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周星驰电影的朋友,对《鹿鼎记》中韦小宝这个角色应该不会陌生。韦小宝未发迹前,不过是扬州丽春院的一杂役,头戴老虎帽的韦小宝,机灵狡猾,八面玲珑。这里有朋友可能要问了,清代瓜皮帽盛行,为何韦小宝偏偏带顶老虎帽,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周星驰版本鹿鼎记韦小宝(星爷版鹿鼎记韦小宝戴的虎头帽)(1)

其实,韦小宝戴的老虎帽又称虎头帽,是清代特种部队虎衣藤牌兵的武器装备之一。虎衣藤牌兵的前身的郑成功手下的藤甲兵,士兵以八闽子弟为主,身着虎纹短打,头上包裹着虎头形状的布,一手持长刀,一手执藤牌,打起仗来勇猛无比,悍不畏死。

周星驰版本鹿鼎记韦小宝(星爷版鹿鼎记韦小宝戴的虎头帽)(2)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藤牌军就是其先锋主力。当时的火枪威力还不够强,根本无法桐油泡制过的藤牌,藤甲兵持牌就近,得以从容砍杀红毛夷人。

周星驰版本鹿鼎记韦小宝(星爷版鹿鼎记韦小宝戴的虎头帽)(3)

藤甲兵扬名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反击沙俄战争中,当时沙俄盘踞中国外兴安岭,康熙决定收复雅克萨等城,但是面对敌人犀利的火器,伤亡不小。这时,曾跟随过郑成功的降将林兴珠献策,可以藤甲兵大破之。经过一番演示后,效果非常不错。

康熙同意了他的建议,从施琅水军还有福建军队旧部中挑选500人,组成藤牌兵,他们带着虎头帽,拿着用油浸过的藤牌和锋利的大刀,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为驱赶沙俄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星驰版本鹿鼎记韦小宝(星爷版鹿鼎记韦小宝戴的虎头帽)(4)

林兴珠死后,这支藤牌兵被保留下来,成为清政府手中的一支机动部队。道光年间,新疆张格尔叛乱,藤牌兵跟随清军主帅长龄、杨芳挥师新疆,在进攻喀什噶尔重要门户阿瓦巴特一战中,藤牌兵身穿虎衣奋勇当先迎击叛军马队,叛军马队见对方士兵身着虎衣,导致马匹受惊陷入混乱。最后清军骑兵从两翼包抄,击溃叛军,歼敌近三万人。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攻打厦门,藤甲兵再度奉命迎敌。面对装备新式步枪的英军,虎牌兵赖以成名的“滚地式”作战技巧在密集的子弹下不过是螳臂当车罢了,损伤惨重。虎牌兵已经落后于整个时代了,最后这支军队消失在了剿灭太平天国的战斗中。

周星驰版本鹿鼎记韦小宝(星爷版鹿鼎记韦小宝戴的虎头帽)(5)

不过考证下来,藤牌兵还不是我国最早头戴虎帽的军队,根据出土的虎头帽将军俑,在唐朝时期就已经走进历史了,不过却被藤牌兵给发扬光大。自然而然也影响到了民间百姓生活习俗。

明清时期,虎头帽出现了分野,即存在着武士虎头帽和儿童虎头帽。在外形上都遵循着基本的特征,在功能上各有各的特色,儿童虎头帽的基本功能就是保暖。

周星驰版本鹿鼎记韦小宝(星爷版鹿鼎记韦小宝戴的虎头帽)(6)

从象征寓意上来讲,虎勇猛强悍,为百兽之王。从武士延伸到儿童,充分表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殷切关爱与期望,戴上虎虎生威的虎头帽,远离病邪侵袭,身体强健,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韦小宝生来就不知父亲是谁,吃着百家饭长大。他到了成年依然带着虎头帽,足以看出母亲韦春花对他的溺爱之前。

周星驰版本鹿鼎记韦小宝(星爷版鹿鼎记韦小宝戴的虎头帽)(7)

想不到吧,星爷版《鹿鼎记》连细节都拿捏的如此到位,既暗合人物自身实际情况,又体现着中华服饰文化的寓意象征,小小虎头帽,实乃影片点睛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