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注释

选自《贞观政要》卷二《论贤者第三》。可:可以。以:用来。正:端正。古:历史。兴替:兴盛与改朝换代。明:知道。

以人为镜典故感想(怎么理解以铜为镜)(1)

翻译

用铜做镜子,可以用来端正自己的衣冠;拿历史来做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盛与衰落的原因;用别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正确与错误所在。

思考

词句中提到“三镜”,是三个不同的参考坐标。“以人为境”“以史为境”,即是从微观个人到宏观的历史,都是“明镜”:唐太宗将魏征视为自己的“镜子”,照着自己的正误;司马迁讲史记最为国家的“镜子”,照着国家的兴衰。

诚如斯言,立足个人,也是如此。

一方面,我们要树立好自己的人生坐标,在参考中迈向前进,而这个坐标可以是自我目标,可以是对比的他人,也可以是过去的自己。

苏格拉底曾说过要“认识你自己”。言简意赅,人贵有自知之明。其实做很多事情,下很多决定,都是在真正认清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对自我没有客观的判断,或自负,好高骛远;或自卑,贬低自己,都不利于个人真正的成长。

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要珍视身边可以给你“挑刺”的人。有的时候,生活中能直言不讳地指出你的缺点而使你面赤、心跳、汗颜、不悦的人也是难得的朋友。而面对自己的问题,我们也需要接受这些“刺”,因为只有勇敢直视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的缺点,认真反省,才能收获更多的进步。

,