理法

进行微妙刻画

观其形,思其意

可令人心绪安谧,享无上禅意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5)

佛门中的花

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

即所谓“开悟”

飞天散花,妙法相生

梵音自来

从此愿做佛前一朵花

清静无染

光明自在

如是观照法(如是观)(16)

端看这组佛陀圣迹

似乎还有远处的梵音

在耳边响起

释迦牟尼,表情恬淡

嘴角微微翘起,面含笑意

双耳垂肩,长眉细目

宁静地注视着纷扰的世界和无声的时间

从遥远时空带来问候

透露着永恒和美丽的谜

礼佛凝望

那和蔼的面庞

低垂的眉目,轻扬的嘴角

似有若无的微笑

......

都让周身这块清净的方寸之地无限扩大

一呼一吸之间感受通透与岁月的静谧

佛像在世,却又超然于世

与之相遇

世界仿佛也只留下了无边的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